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國民經略 ,作者凱風
從“搶口罩”到“搶菜”再到“搶藥”,三年一個輪回。
01
新冠疫情,正在進入“最后一程”。
隨著國二十條、新十條的先后落地,全民核酸、行程碼乃至健康碼正在退出歷史舞臺,如今,就連“無癥狀感染者”數據也將不再公布。
隨著政策大轉向,各地陸續面臨第一波感染高峰。
據預測,北京、河北等地正在達峰,湖北、河南、廣東、四川、重慶等地次之,江蘇上海安徽等地則要等到1月之后。
無論何時達峰,囤藥需求都在防控調整的第一時間發生。沒有人會等到感染之后,才去倉促尋找藥物。
作為世界第二制藥大國,中國的醫藥企業之多、產量之高、產能之強均位居世界前列,幾萬人、幾十萬人乃至幾百萬人的需求都不是問題。
問題在于,搶藥的人群早已不是百萬級所能衡量,而這些需求也不是隨機分布,而是在短短的一兩周內集中爆發。
面對短期洶涌而來的“擠兌性”需求,即使再強的產能,都無法在短期內真正扭轉“一藥難求”的問題。
唯一的解決方案,只有將資源集中在藥物生產上,盡最大可能緩解供求矛盾。
對此,工信部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千方百計推動企業迅速穩產達產、擴能擴產”。
藥物供應,上升到“新型舉國體制”的層面,可見其重要性所在,也可見其難度所在。
02
在這場新冠攻堅戰中,誰是最大貢獻省份?
這是2021年各省市醫藥制造業規模排行:
可以看到,北京、江蘇、山東、浙江、廣東是我國醫藥制造業產業規模最為龐大的5個省份,基本都是制造業大省。
這其中,北京相對特殊,“第一”只是短期超越,不具備可持續性。
眾所周知,北京去年醫藥產業堪稱大爆發,最大的支撐在于新冠疫苗。
數據顯示,僅2021年一年,北京就生產了50億支新冠疫苗,而科興中維、國藥北生研兩家公司貢獻的產值就超過2300億元。
借助于新冠疫苗產能的巨量擴張,北京醫藥制造業產業同比增長2.5倍。然而,后疫情時代,新冠疫苗產業難以持續,北京醫藥產業開始向均值回歸。
今年前三季度,北京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出現腰斬,而醫藥產值規模也萎縮到2000億以內。
相比而言,江蘇、山東才是名副其實的醫藥大省,與其他省份明顯拉開差距。
在這一輪搶藥潮中,布洛芬、連花清瘟、對乙酰氨基酚堪稱網紅中的網紅。
除了連花清瘟出自河北之外,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的原料藥主產地都在山東和江蘇。
蘇魯兩省能成為醫藥制造大省,并非偶然,而是與其以化工產業為支柱的產業結構息息相關,而石化產業分別是山東、江蘇的第一大、第三大支柱產業。
醫藥與化工具有一定的產業協同性。卻不說藥物制劑離不開化學,而作為醫藥產業重要留言的原料藥,一部分來自于動植物提取,更大一部分就來自于化工合成。
因此,基于化工產業優勢、制造優勢和人才優勢,江蘇、山東都已構建了橫跨化學藥、中藥、生物藥、醫療器械、制藥裝備在內的全產業鏈條。
03
誰是我國第一醫藥強省?
產業規模之大,未必代表實力之強。從第一梯隊來看,哪些省份百強醫藥企業最多?
這方面,最權威的榜單當屬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歷年發布的“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依據上榜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而來。
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是耳熟能詳的大型藥企,如有巨無霸之稱的國藥集團,連花清瘟生產者的石家莊以嶺藥業,靠著布洛芬大放異彩的山東新華制藥,引進了復必泰的復星醫藥等等……
根據最新榜單,中國的醫藥百強企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山東以13家位居第一,北京、江蘇、浙江各有12家入圍,并列第二。
山東的醫藥產業覆蓋全省。
據了解,山東已分別在濟南、青島、淄博、煙臺、濟寧、臨沂、菏澤等建成七大醫藥產業集群,在淄博、威海、濟南、煙臺、青島、濟寧、泰安等建成七大醫療器械產業集群。
江蘇,拿下了兩個生物醫藥領域的先進制造業“國家隊”集群。
根據工信部先后發布的三批4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其中涉及生物醫藥領域的共有5個,江蘇一地就占了2個。
上海張江生物醫藥集群、深廣高端醫療器械集群、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蘇州市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集群,泰州市、連云港市、無錫市生物醫藥集群。
為“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貢獻了一己之力的河北,也是不折不扣的制藥大省。
河北也有5家企業榜單,且排名位居前列。如石藥集團、華北制藥、以嶺藥業等均躋身TOP40之列,總部均位于石家莊。
醫藥產業,正是石家莊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作為“共和國醫藥長子”、“抗生素發祥地”的石家莊,素有“華北藥都”之稱,醫藥產值一度位居大中城市之首。
在網紅歌曲《殺死那個石家莊人》里就有這么一句:
“傍晚六點下班換掉藥廠的衣裳,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幾瓶啤酒,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
如今,石家莊的制藥產業規模依舊不容小覷,但在以創新為主的生物醫藥的新賽道中,已經不復當日榮光,與上海、深圳、濟南、武漢等地已拉開明顯差距。
04
中國雖然已是世界第二醫藥大國,但與歐美仍有較大差距。
我國醫藥產業最大的優勢,在于原料藥、仿制藥領域形成的規模優勢,但在原研藥、創新藥以及高端醫療器械方面,差距依舊十分巨大。
這從2022 全球制藥企業 50 強(Pharm Exec Top 50)榜單就可見一斑。
且不說全球十大藥企巨頭無一來自中國,在整個榜單中,中國企業只有4家上榜,而美國、日本、德國分別是16家、7家和5家。
在50強榜單中,中國企業排在中下游:恒瑞醫藥(32)、中國生物制藥(40)、上海醫藥(41)、石藥集團(43)。
同樣,在世界500強榜單中,我國的生物醫藥企業數量,明顯少于美國,更面臨沒有龍頭引領的尷尬。
根據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我國共有4家企業躋身其中,分別是華潤、中國醫藥、上海醫藥、廣州醫藥。
這些企業多數都是業務多元的龍頭國企,且多是醫藥流通企業,并非以研發著稱。
與之對比,包括制藥、醫療機械、醫藥保健等在內,美國共有14家企業上榜,包括輝瑞、強生、默沙東等,多數都是研發強勁的創新企業。
所以,無論是應對短期“一藥難求”的需要,還是基于“健康中國”的長期戰略,中國的醫藥工業做大做強,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責任編輯:常福強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