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香港站記者 翁曉瑩
2013年的中國經濟就好象坐了一次過山車,年初喜慶的“開門紅”過后,隨之出現的卻是增長放緩和普遍的暗淡。不過,即便問題多多,中國經濟仍然沒有出現系統性風險全面爆發、經濟增長直線下滑的局面,宣告了全球悲觀主義者“中國經濟崩潰論”的失敗。剛剛踏入2014,國際輿論又以中國作為今年的開年討論主題,而以下三個關鍵詞更是市場討論的焦點。
關鍵詞一:GDP
這個世界上似乎沒有一個國家比中國更加重視GDP了。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一般都以通脹或失業率作為衡量經濟政策的標準,只有中國,不僅年復一年地制定GDP增長目標,通常到年底還能達成個八九不離十。自從中國經濟增速從震驚全球到近年來逐漸下跌,每年與中國GDP相關的報道或花邊新聞更是數不勝數。GDP增長目標已經被稱為“中國經濟的年度大戲”。
2014年中國的GDP目標是多少?官方還沒有正式公布,市場預測中國政府可能會在三月份的兩會期間宣布。根據彭博的調查,分析師們對中國2014年的前景存在尖銳的分析。最樂觀的德意志銀行喊到了9.6%,但最悲觀的法興銀行卻認為2014年中國GDP增長僅為6.9%。
事實上,法興銀行給出的這個數字并不是最低的。中金總裁朱云來在剛結束的亞洲金融論壇上預測,2014年中國的GDP增長甚至有可能低過6%。他指出,中國經濟正進入一個調整期,市場經濟的建立還沒有百分之百地完成,需要更多的改革來建立市場系統和架構。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內地的經濟增長很有可能會低于6%。
高盛(亞洲)投資管理部董事總經理哈繼銘也認為,2014年中國的GDP增速不宜太高,“如果今年增速仍然超過7%,可以斷定投資占比還在上升,這樣會對未來造成更大的挑戰和風險。”他強調,中國經濟發展真正的目標,不應該再是單純的GDP增長,而是在經濟增速不高的情況下保持較低的失業率,從而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雖然多年來一直有著“GDP崇拜”,但從2013年以來,中國對GDP目標的看法似乎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不能簡單以GDP增長和排名來論英雄”,此后中共中央組織部還就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的政績考核工作提出了八大意見,GDP增長將不再成為考量政府官員政績的指標,它的重要性也正在被逐漸淡化,這也是不少經濟學家認為今年中國GDP增長將有所下降的原因之一。
雖然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找到一個GDP指標的替代品,今年中國經濟的GDP增長目標應該還會有,但如果真能摒棄GDP崇拜、強化經濟轉型、改掉那種為了實現GDP目標而不惜一切代價的增長方式,這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朱云來就強調,經濟增速并不是問題,結構調整才是重中之重。隨著結構調整的完成,中國經濟將會重新煥發新的活力。
關鍵詞二:改革
“現在我們進入到一個調整的時期,考慮到這個社會發展的平衡性,我們需要更多的改革,建立市場架構和系統”。這是朱云來在亞洲金融論壇上對中國經濟發表的一番看法。毫無疑問,2014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改革之年,從去年11月舉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便傳出這樣的信息——中國新一輪的改革即將重新啟動。
瑞信亞洲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微博]認為,2014年中國的經濟改革亮點主要為財稅和金融兩方面。財稅改革是目前來說阻力較小的領域,如何重新分配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入、如何減稅來促進民間投資、怎樣把握房地產稅的全面推行與市場之間的平衡,這些都是2014年的改革看點。此外,隨著中國經濟由投資出口主導模式向以消費為主導的模式轉變,稅收也將逐步轉為以消費為本的征稅體系。
而在金融改革方面,陶冬預計存款利率市場化將在今年取得重大進展。銀行儲蓄外流和債市利率上升,將迫使儲蓄存款利率市場化,因此利率全面市場化的時機可能比預期更快。此外,銀行業也將出現改變,例如引進民間投資、甚至有可能準許外資進入。雖然為了穩定金融市場,這部分的改革并不會太激進,但也將對銀行業的現狀產生重要影響。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也強調了改革對2014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2014年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全面啟動結構性改革的一年。雖然一部分改革可能會有抑制增長的效應,但最為重要的‘準入開放’在2014年就能體現出提升增長潛力的作用。”他還特別提到了李克強總理曾多次強調的“簡政放權”,認為這項改革對于實體經濟的提升作用將遠遠大于其他改革。
