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宋聆[微博]
一個沒有保障的產品不是好產品,金融本來就是高風險領域,沒人為安全系數買單,不會有人消費的。如果有人買了單,那科技行業就可以集中精力開發產品了。金融或者不是他們的終點,而是他們的工具,互聯網公司不會變為金融公司,但可以以金融為工具。
看兩邊的觀點很有意思,科技陣營雀躍的原因主要可歸結為兩點:一是以“挨踢碼農”自嘲的工科生們終于可以進軍高端洋氣的金融業了;另一點是將其視為大數據正式排戲上場,大有未來天下是我們的感覺。
此前,以中投副總經理謝平為代表的金融界巨擘曾對互聯網金融給予哲學程度的贊揚,提及了互聯網金融的民主性、普世性,及可能給世界帶來的變化等,互聯網金融概念時髦火熱,眾安本就父母顯貴,頗有“含著玉出生”的意味。
務實的保險業對眾安的感覺也是兩點:一是保險業找到新的銷售渠道了;二是網銷帶來的沖擊,會對業內帶來很多影響,影響最大的,還是銷售,還是渠道,還是成本,由此可見當前保險的銷售之難。
當然,也提到了產品、大數據,但此前已經有財險公司試水了網游險、退換貨險,并未收獲大紅大紫的成功,憑什么說此次眾安就一定能成功呢?
是啊,憑什么能成功呢?就憑互聯網金融的民主性,還是憑大數據的概念,或是憑之前已經試驗過的產品?難道責任險、信用險是新的險種嗎?一個沒有絕對控股權的公司,誰說了算都是問題。
現實往往是戕滅美好構想最有力的武器。當年平安信托入主上海家化時,我曾在微博上就家化為何選擇平安請教過葛文耀[微博]總,并榮幸的獲得回答。他說,是因為平安信托更尊重家化、更適合家化的發展。轉眼不過兩年,葛老爺子自己倒先清閑了。沒有對錯,只能說兩個強人不適合罷了。
那么,三個強人呢?
三馬在各自的領域中都很出色,雖然風格不同,但在各自的帝國具有獨霸天下的氣勢。然則眾安?既不是自家后院,難道是公共瑤池?以三位王者的智商,不會考慮不到這一點。那么,就只能說有所默契,有所達成。
三人之中,兩人是IT業的,是不是有點意思?更有意思的是,前兩天阿里金融與微信支付才小小的交了一下鋒,一個引的同盟是平安,另一個的革命伴侶是人保財險[微博]。如果再思及兩者交鋒的內容,就更有意思了。
不得不佩服IT業對于風險的感觸能力。一個沒有保障的產品不是好產品,金融本來就是高風險領域,沒人為安全系數買單,不會有人消費的。如果有人買了單,那科技行業就可以集中精力開發產品了。金融或者不是他們的終點,而是他們的工具,互聯網公司不會變為金融公司,但可以以金融為工具。
這是IT業的精明之處,這一發現是一位對IT安全產業很有研究的朋友提醒我的,他讓我覺得,保險業落后的太多了。我們更多的盯著哪個渠道成本更低、怎樣能獲得更豐富完整的客戶名單、怎么能賺眼球。
我們也曾切入產品設計,但我們是以自己為視角的,還沒有完全摸透消費人群的心理,沒有找準打呵欠的時候、也判斷不出來這個枕頭送的是不是合適。
我猜馬明哲是基于這樣的考慮經營眾安。
平安已經有自己的科技公司,馬明哲已在內部公開信中提到自己未來的競爭對手不是同業,而是互聯網業。三個貌似在未來是對手的大鱷如今坐在一起共商大事,各有所圖。這更像是一個試驗品,動靜足夠大,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我們的。
眾安給人的感覺是以科技裝備的新型公司,很酷,大家對大數據的呼聲也很高,但吊詭的是,大數據對保險業其實是最像概念的一個東西——沒有比保險業更明白數據、統計、概率、大數法則的意義吧?
但也沒得到更好的應用,思路萬金,算法至上,空有idea沒好的算法,只是浮云。眾安會不會用得更好?如果更好,那是very good,不僅對眾安,也是對IT業及保險業。
我們不妨把眾安看作是一個試驗,一個用科技裝備起來的機甲人,也許這個機甲人的某些裝備是失靈的,也許仍是機械的,也許它的操控系統還不是那么完備,或許令出多門導致程序混亂進而影響進程也不一定。
但路總要有人走,哪怕不大能滿意,仍然是未來的路,國內的保險業,需要這樣的試驗,對于互聯網業,也只有好處。
雙贏吧,這是我們的希望。
(本文作者介紹:宋聆,關注保險業中宏觀的運營與發展。)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