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羅德投資:新冠疫情后是否會出現通脹?

施羅德投資:新冠疫情后是否會出現通脹?
2020年06月19日 11:11 新浪財經

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線索Clues | 理性投資 

  施羅德投資(Schroeders)的投資專家們近期就新冠疫情是否影響通脹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其中形成了預判分歧,兩種不同觀點的持有者也對投資機會進行了展望。以下為《線索Clues》對觀點的摘錄:

  新冠肺炎疫情后是否會出現通貨膨脹?

  投資評論員David Brett

  新興市場債券及商品主管Abdallah Guezour與首席經濟師Keith Wade討論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通脹前景。

  Abdallah認為新冠疫情后將可能會出現通脹,并解釋為什么通脹有機會在未來5年內升至4-6%。

  而Keith則認為不會出現通脹。他的觀點是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將使需求維持受壓,從而帶來通縮的沖擊。

  無論如何,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為投資構成很大的影響。

  Abdallah Guezour認為將會出現通脹的依據:

  未來兩三年出現通脹升溫的可能性有多高?

  受三大因素影響,通脹在未來兩三年內卷土重來的可能性已大幅上升。

  首先,目前全球各地均史無前例地實施大規模的貨幣和財政寬松政策,相信會加快形成通脹壓力。各國央行的印鈔量急劇上升也已導致全球貨幣供應創下歷史性升幅。

  其次,新冠疫情封城措施讓供應進一步受到打擊。這意味著全球化趨勢將會放緩,甚至倒退,通脹效應也很可能隨之而來。

  第三,在商品市場長期熊市和油價暴跌過后,供應方面正經受著嚴重的打擊。若有跡象顯示需求恢復正常,商品價格便將從目前的歷史低位回升。

  哪些地方會率先出現通脹?

  一些貨幣本已嚴重貶值的國家將有可能是最先出現通脹的地方。

  此外,美國也有可能開始出現對通脹的恐慌。美元近年來的廣泛強勢具有通縮作用,但以往支持美元的利率和經濟增長差異已逐漸消失。

  美聯儲將美國財政赤字轉化為發行貨幣。美國在財政及經常賬戶方面的“雙赤字”已逼近今年國內生產總值的20%。美元弱勢將在美國乃至全球各地產生通脹效應。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量化寬松與全球金融危機時有什么不同?

  現在的量化寬松是各央行通過購買長期證券(如債券)去增加貨幣供應,以及鼓勵借貸和投資。這與全球金融危機后實施的量化寬松有所不同。

  由于現在印發的鈔票將直接為政府開支和銀行借貸提供資金,美國工商業貸款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并未出現持續大幅增長。因此,我們相信這次量化寬松也將影響到實體經濟。

  另外,本輪的量化寬松也采取開放的形式進行,而且覆蓋的范圍頗為廣泛。數個新興市場甚至已開始實施某種形式的量化寬松。這些政策均在短期內產生通脹效應。

  通脹將會升至什么水平?

  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加權消費物價指數通脹率持續處于2-4% 之間, 并可能在未來三年內升至4-6% 的水平。事實上,通脹回升的初段或會對全球經濟復蘇有利。

  在時機仍未成熟的情況下,各國央行和政府都不會過早恢復正常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然而,當市場因為全球各地的財政赤字大幅增加而開始對通脹感到恐慌,或對財政危機作出反應時,各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最終也只能恢復正常。

  Keith Wade認為不會出現通脹的依據:

  為何通脹不會上升?

  目前的沖擊可能會帶來極強的通縮作用。受封城措施的影響,需求持續暴跌,價格也因此下跌而不是上升。

  石油行業是最極端的例子。該行業的需求已下跌了約三分之一,而油價也出現了暴跌。近期世界各地的通脹數據均處于較低水平。其中,美國的核心通脹出現了破記錄的跌幅,而整體通脹率也大幅下跌。

  缺乏需求的情況將迫使企業下調產品價格,甚至有不少產品根本無法賣出。隨著經濟開始重啟,情況將會改善,但我們認為企業仍需要大幅降價促銷,因此短期內的通脹將維持在較低水平。

