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雖然還未真正進入利率市場化的深水區,但也已經只有一步之遙。一直以“高富帥”自居的銀行,你們準備好了嗎?
7月19日,央行[微博]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具體措施包括:1)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2)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改變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3)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4)為繼續嚴格執行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暫不作調整。
一、改革的信號,漸進的方案
央行選擇在這個時點推出上述舉措主要有兩個方面意義:一方面,表明決策層加速利率市場化的決心,順應市場對于改革的迫切期待。由于2004年央行已經放開了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上限(城市和農村信用社除外),所以這一舉措相當于“全面放開”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管制,央行在聲明中也特別強調了這一“歷史性意義”。
另一方面,表明央行破除企業融資難題的立場,是落實中央關于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國務院對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要求的具體舉措。
按照央行的設想,首先,放開貸款利率下限有利于促進金融機構的差異化定價,使銀行對某些較為優質的客戶設定更低的利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加大對企業和居民的資金支持。
其次,放開貸款利率上限可以促使企業更多地通過債券、股票等進行直接融資,發展直接融資市場。同時,還可以為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貸款留出更大的定價空間,提高小微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
雖然從去年央行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后,放開貸款利率管制的傳聞就不絕于耳,但央行出手如此之快,仍然有些出乎市場預料(從各方的強烈反應便可見一斑)。在三季度三中全會之前這個政策變化的敏感窗口,任何政策上的突破都具有象征意義。
結合此前上海自貿區等新政策的密集出臺,新政府的確在不斷釋放積極信號,可能會讓市場對下一步的改革產生更多期待。
這個方案還是妥協的產物。改革步伐雖然快于市場預期,但步幅卻比市場預期的要小。此次調整只針對貸款利率和票據利率管制,原本市場預期的將存款利率的上限提高到1.2倍并未出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也未作調整,算是相對保守的一個改革方案。
二、短期內對實體經濟和銀行業的影響有限
首先,受益于取消貸款利率下限的企業少之又少,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作用不會太明顯。此前0.7倍的貸款利率下限已基本形同虛設。
截至2013年一季度,高達88.6%的金融機構貸款都維持在基準利率和基礎利率以上,只有11.4%的優質貸款項目可以享受優惠利率,而且其中絕大部分的利率折扣幅度都小于10%。尤其是對于融資最困難的中小企業,利率基本都需要上浮,下限管制本就沒有什么影響。
相反,中小企業的融資條件甚至可能會惡化。在目前實體經濟風險加劇、流動性日趨緊張、中央加強規范監管的大背景下,金融機構的風控意識都很強,對優質客戶的需求較大。放開利率下限后,金融機構可能會通過低利率策略吸引央企、國企和大地產商等優質融資客戶,這反而會擠占銀行的貸款資源。
其次,取消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上限也難以顯著提高中小企業貸款的可獲得性。由于從事的多是風險較高的中小企業貸款,農村信用社很多情況下需要上浮利率覆蓋風險。取消上限意味著信用社有能力對高風險企業貸款進行定價,增加其獲得貸款的可能性。
但是,根據央行的統計,目前農村信用社貸款中利率上浮幅度超過100%的只有4.8%,大部分的上浮幅度都在50%-100%之間。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說,當融資者的信用風險高于一定程度時,即便是再高的利率也難以讓其動心。而從融資者的角度來說,當融資成本過高時也會望而卻步。
綜合來看,全面放開貸款利率實際上是央行順水推舟、按部就班進行的一次改革加冕儀式,其象征意義遠大于實質意義。對銀行業而言,壓力也不大。
三、漸進改革兩步走
下一步利率市場化改革將步入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深水區,從央行的表態以及國際經驗來看,未來的存款利率市場化可能會分兩步走。
第一步是局部的存款利率市場化。直接放開存款利率限制會縮窄銀行的存貸利差,沖擊銀行的盈利能力。如果控制不當,還可能引發惡性的攬存競爭,導致部分金融機構倒閉。因此,未來存款利率市場化必定要從局部入手。
從某種意義上講,銀行通過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吸收資金已經算是局部的存款利率市場化。但由于理財產品存在監管上的局限,大額可轉讓存單(CD)更適合作為銀行貸款融資工具和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過渡選擇。CD是一種利率可以自由浮動的融資工具,可以在二級市場轉讓。從國際經驗來看,CD可以通過提高存款利率市場化程度有效拓寬銀行的資金來源,相對理財產品來說也更便于管理。
第二步是放寬直至完全放開存款利率管制。目前存款利率的上限是基準利率的1.1倍,預計下一步將先放寬至1.2倍,最后再完全放開。這個步驟必然伴隨著金融機構的轉型升級,短期內推出會提高銀行的存款成本、沖擊銀行體系的盈利能力和穩定性,不可操之過急。
因此,漸進策略是務實的。如果一下子放開存款利率,短期內勢必對商業銀行造成直接沖擊,甚至造成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首先,儲戶的議價能力增強,前期管制條件下低于均衡水平的銀行存款利率將會上升。
其次,伴隨著負債成本的上升,貸款利率也會隨之上升。這對銀行來說意味著兩方面的挑戰,一方面如果貸款利率上升的幅度小于存款利率,那總體上銀行享受的利差就會縮小,銀行的盈利能力將會隨之下降。另一方面,如果貸款利率以更大的幅度上升,那么可能造成貸款利率過高,加大貸款者的償債負擔和違約風險。
從國際經驗來看,很多國家正是由于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過于激進,才發生了利率失控上漲的局面,例如阿根廷等拉美國家的存款利率在放開管制之后一度飆升近40個百分點,引發債務和金融危機。反觀采用漸進式改革的美國和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存貸款利率都在短期的調整之后逐步趨穩。
不過,即便是漸進式改革,銀行業格局的調整也在所難免。首先,銀行必將向非利息收入傾斜。美國在推行利率市場化之后,銀行業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從20%一路攀升至40%以上。其次,各銀行之間的分化將明顯加劇,很多經營管理不善、缺乏創新業務能力的中小銀行將由于利差的收窄而出現利潤下降甚至虧損倒閉的情況。美國在80年代利率市場化之后,每年倒閉的銀行數量從不足20家一度飆升到500家以上。臺灣地區在利率市場化初期也出現了銀行業全面虧損的情況。
總而言之,我們雖然還未真正進入利率市場化的深水區,但也已經只有一步之遙。一直以“高富帥”自居的銀行,你們準備好了嗎?
(本文作者介紹: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
(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4新浪金麒麟論壇”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萬豪酒店召開,本屆論壇主題:變革與決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國經濟的轉型與挑戰。 報名入口》》》 2015,決策下一步,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