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官建益[微博]
我不能說A股很快就沒有了個人投資者,但事實已經證明,機構投資者擁有散戶投資者所不具有的各種優勢,散戶投資者的生存空間正在日益變小,如果沒有非常好的條件,還是交給優秀的機構投資者打理更加妥當。這是市場變化的必然選擇,國外市場早已這樣,A股也不例外。
A股的漲跌其實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賺到了錢。
2013年的股市是一個高度分化的市場,首先是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風景這邊獨好,而對于大多數投資者拿在手里的卻是大盤股或者是主板的平庸股,不用說,拿了成長股的賺瘋了,而大多數人卻輸得很慘。
和我們的想象十分不同,我們以為這些瘋狂的成長股是私募的杰作,其實,這批成長股特別是一些耳詳能熟的大牌成長股卻多屬公募的囊中物。我們似乎看到了當年那些長線持有茅臺蘇寧的機構的風范。
這已經是放在明面上的事情,而更多的事情還不為很多的散戶投資者知曉或重視,比如很多機構是現貨作多,期指作空,還外帶融券。因此,股市跌了一大截,而機構的資金卻沒有怎么損失,有的還在暴漲。
有人說,我們散戶也可以做融券和期指,假設你有這個資格,你去試一下,那并非普通人的神經所能承受,在機構那里,有專人只干這個,甚至是用計算機進行程序操作,散戶要股票期指兩線作戰,談何容易?
更重要的是,機構可以出大價錢去做調研,比如雇傭大量的人做市調,還可以找到很多看似無關的知情者吃飯聊天,這種調研絕不是我們散戶能做到的,人家靠的是真金白銀的工作,得到的信息在準確性上遠遠超過了我們散戶。
如果這些還是我們散戶可以部分參與,但不一定做得好的事情的話,那機構的聚會就是我們絕對無法參與的了。其實不用說密謀這樣的字眼,機構總需要開會研討,在這種研討中就達成了共識。你說這是坐莊嗎?是也不是。
說了這么多,可能很多投資者會說,你說的不就是買基金嗎?個人覺得這不是同一個概念,現在很多超大戶投資者是委托機構理財,這些機構有基金,也有券商,甚至一些更有來頭的機構,而對于廣大的散戶投資者,可能更多的是選擇基金。
買基金肯定是很有講究的,不少基金深陷虧損泥潭,原因有很多,也不乏幫人抬轎暗中收錢者,但是這畢竟是一部分,不少優秀的基金在大盤不斷向下的情況下,凈值長期卻在不斷創出新高,這樣的基金應該是市場中的優秀者。
我不能說A股很快就沒有了個人投資者,但事實已經證明,機構投資者擁有散戶投資者所不具有的各種優勢,散戶投資者的生存空間正在日益變小,如果沒有非常好的條件,還是交給優秀的機構投資者打理更加妥當。這是市場變化的必然選擇,國外市場早已這樣,A股也不例外。
(本文作者介紹:資深財經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