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璩立國
多年來,A股市場上一些淪為垃圾的ST股,借助T+1制度漏洞,通過連續漲停的手法,人為控盤,持續拉高股價,最終實現高位派發,石頭賣出黃金價,這是對證券市場的公然嘲諷。而如果實施T+0,投資者就可以通過當天回轉交易,增加市場供應,讓莊家封漲停的成本提高,這樣就可以大大遏制其惡意的拉抬股價。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5月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指出,努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迫切需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工夫、出實招,要把已經看準、具備條件、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項目抓緊推出,干一件成一件,不斷釋放改革的制度紅利,激發社會活力,增強發展動力。
當前A股市場正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階段:對內,融資功能因IPO的停滯而喪失,投資功能因5年來的趨勢下行而淪為財富的絞肉機。證券市場兩大基本功能喪失,意味著一個總市值近25萬億、占國民生產總值近一半的市場成為國民經濟的盲腸,不但不能成為資本配置的理想場所,反而在不斷侵蝕資本轉化的效率。
對外,因市場低迷,交易機制和市場流動性欠佳等因素影響,監管機構于4月1日起放行在內地工作的港澳臺居民直接交易A股,但適格投資者普遍反應冷淡。
面對尷尬,出路兩條,要么手術割掉這個盲腸,要么繼續改革,實現功能回歸。毋庸贅言,后者是明智的不二之選。
誠然,證券市場既得利益已經根深蒂固,改革稍有不慎就會引起負面反彈,阻礙改革深入。但是,也要注意到,如果不改革,任何既得利益最終都會泡湯。因此,改革共識不是沒有,關鍵是要找到突破口。正如李克強總理指出,要把能看準、具備條件、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項目抓緊推出。
T+0盡管只是一種交易制度安排,但從其成熟性、市場影響力來看,完全具有牽一發動全身之功效。正如此,針對當前證券市場處境,重推T+0 乃釋放制度紅利之重要舉措,對證券市場發展具有長久而深遠的意義。
其一,T+0乃證券市場“三公”應有之義。
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是證券市場立市之根本,也是保護投資者利益之基礎。5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度強調,要制定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相關政策。
近日,證監會[微博]新任主席肖鋼也在“學習貫徹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要進一步強化證監會“兩維護、一促進”的核心職責,即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維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我國證券市場創立時,實行股票T+1交易。由于當時股票數量少,成交量日漸萎縮。為了促進交易,活躍市場,1992年5月、1993年11月滬深交易所先后實施T+0。然而,放開交易限制后,市場波動劇烈,投機盛行,于是1995年元旦起,兩市恢復T+1交易。
T+1在遏制投機,防止股市劇烈波動,及保護投資者方面在當時確實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股市容量增大,投資者增加,歷時18年,T+1的消極作用已經顯現,尤其是在保護中小投資者方面,副作用顯而易見。
現代社會信息極度發達,網絡傳播速度極快,每一個信息的出現都會影響市場走勢,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投資者必須反映迅速,當前的T+1交易制度無疑延緩了他們的應變效率,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但是,一些機構投資者和實力較強的投資者,可以通過股期指貨的T+0對沖風險,或者通過融資融券來抓住投資機會,而廣大中小投資者因門檻限制,無緣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如果再不給予他們及時的回轉機制,則中小投資者終將會淪為證券市場砧板上的魚肉,這顯然有失證券市場“三公”原則,對中小投資者極不公平。
有觀點認為, T+1有助于價值投資,散戶完全可以做長期投資,而不必在意當天的波動。試想,同一個市場,一部分人可以來回交易,投資投機兼得,而另一部分人只能坐等不知將會如何風云驟變的第二天,其公平何在?
