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新浪財經香港站站長 彭琳[微博]
在動輒數百近千萬的香港樓價和持續高達4%的通脹下,香港的普通中產要存十幾年錢才能存夠一個普通兩居的首付。然而,事實上有70%40歲以下的“窮中產”已經擁有自置物業,他們是怎么圓自己的置業夢的呢?
今年初,香港財政司長曾俊華的財政案被質疑支持中產措施不足時,辯稱了一句“我也是中產”,令“中產”成為了香港年度最富諷刺意味的熱門詞。
按照港府定義,月收入超過1.2萬以上就進入“中產”范圍,而月入1.2-4萬港元的群體占據全港勞動人口近六成。最新花旗銀行的中產人士調查則選擇以月收入2萬港元為底線。即便如此,受訪“中產”收入中位數依然只有2.7萬港元,代表多數人收入不到3萬港元。
除了金字塔尖的專業人士外,絕大多數香港中產被戲稱為“窮中產”,每月基本開銷平均占收入超過70%。調查顯示,他們在財務方面最主要的目標是置業安居,然而在動輒數百近千萬的香港樓價和持續高達4%的通脹下,這一目標看起來十分遙遠。普通的兩居室僅僅首付的資金已過百萬,月收入在中位數的中產除去日常開支起碼要存十幾年錢。那么,“窮中產”們是怎么圓自己的置業夢的呢?
第一招:推遲結婚,推遲生育
為了省錢置業,早已年屆大齡“窮中產”們普遍推遲結婚和生育。根據調查,超過一半的30歲以上“中產”愿意將婚期拖延4年,而在已婚人群中,則有近45%將生育計劃推遲3年。49歲從事批發業的賀先生,早年忙于創業,直到人近中年生意才穩定,目前小兒子剛剛2歲半。盡管等到孩子成年他已年過六十,他卻認為“毫無壓力”:“現在住的房子已經供完,財政壓力不大,我確定不用為養孩子而推遲退休。”
數據顯示,從2001至2010的10年中,香港嬰兒出生時父親年齡在45至54歲人數顯著增加,由2698人增至6348人,增加了近1.4倍。
第二招:業余兼職,瘋狂進修
“開源”永遠比“節流”更重要。調查顯示,46%的30歲以上中產人士仍在繼續進修,并心甘情愿加班,有多達26%的中產在全職工作以外還有兼職,這些兼職每月平均能增加3700元收入。筆者朋友中上進心最強的Connie,大學新聞系畢業后進入傳媒業工作,每天僅睡4個小時,上班前從事一份兼職,賺錢供自己修讀法律專業學位,課程安排在晚間及周末。
“大學畢業后的六年,我基本沒有過完整的周末”,Connie坦言。拿到學位一年后她轉行任職商業律師,剛剛30歲的她月薪已超過7萬港元,去年剛與戀愛近10年的男友結婚并買下市值逾700萬的婚房,計劃在近兩年生育孩子。
第三招:熱衷投資,傾心股票
在全民炒股的香港,不少人成功通過投資致富。調查顯示,香港中產人士熱衷炒股,在過去3個月平均進行8次股票交易,每月在股市的交易量為12.4萬元,是月薪中位數近5倍。
“我大學就開始炒股,在幾年前內地大型國企來香港上市高峰炒權證,最多的一次就盈利600%”,Mark是少見的30出頭已在股市擁有超過100萬流動資產的“民間股神”。他大學畢業后任職公務員,月薪穩定但增幅不大,但勝在工作較為輕松,“我覺得投資上我可以冒險一點。”他自大學時代開始傾心研究股票交易,屢屢獲利,“年輕時候很瘋狂,因為冒得起險,最多當做交學費,但我并不建議朋友投入太多資金炒權證。”
新婚不久的他坦言,小兩口購房僅出了兩成首付,資金仍主要留在股市中,“現在樓市下跌的風險不小,過去香港曾因為樓市大跌有超過10萬宗‘負資產’,我猜炒股炒成負資產的人一定沒有那么多。”
第四招:精明消費,用盡優惠
香港人以精明著稱,其中中產階級家庭主婦們更是最具“精明眼”的一群。經常赴港購物的內地朋友都有體驗,每當大型購物商場有折扣活動,清早開門必然已經擠滿排隊搶購的主婦。不過,折扣消費,貨比三家這只是普通主婦的招數,對于“達人”級主婦徐太太而言,日常支出甚至還能為她帶來額外收入。
徐太太透露,她幾乎買任何東西都盡量用信用卡或以八達通通過信用卡付款,多數銀行信用卡有積分,有些銀行則有現金回贈,“我用一張信用卡去付另一張信用卡的賬,兩張卡輪流來。因為全家8口人的消費都從我的卡上支付,我平時還兼職幫內地朋友做奢侈品代購,買一個包就消費幾萬塊,這樣下來,現金回贈加積分換現金券就試過有一個月達到近一萬元”。
第五招:家人協助,打下基礎
準備明年結婚的Jim,在樓市稍微回落的近幾個月,在家人的幫助下成功以近400萬在新界買下500尺左右的二手兩居室。“樓價回落了一點,但是靠我們自己還是買不起的”,Jim與女友加起來月收入只有3萬多港元,自嘲是典型的“窮中產”,“不過現在家人給了差不多一半的首付,月供只要7000多,我們以后應付起來還是很輕松的,就算馬上生孩子也不太緊張。”
不過,可不要以為Jim是常見的“啃老”族,事實上自從他大學畢業工作開始,每月就固定給父母“家用”,“當年我第一份工作月薪只有12000元,我就給3000元家用,后來加了薪水,我就給5000、6000了。”在香港,給父母“家用”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雖然Jim的父母只是普通的退休人士,并不富裕,但母親非常有理財觀念,幫他也做了一份小小的投資基金,累計下來足以支付很大部分首付。
被排除在各種福利網絡之外的香港“窮中產”,生活負擔沉重,一直被公認為壓力最大的一群人。然而統計顯示,40歲以下的“窮中產”其實有高達69%已擁有自置物業,相比之下他們的父輩僅有不到40%擁有住房。置業夢想并不像看起來那么遙遠。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日子苦巴巴的“窮中產”們90%教育水平高于父母輩,平均每人擁有1.4個學位,工作刻苦努力進修,多數人從事受人尊重的職業,收入已超過全港在職人士平均水平的兩倍,近七成人完成置業,年齡還處于30-40歲的事業黃金期,人生正充滿向上的動力。正如調查發起人花旗銀行的結論:看好這一代中產的潛力,假以時日,他們很可能成為富翁或對社會有影響力的人。
(本文作者介紹:北大畢業后赴港留學,任職多年,貼身體驗國際金融中心枯榮動蕩。)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