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間嗎?有效果嗎?
中國是時候調降存款基準利率了?
一個周末過去,央行目前按兵不動。
國際上,從實際利率的角度,西方主要經濟體已經無一例外地實行了負利率政策。
美聯儲連續降息之后,聯邦基金利率下調0-0.25%,距離負利率只有一步之遙;日本央行利率水平早已降至-0.1%;歐洲央行維持-0.5%存款機制利率,隔夜存款利率也降至-0.4%;英國央行基準利率已經接近零,目前為0.25%。
這令不少國家面臨巨大降息壓力。
中國上一個“降息季”結束于2015年末。2015年10月24日最后一次宣布降息之后,中國已經有1611天未下調過存款基準利率。
當前,“中國該降息了”的聲音不斷。
最新表態怎么說?
今天,3月22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應對國際疫情影響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發布會。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發布會上回答“貨幣政策寬松方面會不會有更大的力度,降息和降準是不是還有空間”時說:
在國內疫情爆發以后,中國按照自己國內實際情況,還有既有的政策框架,全力支持疫情的防控和企業的復工復產。從貨幣政策出臺的整體框架來說,目前重點政策的執行情況是這樣的,一是3000億元的專項再貸款支持疫情防控的重點企業;二是通過積極引導市場利率的下行,企業貸款實際利率水平也在明顯下降。在這些結構性貨幣政策、增加流動性的政策以及引導市場利率下行的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國實體經濟已經在邊際改善。目前從3月份以來所掌握的支付結算的數據,包括存貸款的數據動態來看,實體經濟持續向好,估計在第二季度各項經濟指標會出現顯著改善。中國的經濟增長會比較快地回到潛在產出附近。
就下一階段我們貨幣政策的方向來說,主要是把握這么幾個方面:
一是分階段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始終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特別是要實現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的基本匹配,并且可以略高一些。大家看到2月份的M2同比增長8.8%,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了10.7%,這兩個指標都已經很好地體現了我們這一貨幣政策取向。
二是充分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的獨特作用。無論是3000億元的專項再貸款,還是增加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的政策,要引導金融機構特別對產業鏈的核心企業以及上下游的中小微、民營企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另外,結構性貨幣政策里面我們還有定向降準,還有對股份制銀行的額外定向降準,對這些機構和方面發揮激勵引導作用,這些政策接下來也要進一步運用好。
三是要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要用好3500億元的政策性銀行的專項信貸額度,以優惠的利率對小微、民營企業的復工復產復業,對春耕備耕的關鍵領域、對生豬的生產、對外貿領域特別是國際供應鏈的產品生產給予大力度的信貸支持。
四是要加大對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發行金融債券的支持,目的是要進一步提升商業銀行整體信貸投放意愿和能力。
最后是要繼續推進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以此引導貸款實際利率不斷下行。要積極引導銀行體系適當讓利給實體經濟,讓“穩經濟”和“穩金融”實現共贏。
央行為什么還不降息?
從今天的最新表態看,央行目前貨幣政策重點是:
——確保流動性充裕!
——引導降低貸款利率,讓銀行向實體經濟讓利!
——用好已經出臺的再貸款、再貼現政策!
