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金融E觀察(微信公眾號:sinaeguancha)專欄作家 王永利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必須突出互聯網的特點,要有效落實“互聯網+”的要求,首先強化對互聯網的認識和把握,然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思維改造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產品分銷和交易平臺將是最能突出互聯網特性的金融應用。這也將是互聯網金融最具核心意義的部分。
一、互聯網金融基本的發展方向
2013年6月網上理財“余額寶[微博]”推出并大量分流銀行存款和客戶,使人們對互聯網公司從事金融業務,并形成不同于傳統金融模式引起廣泛重視,“互聯網金融”的概念開始出現并廣泛流傳,吸引大量資本和人才進入,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網上借貸(P2P)、眾籌(股權眾籌、產品眾籌),以及金融資產(保險、基金及理財產品等)網上申購、銷售和交易等高速發展,甚至出現了網絡貨幣(數字貨幣、加密貨幣)及其交易等全新的金融產品和交易活動,并推動傳統金融業加快互聯網化。
然而,盡管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如火如荼,不少人對互聯網金融的熱情非常高漲,但仔細觀察卻不難發現,即使是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更多的仍是注重互聯網技術在金融產品或服務上的應用,基本上是在不打破現有的金融格局和監管體系、法律環境的情況下,利用互聯網技術開發新的產品和渠道,提高金融的效率,降低金融的成本,推動金融的改進或改良。
這是非常必要和富有積極意義的,但卻難以對傳統金融產生根本性、顛覆式的變革。
如果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沒有更高的視野,缺乏統一規劃和頂層設計,不能打破現有金融格局的束縛并推動金融體制深化改革,全社會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的熱情就很容易造成各自為政,相互分割,過多地注重眼前的發展和個別市場與利益的爭奪(跑馬圈地),甚至打著“互聯網金融”旗號,注重于逃避金融監管,很容易擾亂金融秩序,積累金融風險,而很難充分發揮互聯網巨大的互聯互通功能,打造統一、開放、包容的金融市場,并且可能造成各個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在互聯網平臺、系統建設和技術人員,以及客戶信息采集和認證系統建設、大數據歸集和分析系統建設(包括客戶征信系統建設)等方面的重復投資,在整個社會造成巨大浪費。
更重要的是,如果僅僅注重于挖掘中國金融市場的套利空間,注重于爭搶眼前的利益,而缺乏整體規劃和長遠目標,就可能使中國的互聯網金融難以具備國際化視野和競爭優勢,在風風火火發展一定階段,將套利空間用完后陷入停滯,缺乏發展后勁,甚至引發嚴重金融風險。
實際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必須突出互聯網的特點,要有效落實“互聯網+”的要求,首先強化對互聯網的認識和把握,然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思維改造傳統金融(這不同于“傳統金融+互聯網”或“傳統金融互聯網化”)。
如果說工業社會更加突出技術、產品和專業,因而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那么,互聯網的發展更加突出互聯互通,更加強調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和橫向擴展,形成“開放的閉環”生態模式,注重產業融合和跨界創新。在產業鏈垂直整合方面,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價值創造者與價值消費者的信息直連,減少中間環節(去中介),促進按需定產,減少社會資源浪費,實現價值創造者和消費者的利益最大化。
這樣,只要整個產業鏈能有效益,完全可以不依靠某個環節或產品賺錢,相反,可以通過價格優惠(低于成本價甚至無償提供)吸引更多用戶,并在其他方面或通過其他途徑賺錢。由此就可能對僅局限于這一環節或產品生產的企業構成顛覆性威脅;在橫向擴展方面,強調的是以用戶為核心,以形成統一的生態為標準,形成開放的閉環(而不是沒有關聯的盲目擴張),從而擴大覆蓋面、提高滲透率、增強用戶粘性。
這將形成包括信息流、實物流、資金流(支付清算)等方面“多流合一”的局面,進一步強化生態競爭模式及其優勢。這樣,單獨從事某個產品線(“流”),就可能失去競爭優勢。
由此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流趨勢和方向應該是:
互聯網支付——互聯網金融產品分銷和交易平臺——金融大資管
其中,互聯網支付包括網絡支付和移動支付,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礎和起點。這將是網絡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存在巨大空間(盡管當前可能控制很嚴)。特別是,如果網上開戶條件能夠獲得法律和監管許可,形成真正的網上存款和網上銀行,互聯網金融將徹底擺脫對線下傳統金融的依賴,發生根本性變化(目前,網上資金最終要存放線下銀行)。同時,互聯網支付還將越來越融入信息流、實物流等一體化發展,不融入生態體系的網絡支付也會受到擠壓。
