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3400點上熱點輪動加快?牛市仍在,調倉最佳時機來臨,你還在等什么?點擊立即開戶,3分鐘極速響應,助你直通“牛市”!
原標題 芯片巨頭來了!開盤暴漲246%,比茅臺還珍貴?有券商提供3000萬股融券,半小時吸金超262億,后市如何走?
萬眾矚目的芯片巨頭中芯國際來了!
中芯國際今日登陸科創板,開盤報95元,上漲246%,成交金額超過46億。而兩市集合成交僅180億元,在開盤之后五分鐘之內,中芯國際成交金額達144億元,半小時吸金超262億,吸金效應顯著。
國信證券發文稱,中芯國際是比貴州茅臺更珍貴的標的。但開盤價也遠高于券商的預期。而就在所有股民都在關注中芯國際上市之際,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上海某大型券商為客戶提供了3000萬股中芯國際的融券服務。
那么,中芯國際后市又將如何演繹呢?
五分鐘成交144億,吸金效應明顯
今天市場上最大的明星無疑就是中芯國際了。有人認為,他潛力無限;也有人質疑他將是下一個中石油。從開盤的情況來看,該股開盤價的確高于市場預期。而從前五分鐘交易情況來看,吸金效應的確明顯,在吸金能力方面,跟中石油有得一比。
國信證券認為,中芯國際比貴州茅臺更珍貴。從可替代性來講,中芯國際與貴州茅臺一樣不可替代、無法復制。同時,因為稀缺性導致中芯國際具有和貴州茅臺同樣的議價能力。從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角度看,中芯國際的價值量超越貴州茅臺。800年前就有茅臺了,而我們奮斗到今天才有中芯國際的14nm先進制程。
開盤10分鐘之后,該股走勢逐漸平穩。分析人士認為,在80-90元這個區間,中芯國際的估值并未太多高估,市場處于理性狀態。但由于后續幾個交易日,該股漲跌幅仍無限制,因此成交可能仍會比較活躍。此外,由于市值較大,融資盤和融券都比較充分。有大型券商從業人士在盤前即稱,為客戶提供了3000萬股中芯國際的融券服務。
開盤遠超市場預期?
中芯國際肩負民族科技產業崛起希望。2019年14nmFinFET正式量產,先進制程節點帶動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同步崛起。公司突破FinFET工藝后,“N+1/N+2”先進工藝加速推進,在國內芯片設計及制造的龐大替代市場支持下,有望推動國內半導體產業與公司一同加速崛起。
中芯國際為國內晶圓制造龍頭廠商,市占率全球第四,大陸第一。公司原有成熟工藝穩定量產能力,公司產品涵蓋邏輯電路、MCU、射頻、儲存等多個領域均保持較好增長,為公司提供穩定業績基礎。14nm在上市后募資快速擴產,提升全球競爭力。
國信證券認為,A股的中芯國際屬于絕對稀有資產,不能參考國際半導體代工廠估值,應該參考科創板半導體代工廠華潤微的估值。相同資產在不同市場有不同價格,所以,科創板的中芯國際的估值超過龍頭臺積電也是有可能的。華潤微的技術和規模都不及中芯國際,中芯國際的相對合理估值應該超過華潤微,華潤微7月15日收盤價對應PB為6.9倍,考慮本次超額募集之后PB只有2.11倍,對標華潤微至少還有3倍以上的空間,對應股價83.3元人民幣。此價格對應市值為6355億元人民幣=[19.38(科創板發行股份)+56.91(港股發行股份)=76.29億股]*83.3元/股。港股股價:由于AH投資人趨同,AH股價也會趨同,港股股價將會向科創板股價看齊。
華創證券認為,中芯國際90%以上的收入來自于28nm以上成熟制程,受益于去年下半年開啟的半導體行業復蘇,疊加以海思為代表的半導體國產化轉移,公司產能利用率及產品結構持續改善,帶動公司盈利能力持續恢復,展望未來,隨著物聯網、汽車電子、AIoT/5G等下游領域的蓬勃發展,公司下游高景氣度有望持續,公司成熟制程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改善。目前第二梯隊傳統玩家聯電及格羅方德已經宣布放棄7nm及以下先進制程的研發,中芯國際肩負著大陸半導體芯片制造國產化的歷史重任,受到政策及資金傾斜,公司在成熟制程經營狀況持續改善的同時,大力進行先進制程的研發擴產,2019年三季度14nm制程順利量產,N+1/N+2節點有望在今明兩年逐步量產,隨著先進制程的不斷突破,有望持續推動大陸半導體國產化進程。
