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從馬斯克收購推特,到馬斯克將推特正式更名為X,馬斯克的“X全宇宙”已初具規模。
特斯拉是電動能源汽車公司;SpaceX用于探索太空;Boring Co.用于開鑿隧道;Neuralink用于研究腦機接口;推特用于人際交流;xAI用于開發通用人工智能。
推特新任CEO Linda Yaccarino也正式宣布:“X是無限交互的未來形態——以音頻、視頻、消息、支付/銀行為中心——創建一個創意、商品、服務和機會的全球市場。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X將會連接我們所有人,在這方面,我們才剛剛處于想象的起點。”
人們關于馬斯克的疑問還有很多,他的眾多創新想法還在路上——特斯拉的FSD(全自動駕駛系統)何時進入中國市場?推特未來會否毀在馬斯克手中?xAI真的能夠幫助人類了解宇宙真相嗎?......
所以現在顯然還不是對馬斯克的人生成就做總結的時候,但在9月12日面世的620頁的《埃隆·馬斯克傳》將是幫助世人理解這位傳奇人物的一個重要注腳。
這本傳記是馬斯克本人親自參與并公開推薦的傳記,由著名傳記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操刀,耗時兩年貼身參與馬斯克的生活、工作,并采訪了馬斯克身邊的250個人。除了這些,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這位曾經為喬布斯作傳的人,如今又給馬斯克作傳,他筆下的兩個傳奇天才的人生軌跡、個人成就的對比無疑是最大的話題。
但從一個傳記寫作者的角度,艾薩克森認為馬斯克是接近喬布斯的,他們都是這個時代迷人和爭議的創新者。
1.喬布斯vs馬斯克,天才的成長軌跡
喬布斯與馬斯克兩人在個人經歷上是存在驚人的相似之處的,他們的原生家庭都存在裂痕。
喬布斯的父母大學期間年少相愛,他的母親喬安妮未婚懷孕,但二人的婚姻因他的父親錢德理來自敘利亞而遭女方家庭反對。由于未能結婚,二人在喬布斯出生前就打算將其交給別人收養。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猶豫后,他們同意把自己的兒子交給這個藍領家庭,條件是對方承諾會把兒子送入大學讀書。
喬布斯的父母在領養這件事上對喬布斯很坦率,他很早就知道自己是領養的,不過他并不明白這個事情的含義。一直到六七歲的時候,街對面的一個女孩的一句話才像閃電一樣擊中了他: “這是不是說明你的親生父母不要你了? ”喬布斯大哭起來,跑回家問父母。 他的父母很嚴肅地盯著他的眼睛,一字一頓地說:“不是這樣的,我們是特別挑中了你。”
但是被遺棄、被選擇、很特別,這些概念仍然成為了喬布斯的一部分,也影響了他對自己的看法。
而馬斯克則要與父親給他留下的心魔斗爭。父母結婚后,父親埃羅動輒就要對母親梅耶拳腳相向,對三個孩子也是體罰加語言暴力,經常因為一點小錯而罰站,伴隨著父親埃羅的暴怒狂吼一站就是幾個小時,不準喝水不準吃飯,更不準動。 父親語言的羞辱給年幼時的馬斯克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陰影,即使成年后也無法擺脫,他對痛苦的閾值變得非常高,他的情緒會在激情四射和麻木冷漠中循環往復,偶爾還會陷入類似雙重人格的“惡魔模式”。
喬布斯和馬斯克在少年時期也都有過被人欺辱的經歷。
喬布斯讀六年級的中學很亂,校園霸凌現象很嚴重。作為一個智商過人、有點兒社交障礙、比同學小一兩歲的孩子,喬布斯經常被欺負。七年級上到一半時,他給父母下了最后通牒:轉學,不然就輟學。他的父母很為難,當時他們家勉強能夠收支平衡,但最后他們還是滿足喬布斯的要求。
而馬斯克從小生長在南非。他成績好,但不愛說話,經常發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身材又相對矮小,這樣的馬斯克對于那些頑皮的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玩具和欺負對象。他在初中和高中一直挨打,甚至有一次被打到進醫院,直到幾十年后還在因為那次挨打而做鼻子修復手術。馬斯克被霸凌的經歷直到后來他身高激增到6英尺才結束,那時的他身材像一頭熊,還學會了柔道。