中投董事長丁學東同樣提到了“簡政放權”。他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加快了改革開放的步伐,包括上海自貿區的建立等,實際上都是簡政放權的體現,降低了企業的準入門檻。下一步企業活力會增強,其中民營企業尤其收益。
2014年是改革的關鍵一年。從今年起,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與過去傳統的增長動力有所不同,經濟自由化和經濟改革成為經濟動力最主要的來源。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稱,“由于在2013年以驚人的速度鞏固了權力,以習李為首的領導團隊將會把工作重心從政治轉向經濟,推動一系列更大范圍的改革措施,實現更為穩定的經濟增長。”
關鍵詞三:債務
著名對沖基金經理、金融大鱷索羅斯此前撰文稱,未來全球經濟最大的風險就是中國。他指出,中國的經濟模式過分注重投資和出口,間接壓榨民間的消費動力,強迫國民存款支持企業貸款。目前中國國民消費只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這樣的經濟模式難以持續。
不可否認,中國經濟需要結構性的改革來擺脫這種無法持續的發展道路,這樣的發展方式已經導致債務的迅速增加,并且以犧牲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造成了重工業的急劇擴張。“債務”是2014年中國經濟的一大關鍵詞,地方政府債、影子銀行的急速擴張、以及銀行貸款問題,都是政府必須面對的難題。
國家審計署去年底公布了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截至6月底,全國各級政府債務總額達到20.69%萬億元,其中來自地方政府的債務占52.6%。地方債務的平均增長速度接近20%,一些地區的債務率甚至已經超過100%。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微博]表示,影子銀行的急速擴張趨勢以及地方債務風險是中國未來一兩年內存在的最大風險之一。雖然目前影子銀行和地方債務的規模仍然可控,但擴張速度令人擔憂。他認為,地方基建的長期項目融資應該更加可持續化和透明化,以替代目前短期不透明的融資方式。他還建議政府加快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使銀行表外業務擴張速度降溫,更多地轉移到表內業務。
陶冬也稱,影子銀行和地方債務是中國經濟最大的定時炸彈。本屆政府上任初期,曾對理財產品和信托基金加強監管,流入地方的資金量有所下降,拖累了經濟增長。此后政府改變策略,影子銀行融資再度活躍,地方投資復蘇。雖然經濟回穩,但潛在的金融風險也再次上升。他認為,如何解決增長就業與金融風險的矛盾,防范地方債務可能帶來的沖擊,是2014年的關鍵問題。
此外,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將從全球金融體系逐漸回籠多余的流動性,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今年將面臨回調風險,從而引發銀行貸款問題。朱云來表示,房地產崩潰將是2014年對中國經濟的最大威脅之一。雖然地方政府債務和影子銀行問題也同樣引人關注,但這兩項債務在100萬億的貨幣供應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相反銀行貸款卻有70萬億,貸款質量以及貸款是否能收回令人擔憂。
雖然面臨結構改革、增長放緩、以及存在諸多風險,但絕大多數的經濟學家仍然對中國經濟的走勢表示樂觀。亞洲開發銀行行長中尾武彥表示,雖然在08年北京奧運會和10年上海世博會之后,有不少人認為中國經濟的增長已經缺乏性性的動力,但事實上中國不僅很好地應對了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還保持了可持續的發展。他認為新的領導班子很清楚中國面臨著什么問題,也知道該怎么做,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非常有信心。
花旗銀行亞太區投資策略師彭程用“黎明前的黑暗”來形容目前中國經濟所處的狀態。他指出,改革初期可能為經濟帶來陣痛,但政府正在尋找增長與改革之間的平衡,相信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將趨于穩定。陸挺則稱,盡管存在種種風險,但中國經濟不會發生硬著陸,也不會出現金融崩潰。
(本文作者介紹:來自上海,蝸居香港。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畢業,香港大學新聞學碩士。)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