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鐘偉
“房價暴漲說”為什么不絕于耳?根源在于一線和重點城市的核心區確實存在新房漲價壓力這一事實,也在于不少人期待三四線房價也能持續大漲一輪的強烈幻想。
隨著2016年第三季度樓市調控以來,全國樓市并未迅速降溫,在過去的兩個季度,一線城市樓市有所降溫,但三四線卻相對熱鬧。2017年下半年,預期樓市運行仍然平穩,全年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和金額均將創歷史新高。看起來嚴厲的調控并沒有立即改變樓市的運行軌跡。“房價暴漲說”至今也不絕于耳。為什么?一些新現象令人深思。
新房和二手房的價格倒掛。
從年初以來,一線城市二手房交易量萎縮了至少一半,中介機構大量關閉門店,同時以市區老破房和遠郊房為代表的二手房交易價格有約15%的跌幅。與此同時,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倒掛現象蔚為奇觀。由于無法取得較高的預售價格,使得擁有市區優質土地的開發商在行為上發生劇烈扭曲:
一是好地塊的新房質量普遍不高,開發商將房屋質量的減法做到了極致,只求能夠通過政府房屋質檢的最低投入,成品交房迅速被毛坯交房所取代。好地塊的應有價值受到很大損害。二是市區新房銷售變得詭異,要么是低價新房僅賣給熟人關系戶,要么開發商選擇凌晨或者深夜開盤。
對一線城市和重點城市新房的嚴厲限價政策,在帶來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的同時,滋生新房品質和銷售亂象。要緩解這類亂象,要么二手房持續跌價,要么對新房的品質和價格有理性容忍。一二手房價格倒掛是當下“暴漲說”者的重要依據。你不能總是將房價下跌的希望,寄托在開發商熬不過財務成本和業績兌現而被迫低價開盤上。盡管價格倒掛現象主要存在于少部分一線和準一線城市的核心區,但它確實折射出,在這些核心區,價格的彈簧被行政力量強行壓迫著。
地價繼續高歌猛進。
不少開發商在過去6個季度陷入土地爭奪戰之中。重點城市許諾了更大規模的土地出讓,但并未落到實處。因此土地出讓放量和地價上漲主要是集中在三四線城市。這帶來了一系列的隱患:
一是從過去6個季度全國開發企業的土地購置看,規模是明顯偏小的。2016年初至2017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逾23億平米,但累計土地購置僅3.2億平米。整體性的“地荒”現象確實存在,尤其上市房企需要為連續經營保持1-2年的土地儲備。
二是在開發商整體土地購置不足的背景下,新供地集中在三四線并往往冠以“特色小鎮”之名,冷酷的現狀是三四線的財富和年輕人在不斷向都市圈流失,而絕大多數特色小鎮幾乎沒有任何特色。這造成了未來房屋庫存去化的困難。
三是地價上漲給予了房價上漲很大的借口。盡管房價是由地價、稅費、建安、財務等一系列成本共同組成,但人們還是會愿意相信地價推動房價,而不是開發商拿地策略措施會帶來自身虧損。土地放量上漲集中在了三四線,這不僅有可能使得中小城市生活成本推升,也使其更難以留住未來的財富和人口。或者說,如果高房價的禍水流向了三四線,那這可能不是好事。
持續惡化的銷竣比。
這是任志強堅持房價暴漲說的核心依據。所謂銷竣比,是觀察期內,商品房銷售和竣工的比例。銷售遠遠超出竣工當然折射出求大于供,開發商在賣期房,甚至無房可賣。2016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5.7億平米,竣工面積則為10.6億平米;2017年上半年,上述數據分別為7.5億和4.2億平米。銷竣比的惡化似乎折射出供不應求在加劇。
我們需要謹慎地看待由銷竣比折射出的供求狀況。一是我們的經驗數據是,銷竣比在1.2-1.5之間市場處于大致正常的緊平衡,高于2則陷入無房可售的恐慌和漲價。當下市場銷竣比接近1.8,這是個意味深長的指標。二是如果我們結合其他指標觀察,商品房供不應求并沒有銷竣比體現得那么夸張。以待售面積觀察,2016年底和2017年6月底,分別為7億和6.5億平米,大約相當于5個月的房屋銷售面積,而正常情況下待售若超過3個月的房屋銷售,則市場供過于求。以房屋當年新開工和當年銷售面積看,去年年底為16.7 億平米和15.7億平米;2017年6月底則分別為8.6億平米和7.5億平米。新開工持續高于銷售折射出庫存去化平穩而已。從房屋施工面積看,去年年底和今年年中,分別為76和69億平米,相當于市場的5年去化量。
因此從銷竣比看房屋供不應求,從庫存和待銷變動看房屋供過于求。由于下半年三四線銷售節奏可能趨緩,一線局部不足,全國整體過剩的國土面積沒有根本改觀。
房價暴漲說為什么不絕于耳?
啰啰嗦嗦寫了這些,我們究竟想要說什么?
一是從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看,一線和準一線城市核心區新房確實存在漲價壓力,如果我們承認這些核心區新房的價格,對全國房價并不具有代表性的話,那么將其視為非普通房屋,提升品質要求,適當放寬限價也許是必要的。對有雄厚財力和人脈關系者而言,現在是在大城市核心區“賣舊買新”的良機。對絕大多數普羅大眾而言僅僅是望樓興嘆而已。
二是中國樓市“地荒”有所抬頭,一線土地供應不足,三四線土地量大價高未必是好事情,由于年輕人和財富都在從三四線流失,因此過去六個季度在大多數小城市小縣城搶地的開發商可能會有麻煩,小縣城地價上漲并不構成未來房價上漲的充分理由。
三是看樓市供求情況不能只看銷竣比,也需要看其他同樣有說服力的指標,樓市整體過剩、局部緊張仍是大格局。你應當清楚地意識到,京滬核心區動輒每平米10多萬元的房價,絲毫不意味著小縣城不足萬元的房價有什么巨大上漲空間。
綜上,“房價暴漲說”為什么不絕于耳?根源在于一線和重點城市的核心區確實存在新房漲價壓力這一事實,也在于不少人期待三四線房價也能持續大漲一輪的強烈幻想。從房地產銷售額和投資額觀察,2016和2017年房地產行業將出現每年約1.5-1.8萬億元的正現金流。從土地購置和銷竣比看,再有1-2年庫存去化將回到良性水平。中國樓市仍運行在歷史高位,行業風險在持續釋放,行業洗牌、集中度的提高和龍頭企業的崛起在加速。也許中國大約12個GDP過1萬億元加之人口過千萬的大都市及其周邊,有可能房價尚有余地。對中國330多個地市和2850個縣區而言,房價暴漲說已是海市蜃樓式的期許。
(本文作者介紹: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平安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