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徐彪
蛇年將盡,馬年在即。按照中國人的慣例,是要說點吉利話開年的。奈何分析預測講究客觀,國際國內局勢發展至今,外有QE退出,內有債務風險,借用年終經濟工作會議的評語叫形勢“極為錯綜復雜”。我們只能基于客觀分析,展開邏輯演繹的翅膀,把可能發生的事情(哪怕小概率)羅列一番,諸君輕松閱讀一笑之余,希望能有所啟發。
1、QE從削減到退出,新興市場危機浮出水面
12月FOMC美決議,自2014年1月起,每月削減100億美元QE規模,量化寬松退出進入倒計時階段。伴隨美國就業繼續改善,2014年QE退出概率陡然上升。根據現有的就業改善進度,6.5%的失業率將在2014年10月左右達到,最壞但發生概率不高的情況是屆時將進入升息通道。
這意味著,全球熱錢流向很可能出現180°轉向。
2013年年中QE退出傳聞引致東南亞市場出現大幅波動。14年QE真正步入削減通道,全球廉價資金時代終結,東南亞作為全球資產的估值高低將面臨資金外流的風險。自金融危機以來,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國股市累計收益高達3倍附近,而此前QE推出后,廉價資金涌入是重要的推手。
我們甚至可以想象,面對熱錢趨勢性流出,部分發展中經濟體的外匯儲備告急,發展中經濟體危機浮出水面。
預計QE退出不影響美國經濟增長預期,但出于對流動性的擔憂,亞洲多數市場出現回調。中國當前的國內外經濟環境顯著好于前兩輪QE退出時,因此在初期QE退出對中國流動性的實際影響并不大,只是對投資者造成心理層面的壓力。
但是,隨著全球美元回流趨勢顯現,熱錢外逃趨勢逐漸成型,伴隨國際市場的萎靡,中國經濟以及金融穩定開始承壓,反應在金融市場上,股市出現較大幅度下跌,債券市場利率居高不下。此外,美元回升帶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風險,對大宗相關板塊將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2、伊核問題再起波瀾,牽引敘利亞危機破局
美國的核心利益是美元,美元之所以能歷經布雷頓森林坍塌而不倒,那是因為上世紀70年代之后,美元從黃金美元進化為石油美元。美元之所以會被稱之為石油美元,那是因為石油用美元計價、交易, 石油的定價權在華爾街和歐佩克。美元之所以能被成為石油美元,那是因為中東原油儲量占全球近50%,而美國恰恰擁有對中東安全框架的控制力,否則石油美元將名存實亡。
21世紀初,在最核心的中東,忽然冒出一個僅次于沙特的產油國,他不用美元計價和交易,他是全球第十八大經濟體(購買力平價),他居然要發展核計劃!這就是伊核問題。
伊核問題從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牽動了全世界的目光,全世界最強大的力量中心無一例外都主動參與了進去(伊核六方會談包括:五大常任理事國+德國)。
2013年11月下旬,伊核六方會談達成階段性協議,西方國家部分解除封鎖換取伊朗暫停高濃縮鈾提純。進入2014年后,由于雙方難以達成真正意義上的政治互信,美國威脅追加制裁,伊朗方面激烈反對決定繞過鈾發展新的核計劃。伊核問題內生的不穩定開始外溢,導致伊核外圍問題--敘利亞局勢進入千鈞一發階段?紤]到敘利亞幾乎可以視為伊核問題的門檻,西方國家決定在未取得聯合國[微博]授權的前提下,對敘利亞悍然采取軍事行動,軍事行動在一個月內結束,巴沙爾政權倒臺。
戰爭期間,全球原油價格大幅上升,布倫特原油突破140美元。
3、南海防空識別區出爐,中國周邊局勢進一步緊張,甚至擦槍走火
2013年國際環境在和平主旋律下暗潮洶涌,利比亞政府倒臺,敘利亞危機牽動全球目光,伊朗去核化忽見柳暗花明 。中國在2013經歷了黃巖島爭端、釣魚島爭端等一系列事件,首艘航母揚帆起航。舊的矛盾有待化解,新的矛盾層出不窮。
未來半年,將是伊核問題相對的真空期。如果不趁這6個月改變中方的伊核戰略,半年后,當面臨伊核問題向何處去選擇時候,美國將再度陷入新一輪尷尬。而對中國而言,如果不頂住來自美方的壓力,如何能讓伊朗相信:半年后,當伊核問題最重談判重啟的時候,我們有足夠的力量與決心去支持他們實現戰略抱負?
