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機構 中歐視角 作者 許小年
創新不是風口,不是新潮,不一定是當前最前衛、最先鋒的技術,而是要做自己和他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是帶給這個世界、帶給市場以新的產品、新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想法和新的服務,是實現差異化競爭。
創業前要搞清楚當下的現實基礎
今天的主題是展望未來。我想,我們這一代人代表的也許是過去,是眼前的現在,而在座這么多朝氣蓬勃的年輕朋友,我想他們能夠代表未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為了使你們所展望的未來變成現實,不可以忽視你們眼前的現實。
為什么說年輕人能夠代表未來呢?因為他們是當前創業的主體。但是,創新也好,創業也罷,路是要一步一步走的。所以,未來也一定要從腳下開始,再一步一步向未來延伸。也就是說,你盡可以展望前方的目標,但是不應該忽視腳下的道路。否則,你不但可能會摔跟頭,而且很有可能達不到你所想象的那樣輝煌的未來。
就目前的創業或者創新而言,我們所看到的一些項目還只是一個口號。在這些口號的感召下,我們每一個人幾乎都可以講出一些新的名詞,談出一些符合潮流的概念。
比如,當前人人大談工業4.0,但是,工業4.0是什么呢?簡單地說,工業4.0是智能化時代,而它的前身,分別是機械化和動力化的工業1.0時代、自動化的工業2.0時代,信息化的工業3.0時代。每一個版本的工業技術都是以前一個技術為基礎的。所以,如果沒有蒸汽機、電動機,沒有工業1.0,你根本無法想象自動化的2.0。同樣,如果沒有自動化,就不可能實現信息化。而我們都知道,人工智能是以大數據和信息集成為基礎的,所以,如果不做好3.0,4.0也一樣無從談起。
所以,當“工業4.0”這個概念來到中國的時候,我特地花了一些時間到企業去做調查,調查的結果是,絕大多數的企業并不知道什么是工業2.0或者3.0,更不知道什么是工業1.0,這樣的企業又怎么可能直接進入到工業4.0呢?還有很多企業正處于從2.0向3.0跨越的階段,并且這個跨越還遠遠沒有完成,根本不具備邁進4.0的基礎。所以,對中國目前大多數的工業或者制造業來說,工業4.0恐怕不是當務之急,而工業3.0或者工業2.0才是我們目前需要達成的目標。
因此,面對很多為工業4.0感到迷茫的企業,我的規勸是,不用太糾結。不論是有沒有趕上4.0這班快車,有沒有追趕到新的工業經濟的大潮,你都要先看清楚自己腳下的路,并且要清楚,你目前應該做的是什么。
這就是我首先想要強調的一點:企業在展望未來目標的時候,不要忘記我們是從哪里出發的,不要忘記我們站在什么樣的基礎之上。
創新沒有風口,追風口不叫創新
我想與大家分享的第二個話題是,當前,年輕人都具有非常敏銳的思維和高漲的熱情,能夠非常快地接受新的概念和新的技術,并且能夠迅速地把一些新的想法付諸實施。但是,根據我所觀察到的一些現象來看,我還有一點隱隱地擔憂。那么,這個現象是什么呢?就是“風口”。在我看來,創新并沒有風口,反之,凡是追逐風口的行為都不能稱之為創新。
我經常會問我的學生,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學生,他們幾年前在做什么,現在又在做什么。通過大家的回答可以看出,四、五年以前,大家都在做金融、做VC、做PE。而大約到了三年以前,在電商的風口風起云涌的時候,大家又紛紛去做電商。我說你們賣什么呢?竟然有很多人在賣車厘子。有這么多人在做電商,有這么多人在賣車厘子,我感到不可思議。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但是需求在哪里?市場到底有多大?沒有人回答得出來。
兩年前,創業的風口又變了,大家都跑去做平臺,每個人都有一個創業平臺,但是今天我們可以看一下,這些平臺都跑到哪里去了?而在一年前,大家又一窩蜂地開始做P2P。今年呢?今年流行AI、VR。每年都有一個流行主題,每年都有一個時尚風口,所以,每年都會有一大批創業企業圍繞著這個風口“跳舞”,所以,我們這個會議也一定要跟時尚類的雜志一起開。
但是,這是創業嗎?這是創新嗎?創新應該如何定義?它的重點在于“創”而不在于“新”,盡管它含有“新”的成分,是某種程度的新,但是,非常陳舊的事物,非常傳統的行業就不能夠創新了嗎?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創新并不意味著新潮,而在于創造。
我為大家舉一個傳統行業的例子。貴州的老干媽,是一家創新做得非常好的傳統企業。它沒有大數據,沒有云計算,就是一家使用傳統配方、用傳統模式制作辣椒醬的企業,并沒有什么高科技的含量。但是去年,它的銷售額卻達到了40多億人民幣,稅收貢獻7億多。那么,老干媽辣椒醬有什么獨到之處嗎?最為獨特的地方在于,它把貴州的辣醬賣到了全世界。如今,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我們都可以買到老干媽的辣醬。這樣的銷售奇跡是怎么實現的?它的創新在哪里呢?在我看來,它的創新就在于,構建了一個全球化的銷售網絡。我們去巴黎、去紐約、去東京,每一個地方都能夠看到它的銷售口號:“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媽辣醬”,這就是它的創新所在。
所以,創新不是風口,不是新潮,不一定是當前最前衛、最先鋒的技術,而是要做自己和他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是帶給這個世界、帶給市場以新的產品、新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想法和新的服務,是實現差異化競爭。但事實上,似乎大多數人眼中的創新就是大數據,就是AI、VI技術,以至于我們如果不談這些,就沒有資格談創新。但事實并不如此。大家都擠到一個風口不是創新,而是爭相模仿,它恰恰與我們所提倡的差異化競爭是相反的。我們不用看華為這類在技術上、在研發上獨樹一幟的大企業,我們就看老干媽這樣極為傳統的行業,它做到了別人所不能做到的事,這就是創新。
最近,我一直在給學生推薦一本談創新的書,就是彼得·德魯克所寫的《創新和企業家精神》。彼得·德魯克是管理學教授,他在管理學上有著非常深的造詣,對于創新也有著非常精彩的論述。他的一個觀點是:“創新何需高科技,傳統行業一樣行”。
當然,我想,這樣講似乎有一點落后于時代,但是我看到了太多年輕人,憑借自己的一腔熱血,闖進了創新、創業的大潮中去,結果碰得頭破血流。盡管這種挫折、失敗在創新和創業的道路上在所難免,但作為一名教師,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夠少犯錯誤,能夠比較順利地實現他對于未來的夢想。
今天,中國的市場和30年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30年前,我們把中國的市場叫做賣方市場,那是一個供不應求的年代。但今天的中國市場是買方市場,假如一個創業公司只能靠一輪又一輪的融資來支撐,而你的產品和技術卻不能夠贏得買方的認同,那么你的公司只能陷入一個無底洞,更不可能獲得成功。所以,在我看來,為了早日實現大家心中的夢想與目標,我們有必要避開風口,關注當下,思考自身的獨特之處。只有找到了這個獨特這處,為市場貢獻別人無法貢獻出來的產品和別人實現不了的技術,實現差異化的競爭,才有可能被這個市場所接受。而只有贏得市場的認可,你的事業才具備了持續發展的基礎。
所以我想,獲得市場認可的前提,一定是在展望未來的同時,著眼于當下,必須腳踏實地地從基礎開始做起。
(作者在2017年全球INS大會上的演講)
(本文作者介紹: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是由中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共同創辦,專門培養國際化管理人才的非營利性高等學府。微信號:CEIBS6688)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