  為了對通脹進行模型分析,我們對經濟體系中過剩的產能(產量缺口)進行觀察,并發現因為疫情而實施的封城措施已造成大量產能過剩。

  隨著經濟復蘇,人們將會返回工作崗位,但各國取消封城措施的步伐仍非常緩慢,意味著經濟復蘇也將以漸進形式推進。經濟并沒有像人們在疫情初期的預期那樣迅速反彈。

  我們認為產能過剩將會持續,并于2021年甚至2022年前對通脹帶來下行壓力。

  在缺乏通脹甚至通縮的環境下會有什么副作用?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貨幣供應增加的情況可以反映一些因為缺乏資金周轉而即將面臨倒閉的企業正在進行貸款。

  這些企業借貸并不是用在可以帶來通脹的開支或投資上。這有可能會出現通縮的問題。

  若在借貸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出現通縮,實際的債務負擔便會增加,從而對經濟活動構成負面影響。

  經濟能否在無通脹的情況下復蘇?

  長遠而言,驅動經濟活動的并不是通脹,而是像創新及科技這樣的結構性趨勢和人口結構的轉變。

  例如,各國將會因為此次疫情而增加醫療保健開支,而創新、科技及招聘也將會增加,并成為經濟增長的來源。以上種種已在人口老化不斷加劇的帶動下而需求增長。

  受封城措施影響,云辦公技術、云會議、云購物等將會出現進一步增長。

  由不同事件帶來的創造性破壞是典型的經濟活動進程,意味著部份職位將會消失,但經濟將會重組,讓資源可以重新分配到具增長潛力的領域。

  然而,我們很難預測需求將會來自哪里。

  這對投資會意味著什么?

  在通脹的環境下,哪些資產、行業或地區或會受惠?(Abdallah Guezour)

  參考以往的歷史,黃金的表現通常會在通脹升溫的時候較好。商品出口國的貨幣、各商品行業及資源股也會取得較好的表現。

  新興市場(特別是有望從商品價格上升中受惠的國家)的高收益債券及股票也可能受到潛在的通脹升溫支持。

  由于個別商品現在的價格相當低,加上普遍投資者的持有量均低于正常水平,因此,即使全球需求只是輕微回升也有可能讓這些商品的價格出現大幅上漲。

  政府債券有可能是最大的風險,因為個別已發展國家的債券收益率已跌至負數或極低水平,而回報上升的潛力也非常有限。即使經濟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放緩,這些債券在未來幾年似乎仍會出現較令人失望的表現。

  哪些資產行業及地區有可能在沒有通脹的環境下受惠?(Keith Wade)

  在低通脹或通縮的環境下,投資者或會希望擁有固定的利息收入,特別是政府債券這類避險資產。然而,債券收益率偏低正好反映著經濟環境疲弱。

  更廣泛來看,企業債券市場當中有部份投資級別(低風險)及高收益債券值得關注。

  投資者應將著眼點放在發掘較為穩健,以及能夠在逆境中取得良好表現的企業上。具增長潛力的領域包括科技、醫療保健及生物科技行業。

  不少公司將透過制造更多機器人、引入人工智能和減少人工操作等方式,務求可以讓供應鏈的穩健性有所提升。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主題是氣候變化。雖然這與新冠肺炎疫情問題截然不同,但我們關注的是那些能夠在通縮環境下維持增長及開支的板塊。氣候變化將會吸引大量投資。發掘主題是關鍵,而能夠準確定位的優質企業將可從這些投資中受惠。

  這些變革或會限制新興市場之間的某些交易。這些交易一般都較依賴全球市場。與其采取地區或地域策略,我認為更好的辦法是以微觀策略發掘企業。

 ?。?a href="http://whmsebhyy.com/global/clues/" target="_blank">線索Clues / 李濤)

  ??編輯精選:

  施羅德:資金面寬松下債市調整的原因

  富達國際調查:疫情對商業活動的影響將在10個月內消退

  康橋匯世:保持風險資產中性頭寸而非追漲

  洛克菲勒資本管理:“后封鎖-前疫苗”世界的受益者

  尚恩投資:新冠疫情沖擊可能導致通脹爆發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濤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6-23 迪威爾 688377 --
  • 06-22 捷安高科 300845 17.63
  • 06-22 天智航 688277 12.04
  • 06-19 皖儀科技 688600 15.5
  • 06-19 勝藍股份 300843 10.01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