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趙雪
盡管A股目前一地雞毛,收拾起來只需要做到“放股市、保銀行、穩匯率”這九個字。不要忘記,過去三十年中國曾經從各種國內外的危機中安然脫身。從長遠來看,投資者更應該保持冷靜,沒有必要過早悲觀。
回到一個月前,不少投資者不是沒有想到A股遲早會出現調整,但是很多人(包括筆者)沒有預計到調整來的如此之快、如此之猛。尤其在過去幾天各方救市效果不彰之后,市場信心仍維持相當低迷。由于股市牽扯到資本市場的方方面面,很多人開始擔心全面金融危機是不是終將到來。
這種可能性固然不能排除。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資本市場結構性問題依舊、海外經濟不樂觀的大環境下,扭轉跌勢、提振信心絕對不容易。假設出現政策誤算,股市的波動很容易會迅速波及其他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
然而,也沒有必要現在就過于悲觀。股市暴漲暴跌并不新鮮,中國和其他國家歷史上不乏先例。尤其是考慮到此前股市的暴漲,目前的回調某種程度上也不是完全不合理。只要不陷入全面金融危機,按照其他國家的經驗,股市很快會擺脫全民恐慌的陰影。
以筆者愚見,只要能做到以下九個字,就能夠有效的降低全面金融危機的風險:放股市、保銀行、穩匯率。
首先,應該大幅減少對股市的限制,充分發揮市場的功能。
當前股市不振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流動性和信心嚴重受損。缺乏流動性一是股價還沒跌到足夠低,有意購買的投資者沒有興趣進場;二是前期救市集中拉藍籌,反而抽走了中小盤股的流動性;三是政策干預過多導致市場上聲音太嘈雜,使得不少場外投資者繼續觀望。市場信心的低迷也與上述因素有關:機構疲于應付自顧不暇、散戶只看到眼前救市無果。
在這個時點放開一些目前對股市的限制,讓市場自己決定走勢將利大于弊。例如打開漲跌停板,讓想跑的人順利離場,讓有價無量的股票跌到位,屆時在追逐利潤的本質驅動下,新的資本自然會進場,從而推動股市的流動性。同時應該放松期貨市場的限制,讓有意套保的資金對沖風險,從而減少在現貨市場上的被迫集中拋售,提振市場信心。讓市場的力量來自動平抑股市的波動,符合整體改革的精神,從長期來看也比人為托市更加有效和持久。此舉也有利于解決目前救市的道德風險,增強普通投資者的風險觀念。
放股市也必需考慮到散戶的利益。國家隊可以偏向購買一些資產尚可的中小盤股,財政上也可以采取減稅等措施為個人投資者提供小額補償。另一個重要手段是事后需要細查涉及股市動蕩的違規機構和個人,以保證股市的公平性。
第二,需要維護金融穩定,尤其是防范銀行的系統性風險。
銀行部門出現系統性風險是歷史上多次金融危機的重要傳導渠道,30年代的美國、80年代末的日本、90年代的芬蘭和瑞典、亞洲金融危機中的東南亞國家等都是佐證。而在直接融資占比仍然較小的情況下,銀行系統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更遠超過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在社會融資總額中占據絕對多數。
應該說,盡管股市暴跌數周,到目前為止對銀行系統的沖擊仍處于相對可控的水平。很多機構估算的銀行涉股資金不到2萬億人民幣,相對30萬億的理財資金池數量較小,且其中不少在目前的股價下尚無平倉之虞,加之又去除了存貸比的緊箍咒。然而,實體經濟放緩和持久低利率帶來的收入端壓力切實存在、以及清理表外業務的進程還在持續,所以這方面的風險不可不留意。比較正面的是,維持銀行系統的穩定一直是決策者的重點,央行[微博]也會繼續在需要時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三,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尤其是在離岸市場,應是當前政策的重中之重。
過去三十年新興市場的金融危機常常從匯率大幅震蕩開始,這一點在亞洲金融危機中表現的尤其明顯。中國目前仍維持相對固定的匯率,加之多數研究(包括IMF[微博]在內)認為人民幣已不再低估,因此在某些時點出現貶值預期很正常。但可能不正常的是,這也會被一些國際游資所利用,從離岸市場開始進行沽空。如果放任這種情況持續,對預期和信心的影響遲早會波及在案匯率市場,極端情形下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因此,應該密切留意全球主要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匯率走勢,并在有必要的時候堅決進行干預。以中國今時今日的外匯儲備,很難有投資者長期逆流而行。事實上,本周一香港市場人民幣即期和遠期匯率的波動已經超過均值,應該引起決策者的重視。
此時增強對人民幣的干預并不會與長期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相悖。很多國家都會在本幣過度和過快波動時短期進場干預,以維持外匯市場的穩定和平衡。這一點也是國際慣例。對中國而言,由于企業和居民的外匯風險意識仍相對薄弱,在國際化進程中更應注重維持有序的國際化。當然,干預外匯市場仍是基于必要和緊急的原則,在長期仍需要繼續逐漸減少日常干預。
以上三方面可能會出現互相沖突的情況。例如當股市暴跌到一定程度,可能危及到銀行系統的穩定性,保銀行和穩匯率的重要性可能超過放股市。在這種情況下,應權衡每個方面的利弊,綜合考慮進行取舍。
如上所述,盡管A股目前一地雞毛,收拾起來只需要做到“放股市、保銀行、穩匯率”這九個字。不要忘記,過去三十年中國曾經從各種國內外的危機中安然脫身。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的體量和發展前景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仍然巨大,潛在的需求巨大。在此大背景之下,投資者更應該保持冷靜,沒有必要過早悲觀。
(本文作者介紹: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加拿大某大型退休基金全球資產配置投資經理,原中金公司駐紐約經濟學家。)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全球新聞眼》是一檔由新浪財經全球記者和撰稿人團隊為您呈現的原創專欄集。真相遠比價值觀更重要。敬請關注全球新聞眼微信公眾號:全球新聞眼。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