2020年一季報中芯國際歸母凈資產為447.8億人民幣,同時公司宣布科創板上市,預計募集資金約456.5億人民幣,同時考慮到超額配售募集資金約69.5億人民幣,募資完成后預計公司凈資產總計約為970億人民幣。華創證券指出,目前科創板功率半導體IDM廠商華潤微估值約為7倍PB,考慮到中芯國際的行業地位,給予6至7倍PB目標估值,對應市值區間為5820至6790億人民幣;晶圓代工全球龍頭臺積電目前市值約2萬億人民幣,鑒于中芯國際先進制程的順利推進,行業份額有望穩步提升,考慮到中芯國際的長期成長空間,給予臺積電三分之一市值目標,約為6600億人民幣。結合兩種估值方法,給予公司目標市值區間為5820-6790億元人民幣,對應股價為76.0-88.7元。
20年歷經五位董事長和四位CEO
來自國信證券的資料顯示,中芯國際歷經五位董事長、四位CEO接力奮斗。2000年4月中芯國際由張汝京博士與王陽元院士,帶領300多位臺灣同胞和100多位歐美日韓等國專業人才共同創立,成立以來始終肩負著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的重任。創始人張博士及整個團隊為了中芯國際建設嘔心瀝血,第一條產線僅用13月建成投產,3年時間已建設擁有4條8英寸和1條12英寸產線,為業界所驚嘆。張博士為建設“中國的第一芯”遭到臺灣方面百般阻撓,于2005年毅然放棄臺灣戶籍,胸懷大義令人敬佩,全心全意的付出為中芯國際長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十年發展歷經磨難。2005年公司先后兩次受到臺積電專利起訴,前后共繳納合計約4億美金,2009年11月創始人張汝京博士被迫離職,同時中芯國際也停止了先進制程追趕的步伐。2012年邱慈云出任公司CEO,開始注重成熟工藝的研發,成功實現扭虧為盈,但是先進制程上的技術差距和臺積電進一步拉大。
中芯國際初期引入較多股東以解決資金問題,隨著2009年張汝京博士淡出,追求先進制程步伐停滯,公司股權結構分散且部分股東看重短期財務回報,公司戰略方向出現搖擺,與國際龍頭先進制程差距逐步拉大。隨著2015年大基金為代表的國家隊22.5億美元注資中芯南方,標志著國家意志核心主導中芯國際未來發展方向。同期工信部總經濟師周子學成為中芯國際董事長,公司從股權結構理順到運營目標調整,再次堅定創始人張汝京博士為打造“中國第一芯”的初心。
2017年梁孟松博士加盟中芯任聯席CEO,公司重回先進制程追趕行列。梁博士畢業于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其導師胡正明教授正是Finfet技術發明者。梁博士2003年曾幫助臺積電優先攻克130nm“銅制程”技術難關,2014年再度幫助三星優先攻克14nm技術,可謂戰功顯赫。此次加盟中芯國際,僅300天幫助公司順利突破14nm工藝關鍵節點,并且順利推進N+1/N+2工藝的研發,開啟對14nm及以下先進制程的追趕,重燃國人“中國第一芯”的希望。雖然公司跨越了20nm制程節點,在14nm及以下制程經驗積累仍然有所不足,工藝提升之路仍舊任重而道遠。
2020年中芯國際營收重拾增長態勢,毛利率顯現改善。近三年來營收保持相對穩定,基本維持在200億人民幣以上,20Q1受益國產替代的市場擴容機會,增速高達37.83%。預計隨著14nm量產進程的加速,以及國內下游企業轉單,今年營收有望實現高速增長。2019年下半年以來,中芯國際在28nm以上成熟制程維持較高景氣度,產能利用率得到持續提升,銷售毛利率2019年觸底反彈。20年Q1公司收入為64.01億元,同比增長38.42%。晶圓出貨量折合成8英寸為140.67萬片,同比增長29%;銷售毛利率回升至25.81%,預計隨著14nm先進制程的放量,銷售毛利率將持續上行。Q1扣非后凈利潤為1.42億元,相比2019年同期-3.29億元,實現盈利。公司指引2020年Q2收入環比增長3%-5%,收入區間為65.93億元~67.21億元,同比增長21%~23%,持續高增長。
中芯國際擁有7個廠區,國產替代需求驅動產能擴張穩步推進。目前公司在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擁有多個8英寸和12英寸的晶圓廠,截止20年Q1,月產能高達46.6萬片/月(約當8英寸)。其中先進制程14nm產能已建設月產能6000片/月,良率高達95%以上,預計2020年度將達到1.5萬片/月。隨著中芯南方的順利投產,完工后14nm月產能可擴張至3.5萬片/月,極大地滿足國內Fabless廠商對先進制程的需求。國產替代浪潮下,以華為代表的國內廠商基于產業鏈安全可控,逐步轉單中芯國際。公司產能利用率持續攀升,持續維持在98%以上,景氣度明顯上行。
責任編輯:馬婕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