互聯網金融產品分銷和交易平臺將是最能突出互聯網特性的金融應用。這也將是互聯網金融最具核心意義的部分。
有了統一開放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分銷和交易平臺,就必然會推動覆蓋所有金融產品在內的大資管(財富管理)的發展。
圍繞以上主線,創新和拓展各種互聯網金融產品與服務,就將形成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互聯網金融體系。
下面重點探討一下互聯網金融產品交易平臺問題。
二、設立互聯網金融產品交易平臺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是:
由于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很高,金融機構生存和盈利的條件比較好,市場競爭不夠充分,使金融機構缺乏足夠的動力和壓力去充分拓展客戶,創新和豐富金融產品與服務,充分挖掘盈利空間和潛力,因此,使得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滲透率與發達金融市場相比相差很遠,普惠金融的發展程度明顯偏低;
由于堅持金融“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領域的服務相互分割,客戶要得到全面的金融服務,需要到各家金融機構分別建立賬戶關系,分別到不同的金融機構辦理業務,很難做到“一點進入,全面享受”,客戶需要金融服務的面越廣、品種越多,就越是麻煩。這與互聯網電商平臺發展起來后,平臺用戶可以一點進入,充分挑選所需用品的服務相比,相差很大;
由于我國金融產品很多都是不可分拆、不可交易的非標產品,電子化水平偏低,不少產品其載體本身的印制和傳送的成本就非常高(如銀行承兌匯票,不僅需要類似貨幣的特殊材料和印制工藝,而且要像貨幣一樣的保管和押送,在承兌、貼現和轉貼現、再貼現過程中,由于缺乏全程的連續監控和電子記錄,風險非常高),結果造成大量金融產品(包括資產端,也包括負債端)在存續期內處于沉淀或睡眠狀態,也就使大量金融需求(資金供需雙方)難以得到滿足,金融的活力和普惠金融的發展被嚴重抑制。
上述問題又進一步使得我國金融更多地依賴銀行體系(銀行這整個金融體系內一枝獨大,沒有形成金融體系內相互抗衡、開放有序、公平競爭的良好市場環境,銀行利差長期保持相對穩定的水平,即使在央行[微博]放松存貸款基準利率管制的情況下依然如此),間接融資占比過高,全社會負債率上升很快,債務派生貨幣規模巨大(1999年末,我國人民幣M2余額為11.76萬億元,到2015年8月末已突破135萬億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貸款派生存款形成的),多層次金融市場發展不夠理想,金融市場的結構難以明顯優化,金融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利率市場化進程受到阻礙。
這使得中國金融體系的活力、普惠程度及作用發揮,與發達金融體相比,差距非常明顯,有必要盡快加以改進和提高。
而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建立和運行跨金融領域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包括銀行的、保險的、證券或基金、信托的,以及資產端和負債端的各種金融產品)分銷及交易信息平臺,將非常有利于上述問題的解決。
三、互聯網金融產品交易信息平臺的基本設想
首先需要打造和維護一個功能健全、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互聯網金融交易信息平臺(包括硬件、軟件和基礎實施),并為用戶(包括金融機構乃至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機構)提供接口或登錄入口,保持與用戶通暢的信息傳遞(這需要巨大的硬件、軟件和技術人員的投入);
其次要建立真實完全、便于交易認(驗)證的用戶信息系統和數據庫。按照監管規定,認真核實用戶身份(確保用戶實名制,最低要保證“弱實名制”),保留用戶身份核驗的基本信息(如身份證號、專用密碼、社;蝠B老金賬號、生物認證信息等)并嚴格保密,保證用戶信息安全和方便交易認證;
第三是要建立靈活便捷的交易信息索引(搜索引擎)。金融產品或服務的供需雙方通過輸入供需基本信息,由超級平臺提供快速便捷準確的查詢和交互,不斷縮小供需雙方意向的交流范圍,提高交易或借貸等金融活動的效率和成功率;
第四是要提供快捷安全便利的網上支付清算,并提供必要的中介服務(提供網絡平臺金融交易所必需的登記、托管或監督服務);
第五是要進行交易處理和信息采集與分析。所有用戶、交易、金融產品、賬戶余額等信息,超級平臺都要進行全面的記錄和處理,需要很好的運用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建立快捷、準確、安全的交易登記和查詢系統、相關方面對賬系統、用戶分析系統、交易和產品分析系統、風險分析和控制系統、用戶信用評價系統,各類金融指數加工和披露系統等等。
第六是要形成并不斷完善與平臺金融發展相適應的規章制度(長遠看,還需要國家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要增強在互聯網世界,包括互聯網金融領域游戲規則制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同時,要強化網絡安全和用戶信息安全體系建設。