同樣,喬布斯和馬斯克似乎也都對于傳統的學校教育提不起興致。
喬布斯到Reed College(里德學院)上了六個月學就退學了,但仍混跡于各教室旁聽。主要原因是他覺得沒有學到什么有用的東西,或者是說不能隨心所欲地按他自己的愿望去學習,他對必須要按照學校的教學大綱和畢業要求去學很不爽。另一個原因據說是內心感到非常的愧疚,因為他的養父母在領養他的時候曾經對他的生母承諾將來讓他上大學。他們沒有食言,不惜賣房付了高昂的學費。
馬斯克是個好學生,但不是耀眼的大學霸。他似乎打定主意不在他認為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投入精力,所以他的數學和物理全部是A,而其他學科的老師對他的評價是“耽于幻想”。馬斯克倒是完成了本科的學位,他在著名的藤校賓州大學拿了雙學位(物理和經濟學),后來入學斯坦福攻讀材料科學和物理的博士的,但沒兩天他就選擇退學了。退學的原因是他認為“大多數博士文憑沒有實際意義,能對現實世界產生價值的鳳毛麟角”。
那時的馬斯克已經構思出了能真正影響人類社會的三個東西——互聯網、可持續能源和太空旅行,并且必須放下一切趕上這波互聯網大潮。
喬布斯和馬斯克兩人的創業都是白手起家,從garage(車庫)或studio開始,這是真正的硅谷風格。而且兩人為了達成目標都有一副厚臉皮。
喬布斯在高中一年級的時候,準備做一臺頻率計數器,需要一些惠普制造的零件,于是他直接給惠普CEO打電話,他從公開電話簿上找到了惠普CEO的電話,接通后并且聊了20分鐘,之后他得到了想要的零件。
馬斯克更離譜,他和弟弟搬到加拿大后,經常一起讀報紙,然后各自選出報紙中最有趣的人并給他打電話約午餐,有一次他們選中了加拿大豐業銀行的高管尼科爾森,他還是一位擁有物理學碩士和數學博士的工程師。馬斯克兄弟倆花了6個月的時間才和這位大忙人湊上了合適的時間,兄弟倆為此坐了三個小時的火車準時出現在會面的地點,聊了哲學、物理學和宇宙的本質。事后證明這次會見意義深遠,不僅讓馬斯克獲得了銀行的暑期工作計劃,還給他們后來的創業發展建立了非常重要的人脈關系。
2.喬布斯vs馬斯克,天才的現實扭曲力場
在最近的一次關于《埃隆·馬斯克傳》的分享活動中,沃爾特·艾薩克森分享了在近兩年與馬斯克接觸后,他所理解的喬布斯和馬斯克之間相似之處與區別之處。
“他們最大的相似之處是他們都非常專注、執著和充滿激情,但在某種程度上缺乏同理心。”
當喬布斯回答艾薩克森“為什么有時對他人會如此刻薄苛刻?”時,他說對于普通人而言,善待別人、對別人友善,希望他們喜歡你,這是一種自我中心的態度,但是他在經營一家大型企業,如果他試圖對面前的人友好,這可能意味著可能會有一千名企業中的員工因為自己只是想取悅和被面前的人喜歡而受到傷害。
當艾薩克森問馬斯克同樣的問題時,馬斯克也做了同樣的回復。他說,同理心是一種美好的品質,但在商業中并不適用,在多項選擇中并不適用,在經營一家公司中并不適用。有時候,你必須堅決果斷。
此外,喬布斯和馬斯克還有一點相似之處在于令人難以置信的‘現實扭曲力場’。現實扭曲力場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這個能力最早出自電影《星際迷航》,特指外星人用精神力量來構建世界。然后,在Andy Hertzfeld的《Revolution in The Valley》一書中,第一次被用來形容喬布斯所具有的超乎尋常的讓對方同意自己的能力。
喬布斯推動人們,讓他們抓狂,使他們分心。他會罵別人是狗屎,可一旦別人證明自己是對的,喬布斯就絲毫不介意親口吃下“狗屎”。
在1981年,Mac的軟件開發主管和喬布斯討論開發排期。喬布斯要求Mac必須在1982年初上市,因此所有軟件必須在1982年年初之前搞定。軟件開發主管知道這工作根本完不成,但是沒人能說服喬布斯,因為喬布斯根本不接受任何更改日期的提議。
當Mac團隊的成員們陷入喬布斯的現實扭曲力場時,他們就好像被催眠了一樣。如果現實與喬布斯的意愿不一致的話,他就會忽略現實。
