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陳志龍 [微博]
無論是地緣政治危機,還是財政金融市場,“黑天鵝”都無所不在,現實世界往往被其強烈左右和改變。“黑天鵝”理論讓我們想到眼下正在進行的地方政府債務排查。
從前,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這近乎絕對真理一樣不可動搖的信念,卻隨著澳大利亞一只黑天鵝的發現而崩潰。你坐在湖邊看風景,雖然連續飛過的1000只天鵝都是白的,但不能就此判斷第1001只天也一定是白色的,這是著名經濟學家塔勒布據此生發出的“黑天鵝理論”。
“黑天鵝理論”說明世界充滿著不可預知、出乎意料卻又極具殺傷力的偶發性事件,這些“黑天鵝事件”往往深刻地改變和主宰歷史。從“9.11”事件到有“九條命的華爾街神貓”雷曼兄弟突然倒閉。用建立在白天鵝理論基礎上的風險管理體系,無法預測美國本土會遭遇“9.11事件”,但它偏偏就發生了。“九條命的神貓”不會死,可它就死了。
無論是地緣政治危機,還是財政金融市場,“黑天鵝”都無所不在,現實世界往往被其強烈左右和改變。美國次貸危機前,華爾街的抵押貸款市場上,紐約的市政債券是最安全的投資品種之一。可危機來臨,覆巢之下無完卵,它跌得慘不忍睹,從一美元跌到30美分,這是該債券掛牌以來的最低價格,沒辦法,末日情緒主導的市場,投資者恐慌性地熱售,“他們認為這個城市已經沒有還款能力,馬上要破產。它只值這個錢,總統也救不了它”。
過去200多年間,全球發生了250多次主權債務違約的歷史事件。過去20年間,從墨西哥金融危機(1994)、亞洲金融危機(1997)、到后來的俄羅斯(1998)、巴西金融危機(1999),再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及2009年歐債危機,究其本質都是資產負債表的危機。而許多危機事件的引信觸發,往往都是偶發性的“黑天鵝”事件,有的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引信一經點燃,那就是山呼海嘯的巨大沖擊,伴隨著劇烈的經濟混亂、社會動蕩和政權更迭。
“黑天鵝”理論讓我們想到眼下正在進行的地方政府債務排查。實際上,2010年以來,地方平臺風險的“緊箍咒”一直在念叨,但顯然這幾年,平臺的規模不是控制了,而是失控了;不是更安全了,而是更麻煩了;不是更規范了,而是更混沌了……所以才會有審計署停止常規性工作,全國總動員,再度向政府平臺急馳排雷的夏日“雷霆行動”。
面對大洋彼岸的底特律破產,隔岸觀火者會說,這樣的事在中國不會出現。是的,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分稅制改革以來,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以中央政府為核心,以地方政府為主體”的隱性擔保體系,體制特點賦予的是中央對地方財政承擔終極責任。雖然各級財政分灶吃飯,但地方出了問題,最終矛盾還是層層上交,正是有這種“兜底機制”,所以以中國國情,似乎不會出現類似底特律式的地方政府破產事件。
在經濟高增長過程中,中國財政狀況近年似乎有了極大改善,去年財政收入已經接近12萬億,總體看來政府債務風險是可控的。
但眾所周知,中國政府債務規模有不同的口徑,國債負擔率在1994年到2010年間的平均水平為12.52%,如果將或有、隱性負債考慮進來的話,截止2010年,直接顯性債務(國債)GDP比重為19.07%。如果再加上直接隱性債務(僅包括養老金缺口)則為39.17%。如果再把政策性銀行債務、鐵路債、央企債務、甚至央行[微博]發行的中央銀行票據,中國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都不再是小數字。
從赤字率看,債務風險可控,但從債務負擔看來,中央財政包袱沉重,不可掉以輕心,所以克強經濟學反復強調盤活財政資金存量,就是這個道理。
當前,必須乾綱獨斷地嚴明財經紀律,加強對地方政府負債管理,守住不發生系統性財政金融風險這個底限,同時,加快財稅體制的分權改革,重新調整中央地方財權事權分配,從源頭上根除債務擴張的體制基因,已歷史性地擺在決策者面前。
(本文作者介紹:陳志龍,財經專欄作家,報人。)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4新浪金麒麟論壇”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萬豪酒店召開,本屆論壇主題:變革與決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國經濟的轉型與挑戰。 報名入口》》》 2015,決策下一步,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