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徐高
熔斷機制就像是給市場加了一把雨傘。不能因為第一天打傘就碰上了大雨,就說雨是被傘引過來的。但反過來,也不能因為有了雨傘,就認為不會再下雨了。雨傘雖然能遮雨,但作用終歸有限。
2016年1月4日是A股今年的第一個交易日,也是熔斷機制在A股啟動的第一天。但就在這一天,滬深300指數跌幅連續達到了5%和7%兩個熔斷閾值,先后導致交易暫停和全市場休市。熔斷機制這么戲劇性的迎來了自己上線的第一日,不禁讓人懷疑A股大跌與熔斷機制之間是不是存在因果關系,是否是熔斷機制的推出造成了市場當日的大幅波動。
這樣的懷疑雖然可以理解,但相關的邏輯和證據并不支持得出那樣的結論。
首先,在A股這么一個散戶為主,炒作風氣盛行的市場中,7%的市場波幅并不十分反常。從2002到2015的14年間,以收盤價計算,滬深300指數有67天的漲跌幅度超過了5%,20天幅度超過了7%。如果用日內最大波幅來計算,觸及熔斷閾值的天數還會更多。而在去年6、7月股市異常波動之后,市場大幅波動的情況就出現得更加密集(圖1)。
此外,熔斷機制是一種抑制市場過度波動的制度安排,并不具備改變股票價格運動方向的能力。換言之,熔斷機制對股指漲跌的影響是中性的。因此,熔斷機制推出后,股價該跌還是得跌,該漲還是會漲,只是漲跌過快時,會觸發熔斷機制而給市場一個冷靜期。而在元旦前后,給A股帶來負面影響的消息也不少。人民幣的持續貶值、大小非減持日的臨近都打擊了市場情緒。對于這些負面消息,熔斷機制顯然不具有對沖能力。
更加重要的是,熔斷機制并不會在市場中產生放大漲跌幅度的正反饋機制。熔斷機制常被人詬病的一點是它有可能會帶來“磁吸效應”(magnet effect),即在市場波動幅度接近熔斷閾值時,投資者會因為擔心熔斷休市而提前交易。但必須要指出的是,在Subrahmanyam于1997年首次提出這一效應之后,實證研究的結果是模糊的,支持與不支持這一效應存在的證據都有被發現。
退一步說,即使磁吸效應確實存在,它是否真的加大了市場的波動也是一個需要探討的課題。是否沒有了熔斷機制,那些因為擔心熔斷而提前交易的人就不交易了?更有可能的情況是,不管有沒有熔斷,他們終究都要交易。也就是說,熔斷并不會帶來增量的交易量。而且在沒有熔斷限制時,
隨著市場波動幅度的放大,更多人會為趨勢所裹挾,反過來進一步加大市場的波動。這種羊群行為恰恰是熔斷機制所能阻斷的。
再退一步說,即使對熔斷的擔心確實讓一些本不愿交易的人進行了交易,那這種效應也只是在市場波動幅度接近熔斷閾值的時候才會浮現。而這時市場本就已經進入大幅震蕩的狀態了。此時熔斷所產生的市場冷靜效應很可能大大超過磁吸效應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在A股市場杠桿資金仍大量存在,杠桿資金平倉與股指下跌的惡性循環仍可能重現的時候,擔心熔斷機制助漲助跌殊無必要。在2015年6、7月間,杠桿資金的這種放大機制曾讓A股出現了嚴重的異常波動,威脅到了金融體系的穩定。與杠桿資金比起來,熔斷機制就算有放大波動的效應,程度上也必然是小巫見大巫。在杠桿資金這個“定時炸彈”尚未拆除之時,通過熔斷機制給A股市場加上一道安全閥很有必要。盡管熔斷機制無法逆轉股市的跌勢,但至少能夠給投資者和監管者足夠的應對時間來降低其危害。
當然,目前的熔斷機制肯定不能說是完美無缺,諸如熔斷閾值的設定、兩檔閾值之間的落差等技術細節還需在未來的實際運行中優化調整。而投資者對這一機制也需要有一個逐步了解和適應的過程。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熔斷機制的保護傘作用能夠更明顯地發揮出來。
總的來說,熔斷機制就像是給市場加了一把雨傘。不能因為第一天打傘就碰上了大雨,就說雨是被傘引過來的。但反過來,也不能因為有了雨傘,就認為不會再下雨了。雨傘雖然能遮雨,但作用終歸有限。A股市場要想平穩發展,還需要從化解風險源頭來想辦法。尤其對危險性已被證明的杠桿資金,仍然需要保持高壓態勢。
(本文作者介紹:2011年5月加入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任首席宏觀分析師。2014年任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