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慧保天下
監管叫停試點非壽險投資型業務,對于財產險行業的影響不容小覷。畢馬威2016年10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截至2015年末,非壽險投資型產品存量規模超過3000億元。而據保監會發布的數據,2015年全年,財產險公司的原保險保費收入也不過8423.26億元。
在接連出拳著力嚴控壽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之后,近期,保監會將嚴控利差損風險指向了非壽險領域。近日,慧保天下獨家獲悉,保監會已于近期召開專題會議,決議停止非壽險投資型產品試點。
按照畢馬威的有關研究,截至2015年末,市場上存量的非壽險投資型產品投資部分規模已經超過3000億元,在財產險市場占據有相當分量,2015年全年,財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也不過8423.26億元。
規模雖大,涉及的保險公司卻不多,同樣是根據畢馬威的研究,目前市場上共有8家公司經營非壽險投資型產品,但集中度很高,主要集中于安邦財險以及天安財險,2015年,兩家公司保戶儲金及投資款一項分別達到了1947.88以及1266.99億元。
監管停止非壽險投資型產品試點,波及超3000億存量保費
監管叫停試點非壽險投資型業務,對于財產險行業的影響不容小覷。畢馬威2016年10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截至2015年末,非壽險投資型產品存量規模超過3000億元。而據保監會發布的數據,2015年全年,財產險公司的原保險保費收入也不過8423.26億元。
與諸多中小型壽險公司都經營中短存續期業務不同,經營有非壽險投資型產品的財產險公司數量并不多。在保監會官網上進行檢索,發現自2010年以來,先后有8家公司獲批試點經營投資型產品,包括安邦財險、天安財險、紫金保險、太保產險、人保產險、華泰財險、眾安保險以及平安產險。不過這8家公司獲批經營投資型新產品的時間并不相同,年報當中可以反映投資部分業務收入的“保戶儲金及投資款”一項,規模也相差懸殊。
2014、2015年,8家財產險公司保戶儲金及投資款規模(單位:億元)
可以看到,2015年,8家公司中,僅安邦財險以及天安財險兩家公司的保戶儲金以及投資款規模就已經超過了3000億元,占據了絕對的市場份額。其余6家公司中,人保財險是唯一超過10億元的公司,但2015年僅21.64億元的收入,相較其當年超2000億元的保費收入來說,仍舊微乎其微,紫金保險更是已經徹底停售。
但2015年的數據并不能代表目前市場的真實情況,事實上,其中幾家公司由于在2015年下半年甚至2016年初才獲批試點經營非壽險投資型新產品,因此,其經營情況要在2016年才能有充分體現。
例如人保財險是2015年 7月獲批經營四款儲金型家財險,銷售期限為一年,規模最高可達100億元;眾安保險在2015年10月獲批試點四款投資型產品,銷售期限為一年,規模最高可達120億元;華泰財險在2015年11月獲批試點經營三款投資型產品,規模最高為300億元;平安產險在2015年12月23日,獲批試點經營三款不同期限投資型產品,總規模最高可達360億元。如果這四家公司都充分利用銷售額度的話,則最多可實現880億元保費收入。
先壽險再財險,嚴控投資型業務,保監會開打組合拳
從特征來看,非壽險投資型產品與壽險中短存續期產品有諸多類似之處,其一般與家財險以及意外險相組合的形式出現,存續期間一般在1-3年,最長可達10年。根據投資收益率是否預定,該類型產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預定收益型(固定利率或聯動利率)和非預定收益型,目前市場上,預定收益型為主流,非預定收益型則較為少見。一般而言,主要以銀保渠道為主。
在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下,險企投資收益率有所降低,險企各類投資型產品的利差損風險都在加大。而如今,在嚴控壽險中短存續期產品規模之后,監管又決定停止非壽險投資型產品試點,先壽險再財險,左右開弓,強化風險管理的決心可見一斑。
其實,非壽險投資型產品并非新鮮事物,從2010年,華泰財險開發出第一款儲蓄型家財險以來,其在國內已經發展了十幾年,發展情況深受監管政策和宏觀經濟環境影響。2008年之前,以華安保險為代表的個別險企曾大肆發展投資型業務,但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利差損風險凸顯,監管逐漸提高非壽險投資型產品經營門檻,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同時暫停了一些險企的產品批復,導致在一段時間之內,非壽險投資型業務在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
2010年,開始有險企重新獲批經營非壽險投資型業務,2012年之后,隨著險企投資收益的走高,一些公司更是加大了對于該類業務的投入力度。如今,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再度下滑,監管再度收緊投資型業務,與2008年的政策收緊,頗為相似。
一位壽險公司人士直言,在投資收益上升時期,允許財產險企經營投資型業務,使其得以分享投資盛宴,而如今,其投資型業務也與壽險公司中短存續期一樣面臨嚴格管控,其實也是非常公平的,因為非壽險公司的投資型業務與壽險公司的中短存續期產品有眾多類似之處,面臨的風險也類似,如果只是嚴控壽險公司,顯然有失公允。
從華安看安邦、天安,停止投資型業務將帶來陣痛
華泰財險是國內首家經營非壽險投資型業務的公司,到2015年其累計開發了14個投資型保險產品,涵蓋貨幣市場、債券投資、基金投資和股票投資等多個領域,最高管理規模超過160億元。
盡管如此,第一個將投資型產品做到極致的卻并非華泰財險,而是華安保險。2004年開始,華安保險開始銷售非壽險投資型產品,到2007年,股市不斷走強,華安保險更是全面轉向理財型業務,甚至不惜壓縮常規業務。有媒體統計,從2004年7月到2007年,該公司累計銷售理財型產品達到218億元,而2008年全年更是高達130.5億元。
借助紅火的資本市場,大肆銷售投資型產品一度為華安保險帶來了超額收益。據當時的媒體報道,僅2006年華安保險投資型業務產生的投資收益就平衡掉了該公司之前車險經營上的全部虧損,更出現8000萬元的賬面溢利,2007年的全年綜合收益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2.5%。
但隨著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的不期而至、股市泡沫的破裂,曾風光無限的投資型產品也給華安保險帶來了巨大的現金流壓力。也是在這一年開始,保監會加大了對于理財型產品的管控,不再批復華安保險新的投資型產品,2009年開始,其不得不從投資型產品回歸到常規業務。
如今8時間過去,類似的情況再度發生。
2012年,資本市場回溫,保監會也開始進一步拓寬險資運用渠道,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開始有所提升,曾經一度銷聲匿跡的非壽險投資型產品又再度引發了保險公司的重視??梢钥吹皆缭?010年就已經獲批銷售非壽險投資型產品的安邦財險,正是在這一年加大了對于該類型產品的銷售力度,保戶儲金及投資款從2011年“無”,一躍升至近700億元。天安財險是也在2013年獲批經營投資型新產品。
2010-2015年安邦財險以及天安財險的保戶儲金以及投資款收入情況(單位:億元)
從以下表格可以看到,隨著保戶儲金以及投資款的快速增長,近年來,無論是安邦財險還是天安財險的投資收益相較以前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天安財險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呈現穩定發展態勢,但凈利潤變化不大。而安邦財險原保險保費收入近年來有所收縮,但隨著投資收益的猛增,凈利潤大幅增長,2014年超過170億元,2015年有所減少,但也超過了90億元。
2013-2015年天安財險關鍵指標(單位:億元)
2012-2015年安邦財險關鍵指標(單位:億元)
(本文作者介紹:慧保天下,記錄保險業神話所講述的時代,書寫內容極客的媒體故事。)
責任編輯:鄒楓 SF168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