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盤和林
“如何振興東北經濟”這一命題眼下讓經濟學家們吵得很厲害。
“如何振興東北經濟”這一命題眼下讓經濟學家們吵得很厲害。日前,經濟學家、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開出一劑猛藥:吉林省轉型輕紡工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重工業繼續發展。但是該理論甫一問世,立即引來強烈反對之聲。前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認為,如果吉林真的去發展輕紡、家電、電子類產品,必將永遠失去發展機會。(北京青年報,8月28日)
產業結構的升級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必要手段,吉林省乃至東北的經濟振興必然離不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林毅夫教授建議吉林省發展五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大農業產業集群、大健康產業集群、現代輕紡產業集群、現代裝備產業集群、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融合型產業集群,應當說是具有現實價值的,從產業結構及產業選擇的角度也并無不妥。
林毅夫的“藥方”之引起軒然大波,表面上是吉林要不要再補輕工業短板之爭,但實質上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究竟在哪里?特別是報告中諸如“勞動力密集型”等字眼,在這個轉型的特殊時期更是刺痛了一些學者的敏感神經。
反對最強烈的孫建波認為,發展輕工業是“把吉林推進火坑”,林的藥方“完全不可理喻”。這多少有一點言過其實。實際上,林毅夫的“藥方”中還有“現代裝備產業集群、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融合型產業集群”這些“主藥方”,這些都是基于吉林現有主導產業升級的戰略性舉措。如果只看到“輕紡”二字,顯然是犯了東向而望,不見西墻式錯誤。
實際上,現代工業的深加工化、技術集約化有兩大方向:重工業和輕工業,現代輕工業同樣是工業現代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某種意義上來說,輕工業產品直接服務于人們,更是一個國家物質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隨著技術的進步,家電產品的自動化、功能多樣化、智能化,輕紡、家電、電子類產品未來蘊藏著巨大增長潛力,甚至可以不夸張地說,未來的輕工世界將是最新科技和文化藝術結晶的殿堂,將賦予人們的生活消費更多的魅力。因此,可以肯定地說,吉林發展輕工業并不必然等同于“永遠失去發展機會”。
從現實來看,浙江杭州、寧波、溫州、紹興、湖州等地的現代輕紡、服裝集群,不僅支撐了這些地區過去和今天的區域經濟增長,將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仍是重要的區域經濟增長動力。從國際上看,服裝及相關創意產業幾乎中國人對意大利經濟的全部印象。吉林省2016年紡織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7.億元,增長16.1%,已經超過能源產業的122億元,納入吉林省八大重點工業之一。
問題更多出在《吉林報告》的一些表述上,例如付才輝堅定地表示,“目前吉林省勞動力密集產業的勞動力成本相對江浙要低得多,紡織服務業要低30%-50%。這就是之所以要支持吉林省大力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根本原因?!边@很容易讓人誤解為只是基于廉價勞動力的產業轉移,也容易誤導吉林省在產業轉移上的選擇。
毫無疑問,勞動力要素稟賦也已經有些“不合時宜”,這也是眾多經濟學家批評最激烈的地方之一。學者認為,東北的勞動力成本沒法和越南、馬來西亞、中南美等地競爭。從東莞等地勞動密集型企業來看,這種基于數量的經濟增長模式沒有什么競爭力,在當前自動化、智能化工業面前很難保持持久的優勢,我們應該看到勞動力等傳統稟賦結構的優勢已經難以抵擋技術要素優勢了。換句話來說,吉林很難復制廣東、浙江走過的路了,不可能廣東、浙江的市場已經進入技術驅動了,而東北還能依靠勞動力密集型來驅動區域經濟增長。
實際上,無論是發展輕工業或者升級傳統的重工業,吉林省及東北都不可能再依賴勞動力、土地、資本等傳統生產力要素來驅動區域經濟增長了。產業結構的升級乃至經濟增長都是以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人力資源等為前提條件。吉林及東北也概莫例外。
現代區域經濟增長理論認為,內生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唯一源泉,在知識經濟時代,智力和技術資源的載體是人,所以人力資源的開發是區域經濟發展成敗的關鍵;新勞動價值論認為,制度是價值的源泉,而勞動是價值創造的手段,制度價值決定勞動價值。因而,在區域經濟增長中,制度環境和人力資源環境遠比自然資源稟賦重要得多。在這個意義上而言,吉林和東北無論是發展輕工業還是升級傳統重工業,最重要的不是勞動力等傳統要素,而是以技術、人力資源、制度激活的新要素,這才是吉林及東北區域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比較優勢”。(作者系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著名財經評論員)
責任編輯:楊群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