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金融e觀察(微信公眾號:sinaeguancha)專欄作家 蕭戍聞
“P2P”出問題了。從年初一哄而起的鼓噪,到夏末紛紛跑路的嘩然,公眾通過互聯網平臺放貸這一金融服務模式,以“蟪蛄不知春秋”的節奏直奔自生自滅了。“金賽銀”、“泛亞”、“e租寶”……讓金融投資領域變成了沼澤濕地:遠看,美!涉足,危!
無獨有偶,互聯網金融的新銳被玩兒壞的當口,徐翔又被捕了,網上開始流布“私募一哥”是大佬還是(黑手的)白手套的疑問。的確,大量游資在特定時間流向特定項目,短期卷攜高額利潤回流,這種不可思議的投資操作,背后的神秘性不言而喻!
熱點會引發爭議,爭議標志著理性的復蘇。需要警覺的是,輿論的發酵一旦建立在公眾的麻木上,理性反而會蕩然無存。
如果認定P2P都是龐氏騙局,私募們沒有陽光只有陰謀。那就再看看別的投資項目吧。
新浪財經不久前的一篇文章對全球投資領域現狀做了一個簡約的小結,認為經濟形勢不確定,資本市場動蕩加劇,是全球投資者們所共同面對的現狀,其實也是慘狀。大宗商品(包括產銷、倉儲、物流)市場、保守型理財產品(債券、不動產和黃金)市場,其價格都是下跌的。證券、基金市場本身就是起伏不定的。以“網付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目下也變得乏善可陳。
總而言之,公眾投資的事兒,無解。
即然無解,我就避重就輕,先不談資金投向,只說說投資理念。
每個時代都是最好的時代,每個時代都是最壞的時代。好與壞,是同時代里不同的人在下定義。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這個社會,公眾不但求富,還求暴富。“暴”極言巨量也極言快速。人們愿意盯著富人的財富,卻完全不考慮財富的積累過程;人們也夢想成為富人,卻完全不理解別人的成功是自己根本無法復制的;人們熱衷于走捷徑致富,于是盲目的投一切資,偏執的信一切高回報,徹底變成了亞當·斯密所說的“高估自己的智商,低估資本運作風險”的投資者。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話有問題,托馬斯·斯坦利博士在《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一書里把問題挑明了:這個話大多是銀行、券商、信托、保險這類金融機構說的,而非公眾自身所言。人要理財,必須自己先“理”出頭緒,向專業金融人士索取的,主要是資訊而不光是產品,交付給金融家的,是帶有指令的資金,而不是簡單的消費。否則難保不是個“人若理財,財必離你”的結局。
財富的積累與管理是伴隨人一生的事,全球范圍內的百萬富豪,平均年齡是64歲。
那扎克伯格或馬云[微博]呢?哦,說到這些時代特例,你能否讓光陰倒轉,并且保證社會可以在你的先知先覺和超前理解下重新來過?
那還有富二代呢?哈,富二代已經是富豪的衍生概念了,祝福他(她)們都能夠以自己的能力致富吧!
過著“聰明而簡樸的生活”是新時代的潮流。怎么叫聰明?舉例來說,股票交易的基本原則是“不賠錢”。這不廢話嘛!但聰明之舉,盡在其中。怎么叫簡樸?這可是見仁見智,不過,當你能感悟到奢靡浮華帶給生活的冗余之后,可能就要走向簡樸了。
好的財富管理,就是合理分布“激進—穩妥—保守”的資金量。怎么叫合理?讓好的時代、壞的時代,都稱為穩妥的時代,就合理了。推開理財致富的門,那里沒有別人,儲蓄、債券、P2P、私募、股市、期貨、黃金、網付寶、房地產、小生意……一切都是自己的決定。
中國的老話說:富不過三代。這個話簡單而意味深長,但有些詛咒的意思。我更喜歡《巴頓將軍》的尾聲獨白:“……羅馬帝國的征服者,攜榮耀、財富、權勢而歸,面對萬眾的歡呼,身后相隨的奴隸,手捧王冠在征服者耳邊低聲提醒:‘一切,不過是過眼云煙’”。
古代帝王尚且如此,當代公眾更要棄絕狂熱,我們,要讓自己的理性復蘇!
(本文作者介紹:金融大集團的從業小職員,“豆瓣閱讀”認證作者,“第九課堂”認證講師,文史國學研習者。 )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