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顧慧君、 陸勝斌
7月以來,A股各主要指數放量快速上漲后,近兩個交易日有所調整(見圖1),高漲的市場情緒開始搖擺:這是股市的正常調整(意味著上車),還是牛市結束的前奏(意味著下車)?
下面,和大家分享我們的觀點。
從歷史看,牛市的路都是曲折的
我們來看最近的兩輪牛市。第一輪是從2005年的7月至2007年的10月,上證綜指從998點一路攀升到6124點,但從圖2可以看出,在這一輪牛市中,上證指數至少經歷了4次比較明顯的階段性回調。第二輪是從2014年的7月到2015年的6月,上證綜指從1990多點上漲到5178點,期間也經歷了程度不等的多次調整。
綜合歷次牛市的數據,這兩個交易日的小幅調整,更像是市場快速上沖后的正常回調。
這一輪牛市的特點和根基
當前的市場是不是牛市,答案是毫無疑問的,從各項技術指標看,當前市場至少是一個技術性牛市。從各個指數(圖3)和行業(圖4)的漲跌情況來看,這一輪牛市的結構分化特征非常明顯,但7月以來先前表現較弱的指數和行業有較為明顯的補漲。
從圖3可以看出,7月之前A股各主要指數的漲跌差異很大,表現最好的是創業板指,表現最差的是上證綜指,7月以來表現較弱的指數有補漲,但綜合今年以來的情況看,A股指數的分化還是比較明顯,成長風格明顯占優。
再來看行業,從圖4可以看出,今年以來表現最好的行業是醫藥生物、食品醫療、電子和計算機,7月以來補漲最為明顯的是非銀、有色和國防軍工。
回顧2017年至今的A股走勢,有兩個非常清晰的主線:一個是價值發現,另一個是科技走牛。兩條主線帶動消費股、科技股和醫藥股(綜合了消費和科技兩大元素)輪番上漲。
消費股上漲的底層邏輯是非常堅實的,隨著居民財富的累積,消費代替投資成為驅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2017年我國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消費領域的龍頭公司體量大、成長快,盡享市場的紅利,但在彼時的A股,這類公司的價值并未被充分發現。隨著A股的雙向開放,越來越多的外資開始配置A股,具有全球比較優勢且價值被低估的消費股雀屏中選并帶動內資跟投,消費股迎來估值和盈利的戴維斯雙擊,一路上漲。
科技股的上漲是另一個故事,科技股上漲是政策紅利(以科創企業為重點扶持對象的資本市場改革)和工程師紅利共振的結果。
7月A股快速上漲使得市場發展的主線有了一些變化。7月份A股快速上漲的驅動因素之一是寬貨幣,A股如舟,資本似水,水漲則船高,資金涌入導致A股估值提升、“水牛”成形;另一個因素我們認為是政策層面的,證據就是以券商為代表的非銀金融的迅猛補漲和科創板、創業板的持續上漲。因此,本輪的牛市是一個政策市,也是一個資金市。
后市展望:注意“點剎”效應
市場當下最關心兩個問題:一是后市如何走,是快牛、慢牛還是不牛了?二是市場的主線是什么?是否有風格上的轉換?是消費股、科技股、醫藥股的風繼續吹?還是金融股、周期股的春天到了?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我們認為無論從資金還是從政策方面看,都無法支持快牛,更可能是一個進二退一的慢牛格局。
從資金方面看,10年期國債利率在二季度初期曾有短暫的快速回落,跌入2%-2.5%的區間,后又明顯回升,我們預計三季度將在2.6%-3.1%這個區間震蕩,顯示央行在貨幣寬松方面非常謹慎。
從復工復產以及經濟復蘇方面看,因為疫情的有效控制、醫療物資出口和報復性消費等諸多積極因素的影響,經濟V型反彈,但三季度經濟復蘇會面臨一些結構性因素的制約,復蘇的勢頭可能會趨緩。
最后是快牛并不利于資本市場改革的有序推進和改革目的的達成,一旦市場出現快牛的苗頭和趨勢,監管層將會通過“點剎”的方式給予有力的提醒,上周證監會對配資出手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當前的宏觀環境可用“寬信用、低通脹、強改革”來形容,這種市場格局比較有利于成長股和券商等特定行業的金融股。與此同時,新冠疫情的發展仍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加上之前基金在消費股上抱團非常明顯,業績確定性比較強的消費股可能仍會受資本的追捧。
(本文作者介紹:宏觀、行業及個股的走勢分析,大類資產配置。)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