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 kopleader)專欄作家 朱毅
不得不吃的微塑料,是人類自食其果的必然。微塑食鹽不是中國特色,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這些年,人類吃下去的微塑料不是一塊兩塊了,驚慌不必在此時,努力可以在當下。
10月20號,華東師大[微博]一篇研究中國食用鹽微塑料污染狀況的文章,在線發表于環境學著名期刊《Enviromental Science&Technology》;10月29日,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報道了這項研究結果;11月的初,中國的媒體開始追本溯源探究竟,中國吃貨們的心理陰影面積,又應聲大了一點點。
“你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三個經典問題,同樣適用于這激起千層浪的食用鹽中的微塑料。“怎么辦?”適用于給我們誠惶誠恐小心靈以安慰。
食鹽里的微塑料是什么?
話說“白色污染”、“塑化劑”、“雙酚A”這些塑料相關名詞,都婦孺皆知了,只是這“微塑料”還算個新鮮詞,顧名思義,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就是微塑料。華東師大這篇文章中觀察到的微塑料,小的小到45微米,大的大到4.3毫米,總體而言,小于200微米的還是占了半壁江山。
雖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面對這微塑料,也還是需要請顯微鏡出手相助的。白色污染是一目了然的塑料垃圾中的大巨人[微博],微塑料則是肉眼難辨的塑料垃圾中的小不點,大的終究會變成小的,小的總歸都是多數的,那些看得見的、外面的、大的,只是冰山一角,那些看不見的、底下的、小的,正是汪洋大海。
源自塑料的微塑料,因為粉身碎骨之微,全須全尾的塑料造福人類的功能是徹底喪失了,但塑化劑之類依舊頑強存在著,還吸附了海洋里多氯聯苯等讓自己壞上加壞,也就是說微塑料不僅是個污染源,還是個污染載體,真是破罐子破摔了。
食鹽里的微塑料從哪里來?
這個顯而易見,從來的地方來。華東師大這篇文章研究了海鹽、湖鹽和井鹽/巖鹽這三種不同來源的鹽,顯微鏡看粒徑,傅里葉紅外光譜看組分,看來看去,結果也是意料之中。海鹽因為海納百川,故而微塑料的污染最為嚴重,每千克海鹽里有550-681塊微塑料,湖鹽次之,43-364塊,井礦鹽和巖鹽因為鹽出之處地廣人稀,僅只7-204塊。
這食鹽中微塑料的多寡,僅只和來源緊密相關,和品牌沒有關系,所以,海就是海,湖就是湖,井就是井,有容乃大不假,有容必雜也真。微塑料和鹽,從原料就是元配,在加工環節并沒有相應的遴選淘汰機制,微塑料當然就一直賴著不走了,不太可能是半路加入的草長鶯飛,換言之,就是不該冤枉了食鹽包裝貯運環節。
食鹽里的微塑料到哪里去?
歸途和來路一樣顯而易見,到去的地方去。華東師大這篇文章的創新之處,就在于研究對象是食鹽,用流行的話說,就是填補了空白。自此,非生物海洋食品被微塑料污染的狀況不再空和白了。當然,之前魚類等海產品的研究早就不空不白了。
海洋湖泊里的微塑料,會在食鹽里魚目混珠,也會在海洋生物體內累積,最終可能會被站在食物鏈高端的人類吃下去。微塑料可能不吸收,但也不能排除有的微塑料神通廣大,從胃登堂入室進入人類循環系統,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不確定性的影響。退一步說,微塑料進入就是侵入,還可能擇地蟄伏上幾個月,就算不滋事,至少對人類心理安全也是赤裸裸的威脅啊。
食鹽里的微塑料風險幾何?
守規矩愛健康的,都會聽世衛組織的話,照著新指南來計算鈉離子攝入量。就算鈉離子都從食鹽來,每天5克鹽,就算食鹽都從海里來,一年三百六十日持之以恒吃下來,會吃下去微塑料一千塊左右,這“塊”是塑料碎片的單位,不是人民幣啊。當然,“我的叔叔于勒”那樣喜歡吃牡蠣的歐洲人,和吃鹽的不止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距,是五十步和五百步的差距,一年會吃下去一萬塊微塑料。
總之,吃下去一千塊微塑料也好,一萬塊也罷,都是人類這一百年以來,瘋狂使用塑料后的自食其果;雖然,華東師大這篇文章并非石破天驚逗秋雨,只是信手拈來皆文章,魚類、浮游生物和海鳥捉來一查,一個都跑不了。吃下去一千塊微塑料的,不該因為別人吃下去一萬塊而沾沾自喜,一塊都不該吃下去的,只是這已經是不可能的夢想了。塑料百年輝煌,入海者已一億噸之巨。一項對北太平洋環流食浮游生物的魚類研究發現,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魚被微塑料所累,每條魚中平均含有兩塊微塑料。
盡管,全球微塑料最集中的地區還不在中國,而是主要位于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之間的海域。但是,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一項來自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環境工程組的統計結果表明,每年全世界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中國占了近三分之一。
人類怎么對付微塑料?
據說日本在核電站事故之前幾多驕傲,曾有意要向韓國收取海洋垃圾處理費,而韓國則抱怨有一些是從中國漂過來的。俱往矣,微塑料污染的問題和全球變暖、臭氧層空洞一樣,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
微塑料連食鹽都不放過了,已經成為食品安全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新問題,各種不同組分微塑料的環境毒性、遷移路徑、生命周期和生物積累規律,以及風險評估、食品中標準制定等,一個都不能少。
當然,在當下,人類要對自己身體充滿自信的樂觀,要知道,直至此時此刻,全世界人民一直都在吃著防不勝防的微塑料。所以,用大驚小怪的姿態來吶喊,用不過如此的淡然來生活。或許,黃粉蟲腸道里以塑料為生的細菌,有一天也能在人類腸道里安營扎寨守土有責。
不愿意吃微塑料的人類,如何從自己做起,努力從源頭上減少微塑料的產生呢?
成千上萬噸的微塑料會直接用于化妝品生產。市面上有的沐浴露中所含的塑料,和包裝中塑料一樣多。消費決定市場,消費者不選擇使用含有微塑料的化妝品,化妝品公司就會投其所好,在牙膏、洗面奶、洗發精中改用核桃殼什么的,這樣生活污水中的微塑料就減少了很多;
洗衣機排放污水也是一大污染源,十年前,世界合成纖維產量已經同世界棉花總量持平,達到1900萬噸。一件衣服可以洗出來近兩千根纖維狀的微塑料。至于這個,我們除了少買合成纖維的衣服,除了少洗衣服,只能等著做衣服的改革面料經得起漂洗,等著洗衣機廠家設計出能過濾微塑料的新機型。
我國是農用塑料薄膜生產和使用最多的國家,地膜給中國農業帶來一場白色革命,但地膜污染是怵目驚心的,咱們只能減少食物浪費,以及盡量讓農民的錢多一些,具備選擇厚一些、貴一些地膜的能力。
禁塑令在不少地方基本淪為了一個笑話,但人類吃塑料的樣子,是一個更大的笑話。拎著竹籃子背著草筐子行走的女子,不是藝術,也不是強制,而是選擇。
末了,被這個食鹽中的微塑料研究報道,折磨得不知如何是好,已經準備置辦個顯微鏡的人們,就買井礦鹽和巖鹽吃吧,只是,要聽世衛組織的話,加工肉制品和紅肉適可而止,沒有微塑料的鹽也不能多吃啊。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