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赫榮亮
雖然鋼鐵工業出現全行業虧損,但在諸多工業中,我國鋼鐵工業具備一定的“工業4.0”發展基礎,我國鋼鐵產量占據全球一半,在規模化的催生下,寶鋼、武鋼、沙鋼等集團企業,在鋼鐵生產自動化、庫存、營銷等關鍵環節水平先進。
2015年全球大宗商品持續低迷,我國重工行業持續不景氣,鋼鐵行業出現全面虧損,中鋼協統計,2015年1-11月份重點統計鋼鐵企業虧損額531.32億元,銷售收入利潤率為-2%。
鋼鐵的全行業虧損有著深刻的經濟背景。一是我國鋼鐵業產銷量回落,進入“減量發展”時期。統計顯示,2015年1-11月,全國粗鋼產量7.38億噸,同比下降2.2%;粗鋼表觀消費量6.45億噸,同比下降5.5%。隨著鋼材需求和企業開工的雙下降,中國鋼鐵產業的生產和消費告別了持續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均將進入“十三五”峰值弧頂下行區間。
二是鋼鐵產能龐大,化解任務重。中國現有鋼鐵產能12億噸,化解過剩產能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當前,低端產能和重復產能過剩,加劇市場惡性競爭,我國鋼鐵產業供過于求的局面仍將維持相當長的時間,化解過剩產能推進工作難度大,是“十三五”鋼鐵產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特征。
三是環保形勢緊迫,倒逼企業退出。“十三五”期間,我國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我國擺脫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模式,在2105年已實施《環保法》,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環保嚴格執法的工作要求,“按日計罰、上不封頂”、“治安拘留、刑事責任”等處罰,目前看,鋼鐵企業執行污染物排放新標準,華北產區的排污費翻番,迫使企業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的升級和推廣應用,降低噸鋼綜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下,中國鋼鐵企業要在“去產能化”和“加智能化”的雙推動下,擺脫發展困境:
首先,去產能化。中央政府確定了2016年“僵尸企業”平穩退出的工作任務。早在2013年,我國將鋼鐵列為五大過剩產能行業之首,行業里存在著大量的長期虧損而又難以順利退出的企業,部分企業甚至資不抵債仍難以退出。據統計,2015年有150家鋼鐵企業停產,其中民營企業的停產和關閉的力度大,如無錫錫興特鋼7月宣布停產、河北唐山松汀鋼鐵廠11月正式宣布停產。
鋼鐵企業退出難集中體現在地方國有鋼廠,政府補貼成為了支撐虧損企業運營的救命稻草。僅在12月份就有凌鋼股份、包鋼股份和重慶鋼鐵發布公告宣布獲得政府補貼,金額分別高達7.92億元、5.8億元和1.5億元,其中包鋼股份在2015年內累計8次補助總額高達17.09億元。
在中央層面,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方向比較明確,但整個鋼鐵行業負債經營的壓力下,地方政府的補貼的對象并不是鼓勵削減產能的企業,而是用補貼維持國有企業不破產。當前,我國政府正在進行國有企業分類改革,應該加快對經營性企業的國有企業性質進行界定與分類,對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尤其是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規范地方政府的補貼行為,限制對其在能源、土地等方面的補貼,從而抬高了低端產能的生產成本。
再次,加智能化。“中國制造2025”提出將智能制造作為我國產業升級的主攻方向。雖然鋼鐵工業出現全行業虧損,但在諸多工業中,我國鋼鐵工業具備一定的“工業4.0”發展基礎,我國鋼鐵產量占據全球一半,在規模化的催生下,寶鋼、武鋼、沙鋼等集團企業,在鋼鐵生產自動化、庫存、營銷等關鍵環節水平先進,采用工業機器人、無人行車、無人臺車、無人倉庫等技術來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目前,我國鋼鐵行業廣泛應用電子與信息技術,使制造過程自動化控制程度進一步大幅度提高,應該說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已經具備了“工業3.0”,中國鋼鐵業的整體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企業的差距相對較小。
“工業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適合自動化程度高的行業,我國鋼鐵行業是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制造行業之一。當前,互聯網向鋼鐵的生產、銷售、售后等領域滲透,隨著鋼鐵電商發展,通過互聯網平臺,搭建為下游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同時,推動“大規模智能定制”,從而實現集約化生產和個性化服務的相結合,突破規模化生產和個性化需求的矛盾,將成為未來鋼鐵企業抓牢用戶,增加利潤的關鍵,這也是2105年鋼鐵企業紛紛發力“互聯網+”,組建電商平臺的重要訴求。
(本文作者介紹:賽迪智庫副研究員。)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