至于降低存款利息,目前還沒有松動的口徑。到底降不降息,我們可以從央行此前相關表述中找到答案。
央行官員多次公開表示:存款基準利率是中國利率體系的“壓艙石”,將長期保留。
上周,3月15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發揮再貸款再貼現政策作用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強調:繼續發揮存款基準利率作為整個利率體系“壓艙石”的作用,要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
此前的表態也非常明確。
2019年7月,中國央行行長易綱表示:“存款基準利率仍將保留相當長的時間,以免出現存款大戰。”
2019年8月20日,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就存款利率來說,存款基準利率是保留的,而且將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保留,人民銀行也將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對存款利率的自律管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穩住銀行負債端的成本,為銀行可持續發展營造有利的條件。
2020年2月19日晚,央行發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就報告發布后相關焦點問題再次表態稱:存款基準利率是我國利率體系的“壓艙石”,將長期保留。未來人民銀行將按照國務院部署,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物價水平等基本面情況,適時適度進行調整。
事實上,2019年一、二、三、四季度的四份重量級《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均提到: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維護公平定價秩序,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從去年年中至今,中國央行對于“存款基準利率作為我國利率體系的‘壓艙石’”的表態,是一以貫之的。央行在這方面的施政重點,是“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對存款利率的自律管理”。
中國央行該不該降息?專家怎么看?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
國外貨幣寬松行動更多是應對疫情沖擊,這正是疫情爆發初期我國央行所采取的措施。而隨著中國率先將國內疫情基本控制住,且近期主要的新增病例集中在境外輸入,均得到集中隔離,大幅擴散的概率較低,中國現階段面臨的問題和其他國家已經不同。中國央行并未跟隨,符合情理。
中國經濟當務之急是防控疫情同時盡快全面復工復產。目前我國央行的政策措施較為清晰,即重點支持疫情防控、全面促進經濟發展、定向紓困中小企業等。人民銀行已經采用多種工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前期央行已下發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政策性銀行增加3500億元專項貸款額度,3月16日,央行實施定向降準,有針對性地進行貨幣調控,尤其關注對中小企業的支持。
目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市場利率也不斷下降。中國目前的政策措施是建立在經濟運行實際情況基礎上的,是正確的。
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
三個原因使得下調存款基準利率應該慎重:
首先,疫情對經濟總體的影響是凈供給沖擊,這意味著和供需平衡相適應的自然利率是上升的,起碼不是下降;
其次,金融應該讓利,2019年4季度銀行凈息差2.2%,與歷史低點相比具備一定讓利空間,在疫情的特殊時期金融機構應該與實體共渡難關,如果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都下降,實際上是家庭部門讓利企業部門。
再者,存款基準利率的調整對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分配有重要含義,中低收入群體儲蓄的主要投向是銀行存款,并不會持有太多風險資產,下調存款基準利率不利于中低收入群體。
總之,應對疫情的兩個關鍵詞應該是民生導向、階段性。
野村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
我們認為央行降息有一定的用處,但降息空間有限,用處不大。
降息是否真正有用,一看諸如降準等其他數量貨幣政策,二看需求刺激政策。
事實上在現階段,降息本身不是央行貨幣政策的核心,因為其有限的下行空間,降息的信號作用高于其實質意義。降息本身有利有弊,在和數量政策和需求刺激政策結合時更應考慮其利弊。
在我們看來,當前政策的重心,除保障防疫和基本民生之外,應放在積極紓困中小民企和加速復工之上,防止大規模的企業破產違約,從而間接防范失業率上升。根據疫情的延續時間和對經濟的破壞程度,政府可合理推出一定規模的寬松和刺激政策來穩定和拉動總需求,提振市場信心。在這中間貨幣政策宜起核心作用,通過央行的定向量化寬松工具,增加基礎貨幣投放,以此來迅速扶助受疫情沖擊的企業,并且壓低市場利率。
實際上,下調存款基準利率的空間非常有限。當前活期存款基準利率只有0.35%,一年定期存款基準利率是1.5%,都是幾十年來的最低點。如今我國CPI(消費者價格指數)通脹高達5.4%,遠高于一年期基準存款利率,并且我們認為CPI通脹在今年上半年可能維持在5%以上的高位。
從以往歷史經驗來看,降息要真正管用,必須和數量政策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同時也讓銀行有更多資金用來放貸。當然了,光有央行的數量政策還不夠,如果沒有貸款需求,經濟還是不能復蘇。因此政府還必須大力刺激終端需求。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
當前貨幣政策和金融工作的核心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并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在中期借貸便利(MLF)政策利率不宜頻繁變動以及降準效果有限的情況下,鑒于企業和居民部門存款占銀行總負債的60%以上,適時適度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將對LPR下行產生明顯效果。
隨著我國通脹水平逐步回落以及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重啟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我國貨幣政策空間打開,建議在4月中上旬下調存款基準利率10個基點。
此文部分觀點參考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