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黃運榮
父母為了子女而移民加拿大,目前顯得越來越不容易,或說成本比以往高多了。如果家長并不想放棄國內的事業,其實完全可以讓孩子走留學轉移民的路子,雖然學費是交多了點,但比起全家兩地折騰來折騰去,還是劃算得多的。
9月27日,對有意移民加拿大的人士來說可能是個重要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加拿大魁北克省移民廳將舉行投資移民申請的公開抽簽儀式,從全球5400多位申請人當中,抽出最終受理的1750個名額,“中簽率”只有32.4%。
據悉,在這5400份申請中,4000多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申請。按照規定,受理同一國家的申請最多不能超過1200件。所以,4000多中國申請人需要爭奪1200個名額,競爭激烈。
其實,這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在高峰期,加拿大移民系統曾積壓100萬申請人,技術移民、父母及祖父母移民的申請需要等5年,甚至10年以上。這大概都是因為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也被稱為“移民的天堂”。
這里政治穩定、經濟發達、福利完善、環境清潔、風景優美、自由民主、文化包容、民眾友善、族裔和諧……所以,加拿大屢次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不過,也有人看中的并不是上述這些原因。大多數華裔家長說起移民的因由,都會說是為了下一代。燕子和小宇就是其中的兩家。
燕子和小宇,同樣是兩年前從北京來加的學生,而且他們在北京時也是中學同班同學。來加拿大時,他們同是17歲,按加拿大的學制進入11年級。
燕子的父母本在中國有著薪優糧厚的穩定工作,被稱為“打工皇帝”的“金領一族”。三年前,他們下定決心移民加拿大,主要是為了孩子,希望燕子能夠進入世界一流的加拿大中學完成高中課程。
“當時想得很簡單,加拿大的教育體系良好,而且移民可以享受免費公立教育,就算我們犧牲一點也值得。”燕子媽媽表示,“不過,人算不如天算。移民手續一辦就是六、七年,女兒已經17歲了,還沒有拿到移民紙。”
加拿大的移民身份遲遲申請不下來,打亂了他們的家庭計劃。“幾年前,我們已不指望加拿大能批準我們的移民申請,所以,女兒一早便以國際學生的身份申請位于維多利亞的私校圣-邁克爾中學(St. Michaels University School)。”燕子媽媽說。
也許是英語基礎好,也許是自身努力,也許是天資聰穎,燕子以中上的成績完成了所有高中課程,并已經獲取多倫多大學的入學通知書,今年9月便開始大學生涯了。遠在中國的燕子媽媽終于松了一口氣。
相對于燕子,小宇則幸運得多了。他們一家兩年前獲得加拿大的移民身份。當時,小宇爸爸希望兒子上公立學校,甚至已經在卑詩大學附近找好房子,準備讓小宇上公立名校——大學山中學(University Hill Secondary School)。
“不過,有人提醒我們,雖然住在學校所屬地區,但移民學生未必可以馬上進入大學山中學。”小宇爸爸表示,當時不少朋友都說,由于太多人想進名校,所以頭一、兩個學期可能會先被分配到其他學校。
由于只剩下兩年的中學時間,小宇爸爸覺得兒子已經浪費不起了,于是,打消了送兒子入讀公立名校的念頭,讓小宇與燕子一道到維多利亞上圣-邁克爾中學。
雖然燕子和小宇在北京時同班,來到加拿大也是同班,但經歷相同的倆人遭遇完全不一樣了。在加拿大,燕子是國際學生,小宇是當地居民。光是學費,燕子就比小宇多交兩至三倍。即使燕子的成績還好一些,但學校總是給小宇更多的機會。
現在,燕子和小宇都已進入大學了,完成任務的小宇父母已經回到中國,繼續他們在那里的事業。而燕子的父母卻仍未放棄移民加拿大的申請,燕子媽媽說,移民主要是希望幫助燕子解決身份問題。
其實,燕子媽媽是過于操心了。因為,經過保守黨政府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后,目前加拿大移民政策的目標,已經從過去燕子父母這類的技術移民轉移到燕子這樣的年輕國際學生身上。相對于技術移民、投資移民的不斷提高門檻,國際學生的移民要求則低得多了。
加拿大政府近年開放了對留學生非常有利的畢業生工作簽證(Post-Graduate Work Permit)以及以留學生為主要目標的“加拿大經驗類別移民”(CEC)和省提名計劃移民(PNP)。
從政府認可院校畢業的外國留學生,都可在取得畢業證書后90天內直接申請為期3年的加拿大工作簽證。在3年內,留學生只需要有最少一年加拿大的管理、專業或者技術工作經驗,就可申請以“加拿大經驗類別移民”身份成為永久居民;或在工作3個月后就開始申請省提名計劃的移民,時間最快只需6個月,是目前移民類別中最快捷的一種方式。
父母為了子女而移民加拿大,目前顯得越來越不容易,或說成本比以往高多了。如果家長并不想放棄國內的事業,其實完全可以讓孩子走留學轉移民的路子,雖然學費是交多了點,但比起全家兩地折騰來折騰去,還是劃算得多的。
(本文作者介紹:暨南大學歷史系專業、法國巴黎高等商業學院工商管理碩士畢業。資深媒體人,加拿大《先楓報》總編輯。)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