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梁海明
歐洲議會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一方面是冀望繼續揮舞貿易制裁大棒,以捍衛本國產業不受來自中國的沖擊,另一方面,則是對與中國的合作,雖上心,但并非十分用心,在誠心上也尚有欠缺,當中固然有其原因。
筆者曾在多個場合談及,“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的獨角戲,而是與世界各國的大合唱。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仍疲弱、且面臨下行的壓力下,中國首度提出“第三方市場合作”,與歐洲多國優勢互補,進行聯合體投標、聯合生產以及聯合投資等新型合作,在尊重第三方國家(通常是發展中國家)意愿的前提下,推動第三方國家的發展,實現三方互利共贏。
中國與歐洲國家的“第三方市場合作”,不但是中國與歐洲雙邊合作模式的新突破,也是國際合作模式新的探索,更有利于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
與中國相比,歐洲國家在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殖民地時代的歷史淵源,對當地了解甚深、人脈豐富且有豐富運營、管理的經營,加上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合作”有利于分攤投資風險,以及減少中國與歐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獨立投資時可能出現的對抗,增加對沖、合作的空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三方市場”要發展經濟、轉型升級,也亟需來自中國的相對較為低廉的產品價格、中高端制造能力,和來自歐洲的高端技術、先進理念。如果能夠吸引中國和歐洲合力投資,對“第三方市場”是更佳選擇。在這樣的愿景之下,中國已和法國、英國、西班牙和德國等歐洲國家,及韓國、澳大利亞等亞太國家就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達成重要共識。
當然,我們也必須清晰看到,中國與歐洲國家展開“第三方市場合作”,可能還會遇到一些阻礙,并非完全能一帆風順。
例如在美國力阻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之后,歐洲議會近日也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并呼吁歐盟對中國采取反傾銷措施。歐洲議會此舉,一方面是冀望繼續揮舞貿易制裁大棒,以捍衛本國產業不受來自中國的沖擊,另一方面,則是對與中國的合作,雖上心,但并非十分用心,在誠心上也尚有欠缺,當中固然有其原因。
其一,歐洲當前困境,非中國資金可解決。歐版的量化寬松政策,只有更量寬,沒有最量寬,但困擾歐洲經濟的主要因素并非是“差錢”,而是“差人”。
希臘、葡萄牙、西班牙和愛爾蘭等歐洲國家爆發債務危機,導致經濟停滯難前,根源在于這幾個國家與其它歐元區國家的單位勞動成本之間存在巨大差異,由此帶來風險溢價(Risk Premium)問題,導致了勞動力不斷向外出走,連帶大量資本向安全國家外逃,這無疑將嚴重損害經濟,經濟受挫會影響政府稅收減少、財政收入下降,政府收入減少自然也會削減政府的支出和投資,反過來又進一步沖擊經濟。因此,解決歐洲面臨的困境,亟需的不僅是資金,而是人才,中國目前在對歐輸送人才方面,暫時無法做到歐洲所需,中國所長。
其二,不少歐洲廠商基于生存考慮,無奈撤離中國。
中國與歐洲國家展開“第三方市場合作”,本意之一是推動已在中國設廠的歐洲企業,共同開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以讓歐洲企業繼續留在中國投資、發展。這一愿景長期看好,但中短期吸引力較小,不少歐洲企業要留在中國,需要克服不少難關。
例如,不少歐洲企業前往中國投資設廠,均涉及杠桿,也就是花10元的本金,在中國做30元甚至50元以上的生意,基于對中國基本面如GDP未來持續7%以下的增長、人民幣匯率下跌和成本不斷上漲等的考慮,加上杠桿因素,歐洲企業選擇暫離中國或減少在中國的投資,前往經濟更快速增長的國家和地區投資,已成為權宜之計。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與歐洲國家展開“第三方市場合作”,促使更多歐洲企業繼續在中國投資,需要更強有力的誘因,至少讓這些企業相信繼續留在中國能夠渡過生存難關,解決了生存問題,才會有余力去尋求合作共同發展。
其三,歐洲對與美國的TTIP(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伙伴協議)合作興趣更為濃烈。
由于文化上的差異,歐洲人觀念和做事方式,和中國人不大一樣。我們中國人的做事方式,比較隨機應變、有機和靈活,較少機械式和決定論式,事情的結果往往是各種因素和力量匯聚之后的產物。而歐洲人比較“一根筋”,會先明確界定目標,接著設定實現這一目標的計劃,必要的動員資源,然后朝向目標前進,其運作的背后都有一套渴望實現的目標作為驅動的力量,以及能夠看到、獲得的實打實的利益。(“A Contest for Supremacy: China, America, and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Asia” , Aaron L。 Friedberg , 2012 )
在歐洲人的這種理念之下,美國TTIP比較符合歐洲的口味,更能看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世貿組織(WTO)、倫敦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一項研究顯示,如果TTIP能成事,美歐將會成為全球產值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到時歐盟出口美國將會再增長28%,也就是每年額外賺取1870億歐元的外匯;美國屆時增加到歐洲的投資總額,將是所有亞洲國家總投資總額的3倍,并為歐洲打造大約1500萬個工作機會。
對此,中國未來要與歐洲國家進一步展開“第三方市場合作”,除了找尋歐洲所需、中國所長的結合點之外,也須考慮歐洲的處事方式,既提出長期愿景,也拿出中短期可爭取到的實實在在成果,以此為誘因,爭取歐洲國家的更深入合作。
與此同時,除了國外版的“第三方市場合作”,中國政府還可多考慮深化國內版的“第三方市場合作”——由于中小企業生產效率相對較低、技術研發實力不足的特點,可以推動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小企業撬動大中企業的合作模式,共同創新聯動,抱團出海,不但有助于解決產能合作、轉型升級的問題,也能從基礎上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
(本文作者介紹:智谷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盤古智庫學術委員,近著《“一帶一路”經濟學》)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