喬布斯的世界觀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他二元的分類體系,換言之,他采用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人要么就是“覺悟的”,要么就是“飯桶”;人們的工作成果要么是“最棒的”,要么就是“完全的垃圾”。
他也很會“忽悠”工程師,為了能夠讓Mac的開機時間縮短10秒鐘,他就跟負責人Larry說,假設Mac能賣出500萬臺,那么一年下來就可以給用戶節省幾十輩子的時間,等于“救”了幾十條人命。
馬斯克像喬布斯一樣,他真的不在乎他是不是在工作中冒犯了誰,嚇到了誰,只要他能推動他們完成任務——完成那些他們最開始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可以了。從2015 年開始,他就說特斯拉在年底之前會準備好,spacex會發射火箭去火星探索。如果沒有這種激情,我們就不會發射 Starship ,我們就無法進入太空,也無法讓電動汽車變成現實。
在spacex開始生產第一批灰背隼發動機時,馬斯克經常質問工程師“為什么你的發動機要花這么多錢?”“為什么需要花這么久,完成時間必須提前一半”馬斯克堅持設定各種不切實際的最后期限,即使在沒有必要的時候也是如此,比如他會命令大家在幾周內為還沒有建成的火箭發動機搭建試驗臺。馬斯克反復告訴所有工作人員:“服從與狂熱的緊迫感才是我們的工作原則。”
在我的書中,每個在馬斯克身邊工作的人都說,他把我逼瘋了,但他也讓我做了我以前不知道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至于喬布斯和馬斯克最大的區別,艾薩克森認為是對制造的追求。
喬布斯每天都會和艾薩克森一起走進 Jony Ive 的安全設計工作室,那個位于庫比蒂諾的一樓房間,喬布斯會親自參與每個設計的細節,確保 iPhone 的邊緣弧度符合他的要求,然后他把這些設計交給中國的其他人去制造,他甚至從未來過蘋果在中國的工廠。
而馬斯克的偉大之處在于,他知道制造無法外包。為了對產品擁有從頭到尾的控制,你必須建造工廠。如果你建造工廠,并將設計師的工作臺放在裝配線旁邊,你就能夠每小時都進行創新,親自看到制造過程的運作方式。他認為過去 30 年美國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把制造業外包了,因此對創新沒有近距離的感觸。所以他泡在裝配線上的世界比他在設計室里的世界還多。
而馬斯克具備這種感觸,他關心制造業,并且他認識到真正的創新只有當你親自參與其中時才能實現。就像他所說的那樣,他把他的辦公桌放在裝配線旁邊,這樣他就可以親自參與其中。他會在凌晨3點的時候走在組裝線上,查看每一個組裝環節和問題所在,并有時會非常嚴厲且不近人情地告訴他們,你們立刻必須解決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問題,但這就是他將實現火星計劃的方式。
3.喬布斯vs馬斯克,藝術家vs鋼鐵俠
艾薩克森認為,在創業和創新方面,喬布斯更像一位藝術家,追求產品設計的極簡。不管是麥金塔電腦,還是蘋果手機,他希望讓用戶能輕松自如地使用,比如他否定了手寫筆輸入方案,堅持人的手指就是最好的“手寫筆”,以至實現觸摸屏的創造;比如他實現讓傳統通訊、音樂、上網一體化,顛覆了整個手機行業。
所以喬布斯定義蘋果的成功說:“在蘋果的 DNA 中,僅靠技術是不夠的。技術與文科結合,與人文學科結合,計算機應該是完美的,就像一件藝術品。” 他認為這種交集處有種魔力,是蘋果與人產生共鳴的原因。在這一意念的驅動下,喬布斯希望蘋果做的不僅僅是個產品,而是藝術品,是能表達自己的藝術品。
喬布斯的目標從來不是狠狠的賺一筆,而是做出最好的作品,甚至比最好的更好一點,追求能讓產品達到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的品質。