進入2014年,在中東局勢趨緊的關口,借周邊局勢發展的契機,中方攜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之威,將南海地區納入新的防空識別區。美國方面在亞洲的戰略布局遭遇沖擊,推動日本、韓國、臺灣、菲律賓、越南、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要求中國取消東海、南海防空識別區。中方沉著冷靜應對,但一時間,東海和南海上空被戰爭的陰云所籠罩。
在防空識別區范圍內,一國可以采取的措施分級為:識別、監視、伴飛、攔截和擊落。這是一個逐次升級的過程,兩國防空識別區重疊區域,隨時可能因為雙方逐次升級反應而進入擦槍走火的階段。
A股市場第一次真正意識到:軍工不是主題性投資機會,而是戰略性投資機會。
4、朝鮮再次核爆并試射衛星
在不少人眼中,集權專制國家的行為模式屬于布朗運動的范疇,他們的反應模式取決于天氣、領導人早飯有沒有吃飽、領導人牙疼老毛病有沒有犯等等亂七八糟的變量。正因為相當隨意,所以不可測。但在我看來,無論民主還是專制,國家行為模式從根本上應該滿足一個準則:利益最大化準則。
從分析朝鮮當前所處的狀態切入,我們或許可以得出一系列很有趣的結論:地緣政治方面,朝鮮的國家安全很大程度上依靠中國。如果沒中國政府的那句廣為流傳的話“軍事解決朝鮮問題是不可想象的”,早在N年前朝鮮第一次核爆的時候,美國導彈就應該落到朝鮮領土上。這就決定了朝鮮在做選擇的時候,需要考慮中國的利益。
經濟領域方面,朝鮮基本上處于被西方聯手封鎖的境地,可謂舉步維艱。金正恩上臺后,一心想搞經濟體制改革。問題是,改革需要投資,改革需要市場,二者都需要以解除封鎖為前提。投資帶來的產能擴張需要外部市場消化,外部市場準入同樣需要解除封鎖。朝鮮政權有充分理由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沖撞美國泛太平洋安全體系,撞的越狠,談判能獲取的利益越大。
如何沖撞呢?核試驗+某種程度上的核擴散。
核試驗會沖擊美國現有的亞洲安全框架,無論韓國還是日本都對朝鮮核試驗及試射衛星耿耿于懷,耿耿于懷只是借口,目的在于希望借機向正常國家邁出哪怕小小的一步。
核擴散將會沖擊美國現有的全球地緣政治框架!朝鮮把技術擴散到中東,中東就得陷入核競賽。朝鮮把技術擴散到南美,美國后院的“良民”們就要起來暴動。
“核試驗”+“核擴散”本質上是籌碼,朝鮮可以淘到他想要的很多東西。既然是籌碼,朝鮮必然會將其用起來。而使用它的最好時機,無疑就是亞洲周邊環境趨于惡化的時候。
2014年,大概率來說,朝鮮半島上空將不會太平,核試驗+放衛星不過是開胃菜,伊核問題和朝核問題聯動,才是真正有沖擊力的大事件。
鑒于目前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客觀上確實需要更為強大和現代化的國防力量,為未來更長時期的經濟增長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這種需求的客觀存在將為國防產業的發展提供最為基本面的支持。另外,國安委的設立是超出市場預期的,而國安委的設立將國家安全戰略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更高的高度,這將顯著利好國防軍工、信息安全及安防監控板塊。
5、美國編織WTO[微博] 2.0,“一體兩翼”戰略取得實質性進展
奧巴馬總統有一個夢想,他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內編織出WTO 2.0。這個夢想將由兩個組成部分構成:跨大西洋自貿區(TTIP)和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
2009年11月,美國正式提出擴大跨太平洋伙伴關系計劃,澳大利亞和秘魯同意加入。美國借助TPP的已有協議,開始推行自己的貿易議題,全方位主導TPP談判。自此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更名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開始進入發展壯大階段。
到目前為止,TPP談判成員國包括:美國、智利、秘魯、越南、新加坡、新西蘭、文萊、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墨西哥。
2013年6月17日,八國集團(G8)首腦峰會在英國北愛爾蘭風景如畫的厄恩湖舉行。會議開始后的第一個大新聞是,歐盟和美國領導人宣布,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談判正式啟動。美國總統奧巴馬稱之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雙邊貿易協定談判”。
進入2014年后,由于全球經濟形勢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強,在美國的大力推動下,TTIP和TPP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國方面感覺到新一輪貿易協定的負面影響,決定加速自貿區建設。2014年,國家級自貿區從上海推廣至天津、廣東粵港澳、重慶、舟山等多個地區,自貿區不斷擴容,以開放促改革,將打造出中國經濟的“升級版”。股市自貿區概念迸發第二春。本地港口、機場、地產、金融、建筑、商貿等行業相關公司表現優異。
6、改革:從希望到陣痛
2014年是改革元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給予投資者太多的希望和憧憬。