況且,股市投資本質就是交易,既然是交易,就有風險,有風險,就要給予交易者自救的機會和糾錯的機制。如同一個人下河游泳,下水后才知道水流湍急,于是本能往回游。如果這個時候,還要他繼續在水流湍急的河中等待,第二天才準回游,這顯然是不現實的。而實施T+0,就等于是給他立即回游的機會,既可試錯,也可糾錯,這樣投資風險就會大大降低。“愛,就要放手。”維護市場“三公”,保護投資者,又何嘗不是。
其二,T+0乃證券市場活力之源。
市場既是資源配置的場所,也是價格發現的場所。如果市場不活躍,交易停滯,則其資源配置和價格發現的功能就會失靈。
多年來,A股市場上一些淪為垃圾的ST股,借助T+1制度漏洞,通過連續漲停的手法,人為控盤,持續拉高股價,最終實現高位派發,石頭賣出黃金價,這是對證券市場的公然嘲諷。而如果實施T+0,投資者就可以通過當天回轉交易,增加市場供應,讓莊家封漲停的成本提高,這樣就可以大大遏制其惡意的拉抬股價。
在股市低迷時期,投資者對負面信息異常敏感,加之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疑慮增加,市場參與熱情不夠,交易活躍度下降,一些優質股價值被低估,市場形象大打折扣,尤其是一些國際性大企業,在對外貿易和并購中,就不能充分發揮其杠桿功能,以致在談判和議價中處于弱勢地位。
可以佐證的是,我國期貨市場這些年來快速發展,很大程度是得益于T+0交易。統計顯示,2013年一季度,國內期市保證金總量接近2300億,1至2月期貨市場累計成交成交額36萬億。相對股市2500只股票來說,期貨市場主流品種才區區20只,刨除期貨近10倍的杠桿率,如果按照T+1交易,則期貨市場的交易必然會大大萎縮,參與者也必然會大大減少,其價格發現功能就無從實現。
資金是市場交易的源頭活水,資金的運用效率高低決定了市場的活躍度,也決定了價格與價值的波動關系。T+1已經嚴重影響到資金的利用效率,人為地降低了市場的流動性,以致扭曲了市場的基本功能,偏離了市場的基本法則——價值規律,成為當前A股市場良性發展的制度性障礙。
其三,T+0乃證券市場創新之基。
李克強總理一再強調,要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升級的核心,就是要創新。
證券監管機構一直鼓勵創新,證券行業也有很多創新舉措。但是,不得不承認,創新的步伐太慢,創新的舉措有太多的雷同,創新的效果還不明顯。正如2013年5月券商創新大會上,有行業人士表示,“盡管創新的勢頭好,但創新一年多來,也有部分券商找不到方向”。
為什么找不到方向?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創新的堅實基礎。就拿近一段時間券商創新成果最顯著的理財產品來看,其規模從2011年底的0.28萬億元,增加到2013年3月底的2.83萬億元,規模擴張很快,但是整體收益并不明顯。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很多產品創新其實質是在信托、銀行理財產品基礎上翻版而來。由于這樣的創新缺乏個性,容易引起行業的爭相復制,最終就成為銀行、信托和券商爭相發行理財產品,互相爭奪客戶的混戰局面。如果說第一家這么做是創新,那雷同跟進者則未必就是創新,難怪一些券商表示創新有點找不到北。
創新本無定法,但是創新一定要基于一個龐大的市場,只有市場大了,創新才會層出不窮,才會避免爭相復制。當前A股市場交易量高的時候,平均每天交易金額為1500多億,相對于一個總市值近25萬億、流通市值8萬余億的市場來說,這點交易金額實在很小。
如果實行T+0,則每日交易量至少提升兩三倍到3-4千億,甚至更多,這無疑為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各種各樣的創新品種才會層出不窮,行業錯位競爭也會大大避免抄襲復制帶來的種種弊端,資本的流動性、保值增值、投資者保護才能落到實處。
當前,很多證券公司及其他投資公司基本上都設置了衍生產品等創新部門,但是創新的品種、創新的手段、創新的資本投入有限,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隨著量化寬松帶來的貨幣存量大量堆積,市場也需要有一個更大的池子來容納,一個開放的T+0市場將會為其流動提供強大的創新基礎。
其四,T+0乃證券市場發展之道。
全球主要發達資本市場都實行T+0交易,我們的市場要與世界接軌,交易制度是接軌的關鍵一步。
我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引進借鑒到自我發展,歷經20余年,其市值現已躍居全球第二,比肩我國GDP的全球排名,成績斐然。但是,我們的制度設計依然相對落后和保守,這和參與全球競爭的國家經濟相比嚴重不匹配。
首當其沖的是證券行業。資本的全球性流動趨勢已經形成,且規模越來越大,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參與全球競爭不可避免。目前規模、實力還很弱小的證券業遇到的挑戰更大。習慣于遲滯的單邊交易的券商,對于未來大規模的資金管理、投資運作、多種金融工具的創新和使用等方面缺乏鍛煉。
其次是資本全球化、產業全球轉移必然帶來企業的全球并購,我國企業走出去,兼并收購是重要一環,換股是并購的一種理想模式。但是,如果我們的市場交易還停留在目前的境地,股價不能充分體現公司的價值,股票的交易不能同步于全球市場,必然會加重企業的并購成本,損害企業的并購效率。
此外,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完全同步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其在套利交易、量化投資等方面優勢明顯。而T+0交易對信息技術的要求遠高于當前的T+1,為迎接國際資本市場信息技術帶來的交易挑戰,我們必須未雨綢繆,給行業以足夠的練兵之機。
不可否認,對重推T+0不乏反對之聲。但面對新的形勢,更要看到,重推T+0的有利因素及其緊迫性,以及牽一發動全身的重要性。
本次券商創新大會上,中國證券業協會陳共炎會長提出,要研究行業發展的頂層設計,解決事關行業長遠發展的根本問題。證券市場運轉的根本問題就在于交易。如果能抓住時機,銳意改革,重推T+0,釋放制度紅利,必將為我國證券市場深入發展注入持久活力,為我國經濟進一步全球化提供成功樣本。(僅是個人觀點,與所在機構無關。)
(本文作者介紹:新新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對小額信貸有著深刻而獨特的見解,2013年率先引進英國成熟的小額信貸技術和理念。)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