馬斯克則更像一位人類拯救者——“鋼鐵俠”,他考慮得足夠長遠,并不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人,他不是以盈虧表為出發點驅動自己的行動,而是從人類使命的角度出發再順便解決企業盈利。
畢竟馬斯克開始進入電動汽車領域時,恰好就是通用汽車剛剛退出電動汽車業務時,因此他的動力來自使命,而這些使命是史詩般的,非常巨大的。比如,如果人類要保持意識,我們就必須成為太空族;如果能源要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使用電動汽車、太陽能和電池的混合方式。
當艾薩克森最初聽到他談論這些史詩般的使命時,以為這只是他在播客或者為團隊做鼓舞士氣準備的演講內容。但是隨著他們相處的時間越長,越了解馬斯克,他就越相信這些確實是他的動力因素。
馬斯克作為企業家的有趣之處在于,他在實踐過程中學習,并思考如何將使命變為一個業務。
例如,他建造火箭最終是為了將人類送入太空,但他也意識到,我可以建造通信衛星,把互聯網業務中的 5% 拿下來,那將是NASA預算的10倍。這樣就能為我登陸火星的使命提供資金;同樣,當他做了Roadster(特斯拉的第一款電動跑車)之后,他開始計劃做大規模市場的汽車,并將特斯拉太陽能和特斯拉能源納入其中;同樣,對于Neurolink( Neuralink )項目,他想將我們與機器連接起來,但他通過一個中間步驟發現,那些癱瘓或患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人可以使用這些芯片來繞過脊髓或系統中的故障,這樣,他們就能夠重新使用他們的手臂或者眼睛。
因此,他以使命為出發點,然后找到一種盈利模式。
此外,馬斯克對于工作和生活的態度也非常有意思,他把他所有的房子都賣了,現在租房子住,出差的時候經常住朋友家里。
沃爾特·艾薩克森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照片,曝光了馬斯克目前所居住的簡樸二居室房子的內部陳設情況。并寫道“2020年,馬斯克決定賣掉他的五套豪宅,并把位于得克薩斯州博卡奇卡的一棟簡樸的兩居室房子作為他的主要住所。我們在那里見面,他會坐在這張木桌旁打電話。”
有人曾經問馬斯克為什么已經 51 歲了但是還在工作?確實有很多人做公司、賺錢,目的就是為了可以盡早退休,但目前來看馬斯克似乎完全沒有退休的意思,估計會工作到最后一刻。畢竟他想做的都是改變世界的事情,能夠幫助人類移民到其它星球,能夠徹底改變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不管我們覺得這些想法在十幾年以前甚至在今天,是多么不靠譜或者異想天開,但不可否認的是,偉大的夢想真的是最好的驅動力,而且他最終居然都成功了。
對于這個迷人和備受爭議的創新者,艾薩克森為我們撕開了一個近距離觀察的切口。就像上文中所說那樣,現在還不是對馬斯克的人生做總結的時候,但即將在9月12日出版的620頁的《埃隆·馬斯克傳》將是幫助世人理解這位傳奇人物的一個重要注腳。
(文中部分資料整理自沃爾特·艾薩克森在Twitter上與Ross Gerber共同參與的一場分享會內容)
【圖書推薦】
內容簡介:埃隆·馬斯克,如今全球引人注目、富有爭議性的創新企業家,他善于突破常規,引領全球進入電動汽車時代、私人太空探索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還將推特收入囊中。
兩年來,著名傳記作家艾薩克森形影不離地跟訪馬斯克,參加他大大小小的會議,與他一起走訪工廠,深度采訪了他本人,以及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前妻和對手。他以無比近距離的觀察視角,揭開了馬斯克這個矛盾人物的神秘面紗,其中有蕩氣回腸的勝利,也有跌宕起伏的亂局,令人拍案稱奇。這些故事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個在馬斯克心底驅使著他的惡魔,是不是也是推動創新與進步所必需的呢?
責任編輯:王永生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