展望2014,當我們對改革充滿期待的同時,必須做好迎接不速之客的準備:改革陣痛。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凡事有因便有果。當我們聚焦“改革”之果,并由此憧憬未來的時候,心里必須對“改革”之因充滿敬畏。
如果還有的選,沒有人愿意去涉險灘、渡激流?v觀上下幾千年,觸動利益格局的改革與腰帶別著腦袋鬧革命一樣,有幾次不是倒逼出來的?但凡還有得選,沒人愿意進入深水區推動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雷厲風行的背后,是中國經濟已經成為生死時速里面的那輛巴士,債務炸彈隨時可能“嘭”地一聲引爆,將整車乘客送上西天。
2013年,宏觀研究員都關注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上半年貨幣投放的增速很快,社會融資總量同比增速接近50%,但是呢,宏觀經濟增速在往下走。過去近三十年,哪怕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有企業三年脫困的時候,都未發生過類似的狀況,這是史無前例的。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無論是誰借錢會拿去做什么?從道理上講,要么消費,要么投資。但是今年恰恰出現了怪事:伴隨貨幣投放的高增速,我們觀察到投資增速是平穩的、消費增速也是平穩的,這錢沒有拿去投資也沒有消費,用克強總理的話說發生了“貨幣空轉”。
這意味著,從2013年上半年開始,中國債務問題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非標部門對債務的渴求已經影響到全局貨幣投放,影響到全社會的資金價格。打個比方的話,中國肌體上的腫瘤,已經長大到肉眼可見的地步。
如果明年和今年一樣,三大非標部門張開血盆大口等著吸收新增貨幣,那么大概率來說,資金價格依然會是易漲難松。如果維持這種格局,明年宏觀實體將會受到很顯著的負面影響。我們做了一個測算,就是平均資金價格每下來一個點,企業部門盈利下降3個百分點。
因此,想讓改革紅利釋放出來,必須先將資金價格壓下來。資金價格是市場定價的結果,你想讓它下來,要么從供給端入手,增加供給貨幣供應。要么從需求端入手,削減貨幣需求。
第一條路走不通,因為剛剛過去的2013年,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貨幣供應量增速都不算低,克強總理在談及未來貨幣政策時候,表示應堅持不擴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緊銀根。關鍵在盤活存量、用好增量。
只剩下第二條路,抑制需求。如何才能抑制住呢?一個木桶的水能裝多滿,取決于最低的那塊木板。一個社會資金價格有多高,取決于對資金價格最不敏感的那個行業或者部門。只要非標三劍客地方政府、房地產和僵尸企業依然發揮資金黑洞作用,就很難指望資金價格能系統性下來。因此,2013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化解落后產能+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危險。
自古華山一條路,中間傳導渠道管不住的時候(2013年的系列調控已經證實了這點),必須下狠手直接打斷源頭需求,換句話說,必須直接看住地方政府投資沖動、淘汰落后產能或者給房地產行業降溫。如果卡住僵尸企業,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將顯著回落;如果卡住房地產企業,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將顯著回落;如果卡住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基建投資將顯著回落。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明:國務院將選擇地方政府和落后產能行業作為切入點。
幾乎可以確定,隨著化解落后產能以及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固定資產投資將顯著下行。而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再如何強調也不為過。
展望2014,很可能會出現如下一幕:上半程,大家歡欣鼓舞期盼改革成就;下半程,大家驀然發現改革陣痛就在眼前。無論前路有多坎坷,我們相信,只要堅持,我們就一定可以穿越陣痛,終究會迎來希望期。
7、新三板大踏步發展,創業板出現分化。
2013年創業板漲幅超過70%,遠超上證、深成指及中小板,在全球市場中亦屬一枝獨秀。創業板表現優異并非源于基本面,實際上創業板2013年整體盈利與其他板塊并無明顯優勢。真實原因在于,市場對轉型預期使得主板資金持續流入創業板,加之IPO沒有重啟背景下創業板股票的稀缺性。2014年創業板上漲的邏輯弱化,股票供給將增加,稀缺性降低。同時,機構超配比率嚴重,投資者移倉動機下降。
創業板分化的同時,新三板開始接過創業板的槍,迎來跨越式發展。
12月13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提出“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12月14日,《國務院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聯想起證監會[微博]肖鋼主席今年5月份說的那句話“新三板是今年證監會首要工作”,再聯想起《決定》出爐前一個月,證監會肖鋼主席跑了一圈金融機構推廣新三板。一個自然而然的推論浮出水面:新三板已然成為“創新”工作的抓手,而“創新”恰恰是2014年經濟工作的重心。
