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宏皓[微博]
央企國企的集體腐敗必然會嚴重阻礙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從央企的腐敗窩案來看,央企早已習慣了壟斷下的暴利和腐敗,這已經成為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最大阻礙。在自貿區概念炒作退潮之時,再加上中國石油腐敗窩案,市場陷入了迷惑不解的僵局。
在自貿區概念炒作退潮之時,再加上中國石油腐敗窩案,因此形成下降通道,市場陷入了迷惑不解的僵局。其實真正讓市場再度陷入僵局的是地方債務、銀行壞賬及國企腐敗窩案。
地方債危機成經濟攔路虎
在8月初開始的針對各級地方政府債務進行審計的名單中,武漢因近年興起的大規模城市建設而債臺高筑,有統計指截至2012年6月,武漢市債務余額高達2037.05億元,被指為接近負債最高的城市。
在當下中國,很難設想一個城市或地區能像美國底特律那樣以申請破產保護作結,但呈快速擴張之勢的地方政府債務,卻像懸在中國頭頂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落下,把夢魘帶入現實。
目前地方政府面臨是賣地還債還是賣股還債,如果“賣地償債”的一個最直接后果便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與房價的高度綁定,從而增加了房地產調控的難度。如果賣股還債,就會影響股市下跌。
當然,由地方債擴張衍生的另一可能后果是,隨著過剩產能的遲遲難以消化,銀行不良貸款率上行,從而造成地方政府的融資成本上升,甚至影響銀行信貸的可獲得性。這將大大增加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因此,地方債務危機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攔路虎。
央企腐敗阻礙經濟轉型升級
昨天上午,中央紀委、監察部發布消息:國務院國資委[微博]主任、黨委副書記蔣潔敏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現年58歲的蔣潔敏曾長期在石油系統任職,今年3月剛從中石油集團公司董事長調任現職。就在上周,中石油4名高管相繼因涉嫌嚴重違紀被調查。4人案發與蔣潔敏離任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有關。蔣潔敏本人則成為第一位被調查的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
央企國企的集體腐敗必然會嚴重阻礙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本來國家希望央企國企能在這一輪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能有所作為,可是從央企的腐敗窩案來看央企早已習慣了壟斷下的暴利和腐敗,這已經成為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最大阻礙。
銀行壞帳風險正繼續攀高
日前,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2013中國500強企業發展報告》指出,銀行業一家獨大、制造業“空心化”現象愈趨嚴重。
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最大的5家商業銀行(工農中建交)營業收入占500強企業收入總額6.2%,利潤占35.6%。與之相對,267家制造業企業的營業收入總額占500強企業收入總額的41.1%,利潤卻僅占20.2%。
此次入圍2013服務業500強有39個行業,但利潤卻也過度集中在銀行業。數據顯示,此次共39家銀行進入服務業500強名單,占所有企業數量7.8%。而銀行業利潤10445億元,占500強利潤15475億元的67 .5%。換句話說,服務業500強中,銀行業以不到一成的企業數量貢獻了近七成的利潤。
相對于銀行業23.6%的高利潤來說,制造業500強平均利潤率僅為2.23%,較上年降低0 .67個百分點,盈利水平繼續惡化。實業部門與商業銀行部門存在懸殊的利潤差距,長此以往,資本必然流出實業部門,流向金融部門,我國制造業也勢必出現“空心化”。
同時銀行壞賬正在繼續攀高?v觀五大行,資產質量惡化是上半年經營狀況的共同現象,不良貸款“雙降”不再,逾期貸款普遍按年大漲兩成或以上,長三角地區的不良貸款率不少都超過2%。財政部在上半年已明確要求各行加大呆壞帳的核銷力度,故9行在本次業績期間,不約而同地公布壞帳清收工作,撥備覆蓋率幾乎全線收窄。預期,九行下半年的壞賬額仍將攀高,不良率亦難見下滑。
隨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及政府堅持對經濟結構的調整,產能過剩行業壞賬風險仍將增加,國內銀行正面對信貸成本攀升,利差收窄,以及非利息收入壓力增大的三重打擊,預計明年的平均盈利增幅只有單位數,而資產質量惡化也會持續,不良率可能由去年1.6%在今年內升至2.5%。
同時,中國整個經濟利潤蛋糕被銀行業攫取過多,其中潛藏著巨大金融風險。金融改革滯后正嚴重影響實體經濟發展。
隨著差距逐漸拉大,未來實體經濟的衰弱勢必將反過來影響商業銀行績效,未來破產的企業將直接把風險轉嫁給銀行。
地方政府過去幾年的到期借款目前根本無力償還,風險也正在向銀行轉移,再加上中國房地產泡沫未來的破滅,必然會有大量的城市像溫州一樣,貸款購房者破產逃跑把風險轉嫁給銀行。
綜上所述,目前真正讓股市再度陷入僵局的是地方債務危機、國企腐敗窩案和銀行面臨大量壞賬的風險。這三大因素既是阻礙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阻力也是讓股市再度陷入僵局的根源。
當然中國股市熊了5年,下跌了五年,長線看來確實是大量個股有了投資價值,下跌空間不大?墒窃诨久娌荒墚a生新的經濟增長點時,市場機構只短線投機炒作地區概念,例如:近期自貿區概念的炒作肯定不能持續,當這種空蕩蕩的概念炒作結束后,股市只能是重新回到橫盤震蕩整理的僵局。
(本文作者介紹: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金融智庫首席金融學家、中經產業基金理事會秘書長。)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