這樣,就可以打造一個面向廣大普通用戶,在現有各種金融交易場所之外的,聯系廣泛的互聯網交易信息平臺,從而大大推動金融市場和金融交易的發展。
所有的金融產品交易平臺用戶,只需在平臺上登記注冊(目前階段需要先到一家銀行開立賬戶,接受銀行實名審查后,再通過轉賬方式在平臺上以原名原姓開戶,從而保證客戶身份真實性),即可以選擇和享受所有需要的金融服務。
可以建立完善的客戶信息系統,已在平臺上開立賬戶的用戶,到其他金融機構辦理業務時,可以在經用戶同意后,由超級平臺向金融機構提供相關用戶的信息,從而實現信息系統和基礎設施很大程度上的社會共享(云計算、分布式聯機處理),極大地減少相關方面的投資和維護成本,減少全社會的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
超級平臺上的用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自主的交易和直接融資,實現去中介化(第三方登記、登記或托管等除外),減少環節、降低成本。
統一平臺上的交易可以實現適時的記賬清算,大大提高資金匯劃的及時性、安全性。
將推動現有的金融工具,如現鈔、存單(折)、銀行卡、支票、匯票、本票等,大量轉換成為電子化數字工具,更加標準化、簡單化,其投放、轉讓等可以實現連續不間斷地記錄,從而使其印制、運送、保管、支付清算等方面的成本大大降低,并增強反假冒、反洗錢、反恐怖、反偷稅漏稅等方面的能力,更大程度地減少現金的使用和流通及其相關的成本。
可以派生各種金融交易和價格指數,并極大地推進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進程等等。
特別重要的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大大推動直接融資和普惠金融的發展(通過充分和小額的交易,將遠比設置小微金融機構更容易實現普惠金融服務),削弱間接融資的影響,抑制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造成的貨幣派生,為大資管的發展提供重要條件,并推動金融法規和監管體系等相應改變,從而對貨幣創造、銀行發展、金融監管、金融格局、金融生態等產生深刻影響,推動中國金融邁上新的臺階。
可見,建設和充分運用互聯網金融產品交易平臺意義重大,并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內容。
四、互聯網金融產品交易信息平臺的風險控制
1、在金融產品風險控制方面。互聯網金融產品交易平臺的運行和維護者需要專著于互聯網交易平臺本身的建設、維護和不斷提升、完善上,而不能過多地注重金融產品的開發和銷售。金融產品交易平臺上進行交易的產品,更多的應該是合格金融機構依法合規開發和銷售的金融產品,甚至這些金融產品的初級銷售也可能在線下由金融機構實施面簽合約,以滿足其風險控制的要求。
但之后,應該鼓勵和吸引金融機構及其客戶將其金融產品登記和遷移到互聯網交易平臺上,進行其后的分銷和交易,以便充分激發金融活力,減少金融產品的沉淀或睡眠,充分挖掘金融潛力,充分發揮金融作用。這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非持牌金融機構自主開發和推出金融產品可能產生的風險(平臺交易的產品,其風險源頭由金融機構控制)。
2、用戶風險控制和監管需求滿足方面;ヂ摼W金融產品交易平臺的用戶,需要首先在一家持牌金融機構開立賬戶,然后才能通過開戶機構轉賬以相同名稱和相關信息在平臺上注冊。平臺還可以要求用戶增加身份驗證的信息(如密碼、生物識別等),以增強用戶身份的真實性驗證,做到賬戶實名制,或至少達到弱實名制要求。
同時,所有交易將全程納入平臺記錄,保證產品交易和資金流動的可追索性,自覺接受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并落實有關反洗錢、反恐怖等方面的監管要求。
3、制定和完善各類金融產品交易的管理制度并認真執行。金融產品交易平臺可能涉及的金融產品和交易類型很多,需要配套形成規章制度。對于期限較長、風險較大的金融產品和交易,需要明確用戶準入的資格和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及違反規定的處罰規定等。
4、切實加強網絡及平臺安全和用戶信息安全體系建設,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統、網絡和信息安全隱患與風險。
從目前已經廣泛應用、非常活躍的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的實踐情況看,不僅平臺建設和運維從技術上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其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建設和運行“互聯網金融產品交易平臺”,不是設立和經營一家全牌照金融機構,而是一個廣泛服務于金融機構和金融消費者的,金融產品交易的互聯網信息平臺或虛擬交易場所。
當然,由于金融產品和交易的特殊性(有存續期),金融產品交易平臺在利率設置和風險管理、流動性風險管理、信用風險管理、賬戶和交易信息的查詢查復等方面的要求更高,這也需要金融法律和監管部門、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等方面密切合作,共同探討和推動這項工作,積極運用互聯網新技術,推動中國金融市場和金融交易的創新發展。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銀行王永利)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