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劉維明
中國正在為即將到來的信用風險釋放做著準備,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動引導釋放。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有些硬著陸的味道,但由于是在力求主動、可控的情況下發生,且當局反復強調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我把這稱之為“微硬著陸”。
幾個消息----
之一:
中國保監會下發《關于清理規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通道類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開展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銀行存款通道等業務的清理規范工作。保險資管公司的通道業務被暫停,各公司需要需按照保監會的要求,對這一項業務的投資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等進行自查。
之二:
上海、廣東等多地監管部門近日要求轄內銀行自查新興表外業務和表內資產表外化等風險,要求具體查截至今年4月底有業務余額的表外類信貸業務(包括但不限于擔保類、承諾類、金融資產服務類、金融衍生品類)的授信占用和使用情況,以及發現的問題和整改措施,有理財資金運作權限的機構,還要求報截至4月末擁有自主投資權限的表外理財投資非標準化債券資產規模以及為全行表外理財提供非標資產余額。
消息人士透露,廣東轄內銀行亦在自查表外業務和表內資產表外化等風險,“主要是落實銀監會27號文的要求,摸底金融系統風險,新興表外業務由于沒有反映在表內,使得風險資產計提以及撥備可能會不足。”
之三:
中國的債券監管機構本周二在北京召開了會議,一些市場參與人士在會上投票通過了信用違約互換(CDS)業務指引。中國正考慮啟動CDS交易。
該業務指引明確,信用違約互換產品交易時確定的信用事件范圍至少應包括支付違約、破產。根據參考實體實際信用情況的不同,可納入債務加速到期、債務潛在加速到期以及債務重組等其他信用事件。
近來,保險成為繼信托、(券商、基金、期貨)資管、私募之后,銀行資產出表的另一主要大流量通道,而資產出表的目的也已與前些年信貸膨脹時為了多放款的影子銀行、加杠桿、滿足存貸比考核等有著天壤之別,現在的出表更多是為了不良資產的騰挪,以時間換空間。
銀行類信貸資表外業務的行至也在發生悄然改變,從先前的優質資產規模擴張向不良資產騰挪轉變;而規模龐大的非標資產投資業務,一方面資產質量下降、信用風險上升;另一方面互持、對敲的隱患也暗藏其中。
粉飾報表的通道業務、資產業務,將使監管部門無法掌握真實的不良信用數據,使信用風險調控存在失控的潛在風險----如果力度過大,將可能導致系統性風險發生。
叫停業務使信用實際情況得以暴露,摸底令調控進退有據。
如果說上述動作是為了有序引爆信用風險發做緩沖支持和數據支持,而CDS的推出則是在對風險釋引爆提供風險轉移工具。
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掉期,是對債權人所擁有債權的一種保險。CDS賣家售出CDS,對相應的一份債權將來是否得以履約做出擔保;CDS買家支付固定成本,把債權違約的風險讓渡給了CDS賣家。一旦出現信用類事件,買方有權利將債券以面值向賣房交換等值現金,從而有效規避信用風險(--如果不清楚可參考美國電影《大空頭》)。
CDS的加速推出是為了現在持有大量風險債權的銀行、投行、保險公司等機構轉移風險做準備,而賣方在現階段顯而易見風險較高。
那么可以想見的是,在信用風險不斷上升的當下,CDS推出后要么價格較高,要么交易將不那么活躍,是否能夠達成目標存疑。
不過,總體來看,中國正在為即將到來的信用風險釋放做著準備,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動引導釋放,因只有這樣才能夠掌握主動權。
信用風險釋放的結果是違約,不但相關債務人可能會大面積破產清算,債權人也必將蒙受損失。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有些硬著陸的味道,但由于是在力求主動、可控的情況下發生,且當局反復強調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我把這稱之為“微硬著陸”。
(本文作者介紹:資深金融市場專家,歷任中外資金融機構交易員、研究院、首席分析師等。)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