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譚昊
從騰訊上市以來,馬化騰有過幾次比較大的減持,但每次都賣在最低點。第一次減持在05年7月份,小馬哥在6塊錢減持很多,減持之后1年股價卻漲了300%;第二次減持在08年10月底,之后09年是大牛市,漲了285%……這意味著什么呢?難道小馬哥還不夠聰明?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位80后的私募基金經理。
他叫侯安揚,80后,北大畢業,后赴麻省理工,回來后創業成立上善若水資產管理公司,量化投資。之前我對他了解不多,但幾天前看到了一篇他在母校北大的演講之后,頓有眼前一亮之感。
后來從正面和側面對安揚做了一些了解。他的第一只產品成立一年半,現在凈值1.45元。目前有5只產品在運行。前幾年他的年化回報為30%,他的目標是希望在未來比較長的時間里能有15%-25%的年化回報。
這期我準備來談談他的這篇演講,演講的主題是關于市場不確定性的本質,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不確定性。
在演講中,他從五個方面談到了市場為什么是不確定的,我認為很精辟。
第一個不確定性:未來的路徑難以預測。
安揚舉了兩個很有意思的真實故事作為對比。
第一個是王微[微博]與土豆網的故事。王微在05年創辦了土豆網,比優酷早。但最終優酷把土豆合并了。事后去檢驗整個過程,會發現一件小事影響了中國視頻網站的競爭格局。這件事情就是王微和他前妻離婚。
咳咳,王微同學,看到這段請不要生氣哦,故事不是我講的。。。
第二個是王石[微博]與萬科的故事。
王石1999年2月辭去總經理職務,任萬科董事長。他去年被曝出與田樸珺在一起,隨后傳出與相處幾十年的前妻離婚的消息。但至少從目前來看,王石這件事情對萬科的經營沒有影響。
看起來差不多的劇情,導致的結果卻大相徑庭,這就是未來的不確定性。
第二個不確定性: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市場行為不一致。
安揚舉了亞馬遜[微博]的例子。亞馬遜1997年上市,股價從當時的2美元漲到2000年的100美元,然后再跌回去,到2001年就跌到了7塊錢。這是個完整的泡沫產生和破滅的過程。
但是,到了2013年,亞馬遜股價已經超過300塊,市值超過1500億美元。
理性和非理性,其實遠非絕對,受觀察周期的影響很大。
第三個不確定性:在未來存在著永遠都沒法知道的事情,而它們對市場產生了影響。
典型的就是我們常說的黑天鵝事件了。比如汶川地震對股市的沖擊,比如溫州動車事件對高鐵板塊的沖擊等等。
第四個不確定性在于:當下的確定性無法完全決定未來的確定性。
這是個更有意思的故事,關于騰訊的小馬哥。
從騰訊2004年上市以來,期間馬化騰有過幾次比較大的減持,但其實馬化騰每次都賣在最低點。
第一次減持在05年7月份,小馬哥在6塊錢減持很多,減持之后1年股價卻漲了300%;第二次減持在08年10月底,之后09年是大牛市,漲了285%。第三次減持在2011年156塊的時侯,因為馬化騰和投行對賭失敗被迫減持,60塊錢賣了,當時股價是160塊,一年后漲了15%到了190塊。而現在騰訊的股價是400塊左右。
馬化騰賣騰訊,居然每次都賣在最低點,這意味著什么呢?難道小馬哥還不夠聰明?
這意味著,你即使做到極致了解全部的過去信息,或者說在所有人中你知道的最多,也不一定能判斷未來的走向。
第五個不確定性:市場是動態的,進化的。
在五點不確定性里面,這一條才是最可怕的。
因為這意味著,今天確定的事情,明天可能就不確定了。正如我之前的專欄所寫的,任何一個模型都可能老化,這也是做量化投資最大的挑戰。
至于如何應對這五大像影子一樣無處不在的不確定性,篇幅所限,這里就不展開了。有興趣的讀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IH118。
(本文作者介紹:理財周報執行主編,看到更多來自中國頂級投資家原創和推薦的精華內容,請關注查找微信公眾號RIH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