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皮海洲
市場上主要有四種擔心:一是新股發行再度提速會不會壓跨大盤。二是擔心再融資壓力的進一步增加。三是擔心IPO審核把關不嚴,讓更多的問題公司混入市場。四是新股加速發展必然帶來A股市場大小非數量的急劇增加。
進入11月,新股發行在今年7月提速的基礎上再度提速。11月4日,證監會下發9家企業首發批文,籌資總額不超過45億元。11月11日,證監會再度下發15家企業的發行批文,籌資總額不超過112億元。11月18日,證監會又核準了14家企業的首發申請,籌資總額預計不超過64億元。如此一來,11月已累計核準了38家企業的首發申請。按照11月前三周每周都有核發的節奏,不排除11月25日還有首發企業得到批準。
實際上,即便以11月已核準的38家計,11月份的核準發行數量已創出今年新高。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證監會每月核發IPO批文的家數分別為7家、9家、15家、14家、9家、16家;至7月份開始,下半年下發批文的家數明顯增加,7~10月份分別為27家、26家、26家及28家,而11月累計已達38家,約相當于4-6月三個月的總量。
新股發行的再度提速,讓一些業內人士看到了解決IPO堰塞湖的希望。有市場人士推算,截至11月17日,IPO排隊中(包括已過會)的企業數量為725家,若按照11月份的速度,消化IPO排隊企業大約需要一年半時間。
至于能不能在一年半的時間內消除IPO堰塞湖,恐怕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畢竟在這一年半的時間內還會有大量的企業加入到IPO排隊的行業中來。更重要的,正如投資者所擔心的一樣,還要股市能夠承受得了新股的加速發行。實際上,對于新股發行的再度提速,不少投資者并不是樂觀地來預計IPO堰塞湖何時能夠消化完畢,而是對新股發行再度提速表現出種種擔心。概括說來,主要有這樣四種擔心。
一是新股發行再度提速會不會壓跨大盤。一直以來,新股加速發行都被視為是市場的一大利空因素。實際上就在去年股災期間,監管部門還將叫停新股發行視為是救市的一項重大措施。雖然基于投資者對新股的追捧,以及市場炒新的氛圍,這在很大程度上沖減了市場對新股加速發行的恐懼心理,使這一利空因素得以削弱,但新股加速發行過快會不會最終壓跨股市,還是令投資者感到擔心。畢竟在2015年股災發生之前,每月的新股發行數量達到了50只之多。雖然我們不能把去年股災的發生完全歸咎于新股加速發行,但這至少也是一個利空因素之一。而如今,11月前三周證監會已核準了38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如果在第四周繼續核準新股發行的話,那么11月份核準的IPO公司數量就很有可能達到50家之外。新股發行會不會壓跨大盤就成了市場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
二是擔心再融資壓力的進一步增加。目前以定向增發為主的再融資已成為股市最大的抽血者,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再融資金額就達到了1.14萬億元。而面對新股發行的再度提速,投資者又不能不擔心再融資壓力還會進一步增加。因為目前的新股發行對募資額度進行了嚴格的控制,新公司上市通常都“吃不飽”,所以不少公司選擇上市后進行再融資。有的企業甚至上市不到半年就開始了再融資。因此,新股加速發行,顯然會進一步增加再融資的壓力。
三是擔心IPO審核把關不嚴,讓更多的問題公司混入市場。因為新股加速發行也倒逼著IPO審核也要提速。因為截止11月17日,已過會待發行的企業只有51家,其中上交所28家、深圳中小板8家、深圳創業板15家。面對新股加速發行,這點儲備顯然不夠,這就倒逼著IPO發審提速。而IPO發審提速的話,發審質量能否保證就是一個問題了,這其中必然會讓一些問題公司混進市場。
四是新股加速發展必然帶來A股市場大小非數量的急劇增加。因為目前的新股發行制度并沒有解決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大股東一股獨大的問題。任何一家企業上市,差不多都會帶來3倍于IPO首發規模的限售股。而A股市場本身又沒有完善的解決限售股問題的辦法,只能任憑限售股在解禁后套現。所以新股的加速發行,只會讓A股市場越發成為大小非的提款機。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評論員,二十年的股市磨練,練就了對股市獨到的眼光與見解,著有《輕輕松松炒股票》一書。)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