我們甚至可以設想,由于估值和成長性都遠優于創業板,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2014年成為新三板跨越式發展的元年。經過一年發展,新三板總市值逼近4000億,二級市場上園區、創投和券商股表現優異。但對于創業板而言,新三板擴容將縮窄創業板與新三板之間估值差,對創業板估值有負面影響。
8、智能穿戴正式啟航。
2013年,可穿戴設備呈現初期典型特征:行業格局混亂,產品良莠不齊,但相關股票如表現優異。進入14年,可穿戴設備有望逐漸進入爆發期,蘋果、三星[微博]可穿戴產品將誕生或繼續完善,行業龍頭將逐步明晰,優秀公司勝出。
伴隨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實時的數據在幫助決策的過程中變得越發重要,這令可穿戴設備的需求激增。研究公司Gartner預計,可穿戴式智能電子產品市場的規模到2016 年將達100億美元。新四化下,信息消費升級為國家戰略,將加速彌補信息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的差距。未來高效高速高質的移動互聯網,將助推可穿戴設備的快速滲透。
伴隨智能穿戴產品正式走入千家萬戶,A股市場參與產業鏈分工的公司廣受追捧,“智能穿戴產業鏈”成為繼“蘋果產業鏈”的第二個明星鏈條。
9、國企改革遍地開花。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歷史性決定開始,至今我國已經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的國有企業改革。但是,國有資本獨大、政企不分的色彩依然濃厚,國有企業經營體制上的“行政化”特征依然明顯。因此,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黨中央用很大篇幅提出對未來幾年新一輪國企改革的設想。
12月中旬,期盼已久的上海地方國企改革正式啟動。
國企改革自上海開花之后,廣東、重慶、天津、安徽均可能為下一個選項。地方國資涉及領域多為公用事業、競爭性行業,改革進程領先于全國在情理之中。而央企改革的推動則更顯復雜,不過國資委[微博]官員表示相關規劃將“盡快”出臺,這表明國企改革最大的一塊骨頭正在被啃動。平臺性、效率改善型、民資受益型三條主線值得關注。
在具體標的的選擇上,我們的建議是:市級國企優于省級國企,省級國企優于央企。
因為我們猜測地方國企改革進度會快于央企。兩個原因:第一,央企改革需要中組部和國資委[微博]聯合點頭,而這兩個部門或許還需要向上請示,地方國企改革的決策流程相對較短。第二,相比而言,地方政府更缺錢,所以他們更有動力去推動國企改革,尤其是落實發展混合所有制。
10、新一輪土改浮出水面。
過去三年,有一個詞匯隔三差五出現在媒體:民工荒。伴隨民工荒,低端勞動力價格持續上升。由于各地采樣數據偏差較大,也不一定有全局說服力,我們姑且采納相對比較權威的統計局數據。2009年農民工月均收入1417元,10年上漲20%,11年上漲20%,12年上漲12%,13年全年數據沒出來,但是今年9月同比去年上漲13%。工業增速在回落,2012年和2013年,我們經濟增長的速度已經低于以往8%的紅線(還記得那個保8的口號么?),潛在增速從2009年見頂以來連續四年向下走。但是,低端勞動力的價格上行趨勢沒有受到影響,除了曲線不再那么陡峭。
經濟學家們很奇怪,跑去農村一看,恍然大悟:農村剩余勞動力這個水池干涸了。能出來愿意出來打工的都已離家,農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殘孕,或者深深眷戀著那片土地不肯輕易背井離鄉的壯年。等用大家所熟知的術語來描述,就是中國已經進入了劉易斯拐點。
這是一個大麻煩!中國剛剛跨入中等收入水平,希望在未來十年里大展拳腳的時候,忽然發現勞動力這個變量無法支撐未來的經濟增長,而我們都知道,經典的經濟學框架中,全世界都認為增長來源于資本、勞動力、土地和技術進步。你沒有人,談什么增長?勞動總人口進入拐點,談什么中高速增長?
破解困難的出路就在“土地承包經營權主體同經營權主體發生分離”,農田還是歸農民所有,但是種田的人不必繼續是農民。讓“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來種田,農地集中起來耕種。至于誰來集中,都歡迎。農民自己搞可以,工商業資本來搞,也可以。毫無疑問,工商業資本一旦大規模進入農村,農地集中的速度將會幾何級數提高。當你把農民從田間地頭解放出來的時候,工業化所需的勞動力自然也就有了著落。
因此,新的一輪土地改革,承包經營權流轉成為最為核心的環節。
一方面,土改會使擁有土地資源的公司受益;另一方面,土地流轉將為發展現代化農業提供機會和空間。農地承包經營權的合法流轉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和規;洜I的基礎,此外,我們預期政府將大力增加農業的科技投入,促進農業生產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和生產經營信息化,完善農田水利建設,建設高產農田,從而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確保糧食供應。
(本文作者介紹: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fenxishixubiao)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