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利率3.45%(單利)起,最高可貸100萬元,最長可貸60個月。”近期,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在公眾號上發出新春消費貸營銷推文,借低年化利率、高可貸額度大力招攬客戶。
事實上,正值歲末年初銀行傳統“開門紅”階段,多家銀行推出高額消費貸產品,從“卷”利率向“卷”額度蔓延。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與以往“控額度”在30萬元以內不同,這些產品營銷的貸款額度可上浮至100萬元,主要面向各類房貸客戶、新市民、優質單位員工等。而部分銀行還可辦理房抵消費貸,在房產等抵押物“加持”后,額度最高可達500萬元。
不過,要“頂格”借貸百萬額度并非易事。上述產品大多對收入、單位情況、名下資產設有門檻,符合條件才能借到高額貸款。
“降低貸款利率、提升可貸額度本質上是‘薄利多銷’的行為。”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銀行升額度背后,經營壓力正日漸顯現,而消費貸成為銀行在貸款端“回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消費貸額度高至500萬元
2023年年底的消費貸利率大戰還未落下帷幕,不少銀行已經開啟新一輪營銷戰,這一次的重點放在了“卷”額度、拉長期限。
江蘇銀行近期上線“卡易貸”,客戶憑信用線上申請,授信有效期內線上借款,最高100萬元,借款期限最長3年,年化利率3.18%起(單利)。該產品是在近期經歷了快速迭代,門檻逐漸放松。2023年11月,該行客戶經理力推的還是一款“消費隨e貸”的產品,最高額度30萬元,年化利率為3.68%(單利)起。2023年11月底,江蘇銀行“卡易貸”產品初步上線,最高額度升為100萬元。但彼時該產品年化利率仍為3.68%(單利)起,且客戶經理當時強調需該行房貸客戶才可參與辦理。而近期,這一產品門檻進一步放寬。據客戶經理介紹,目前不是該行房貸客戶也可辦理這款產品。
無獨有偶,農業銀行廣州分行則在近期推出“新市民個人信貸服務專區”,消費貸額度最高100萬員,貸款期限最長5年,貸款利率年化最低至3.45%(單利)。主要針對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上市公司、國企等優質單位員工;農行房貸、貴賓、代發工資客戶。
而如存在抵押物,則消費貸額度上限還可進一步上浮。中國郵儲銀行在某地推出的“常享貸”,面向個人客戶提供消費類貸款,無需營業執照,年化利率低至3.5%(單利),額度高達500萬元,貸款期限長達10年。
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工商銀行、江蘇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均推出高額消費貸產品。
不過,相比產品發行端的火熱,客戶對高額消費貸仍然沒有動心。廣州一名客戶安安(化名)告訴記者,雖然自身資質符合高額消費貸的標準,但消費貸本身使用范圍有限,自己并沒有那么高的消費需求。因此雖然最近頻繁接到營銷電話、短信,但她還是在觀望。
“圈選的基本都是優質單位人群,比如醫生、老師、公務員等,但這類人群往往在消費層面較為保守。”華南某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這類產品目前實際“頂格”借貸的較少,營銷噱頭意義更大。
風控要求如何滿足?
消費貸額度突漲至百萬級背后,如何確認借貸者資質?記者注意到,上述高額消費貸款均設置了門檻,有著嚴格的貸款條件,僅極少數客戶可以滿足資質要求。
以江蘇銀行為例,記者以借貸者身份咨詢江蘇銀行深圳某支行,該行客戶經理介紹,此前江蘇銀行卡易貸最高100萬元的上限僅針對房貸在江蘇銀行的客戶,額度根據房貸剩余的殘值來確定。不過,目前門檻已放寬,并不一定需要房貸在江蘇銀行。稅后工資、名下資產、負債符合要求也可申請高額消費貸。“如名下沒有房產,估計只能貸30萬元以下,具體要以審批為準。”她表示。
上述江蘇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即便申請成功百萬消費貸,也不能一次性發放,目前行內一次性支付最高額度是30萬元。按照這一規則,100萬元需要分3筆30萬元、1筆10萬元,總共4次發放完畢。
無獨有偶,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推出的消費貸也有明確限制條件。據工作人員介紹,該消費貸產品的服務客戶范圍包括新辦理建行住房按揭貸款客戶、優質單位員工、公積金繳存客戶。“只有指定單位名單中的客戶可以最高做到百萬額度,大部分客戶只能做到30萬元以內。”他進一步介紹。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部分消費貸額度、期限幾乎正好卡在監管規定的“上限”。從期限來看,根據原銀保監會去年1月發布的《個人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個人貸款的期限應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用于個人消費的貸款期限不得超過5年,用于生產經營的貸款期限一般不超過5年,對于貸款用途對應的經營現金流回收周期較長的,可適當延長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10年。
在額度方面,北京、廣州等多地監管部門此前曾要求,銀行原則上不應發放金額超過100萬元或期限超過10年的個人綜合消費貸款。
“一般而言,信貸產品上線前會進行內部評估,如果風險太大則很難通過。”一名華南銀行業人士稱,目前這類高額消費貸風險相對可控。一方面,雖然看似申請額度較高,但并非“人人可得”,在實際申請過程中銀行設置了較高門檻。另一方面,這些貸款產品大多是“開門紅”階段的限定產品,整體發放規模有限。
銀行求貸心切
有業內人士認為,高額消費貸背后,銀行正試圖通過“以量補價”等方式“內卷”求貸。
進入2024年,銀行信貸供給“訴求”整體較大。此前還貸沖擊波下,銀行房貸業務規模縮水。據記者統計,2023年上半年,國有六大行的個人住房貸款合計減少2057億元,而2022年合計增加4049億元,2021年更是合計增加24843億元。
消費貸則成為銀行“回血”的重要手段。央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居民部門貸款新增2221億元,同比多增468億元,其中新增短期貸款擴大至872億元,為居民信貸主要支撐,主因或與年末銀行在信貸需求偏弱的背景下通過短期消費貸沖量有關。
展望2024年,消費貸被市場寄予厚望。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戴志鋒指出,銀行業增量主要由新興產業、基建、消費類貢獻,短期內地產類(開發貸、按揭)貢獻仍弱。短期看,預計明年優質客群的銀行自營消費貸增速或慢于今年,下沉客群的消費貸將繼續發力,預計2024年新增狹義消費貸款規模約2萬億元。
而在消費貸內卷額度、利率“跑馬圈地”的同時,有專家提示要關注貸款資金流向。
“無論對金融機構還是互聯網平臺而言,信貸資金流向、用途的監控都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應將虛構貸款用途、挪用信貸資金的行為納入征信系統,提高借款人違規成本,從源頭上遏制個人消費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股市等。金融機構可以適時建立灰名單、黑名單等制度。同時,金融管理部門應加快金融科技應用。
董希淼進一步補充,建議對金額20萬元以下的個人消費貸款或個人經營性貸款,只做負面清單的約束,對貸款用途和流向不作具體規定,借款人無須事前或事后提供用途證明等材料,進一步激發居民有效融資需求。(實習記者鄒政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