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根據新華社消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5日至16日在京舉行,此次會議對2023年的經濟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會議強調,“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穩增長被置于更重要的位置。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會議部署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科技政策、社會政策五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在具體舉措上,從著力擴大內需、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等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其中有不少新提法,比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等等。
來看此次會議十大要點的全面解讀:
要點
1
穩增長:兩次提及“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 穩增長被置于更突出位置
會議強調,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二級巡視員、研究員張俊偉就此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表示,中央在年中推出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仍強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充分表明中央已經把恢復經濟總量平衡問題視作當前經濟運行的首要工作。
“可以預計,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中央將以更大的力度推動實現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張俊偉表示。
要點
2
財政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保持必要的支出強度
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就此,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明年財政政策的基調是“加力提效”,將力度和規模置于效果之前,體現出比今年和去年更強的穩增長取向。這意味著,明年財政支出力度將更大,赤字規模和專項債總和仍會保持一定強度,同時財政支出將保持一定強度,帶動總需求回升。
羅志恒預計,基準情形下,明年財政赤字率或突破3%,提高至3.5%左右,當年新增專項債額度可能在3.65萬億元左右。
“在操作方向上,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側重點會從投資拉動為主,逐步向以消費拉動為主轉變,以消費帶投資、促投資,形成消費、投資并重齊動的新發展格局。”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認為。
在張依群看來,加力提效的同時,財政政策也將更加注重兩個底線:一是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重點做好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提高地方政府債券投資的安全性、有效性,堅決打擊各種違規違法行為;二是兜牢民生底線,從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入手,充分發揮一次分配市場調節基礎作用,二次分配政府調節保障作用,三次分配社會調節善心善舉平衡作用,三次分配協同加力推進共同富裕。
“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主要是防范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羅志恒表示,近年來,伴隨減稅降費進行和疫情反復沖擊以及房地產持續下行,地方債務到期和付息壓力疊加,導致地方財政收支形勢矛盾,三保問題突出,影響了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進度。有必要提高國債規模和占比,再轉移支付給地方,借此逐步解決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
要點
3
貨幣政策:精準有力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加大力度支持小微、科創、綠色領域
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
記者注意到,本次會議中“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這一提法,與12月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一脈相承,區別于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的表述。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就此表示,這強調了貨幣政策的精準性。目前,實體經濟的問題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更多要靠結構性貨幣政策精準發力。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可以發揮穩定金融市場運行的功能。同時,小微、科創和綠色發展仍然是明年的主要支持方向,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需要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這些方面的信貸支持。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的提法與近年來貨幣政策“松緊適度”“合理適度”“靈活適度”等提法不同。他預計,明年貨幣政策力度將會加大,降準、降息等總量政策將會擇機推出,各種結構性政策工具也有望加量。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表明下一步階段貨幣政策將重點在“精準”和“有力”兩個方面下功夫,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精準”,就要突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定向“輸血”,實施精準滴灌,優化信貸結構。比如,引導金融機構發展科創金融、綠色金融,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的支持;落實《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薄弱環節的精準滴灌。
“有力”,應適時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為金融機構提供長期穩定的低成本資金,繼續向市場發出穩增長、擴內需的明確信號;繼續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適度下行,既減輕居民住房消費負擔又激發企業中長期融資需求。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表示,“有力”意味著貨幣政策在保持穩健的同時要有力度。連平表示,貨幣政策力度要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相匹配。財政資源投入后,需要金融的配套支持和跟進,否則財政政策的效果會大打折扣。通常而言,1元的財政資源投入,需要4元以上的金融資源投入來進行配套,以實現較好的宏觀政策的效應。本次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那么貨幣政策也要與之配合,向偏松的方向進行調整。
“這意味著2023年可能有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寬裕,推動市場利率水平進一步下行,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連平表示。
“貨幣政策是重要的宏觀調控政策,在穩增長中將發揮積極作用。”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在穩增長過程中,貨幣政策既要積極發力,又需要珍惜政策空間,引導金融資源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爭取用較少的資源取得較大的調控成效。這就要求采用總量政策和結構性政策工具,以結構性政策工具為主。明年歐美國家加息速度降低,從外圍減少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降息仍然有可能,中長期貸款利率下降的可能性更大;降準也還有政策空間,可以為銀行體系提供中長期流動性支持,在具體操作上會更加精準謹慎。
要點
4
產業政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優化產業政策實施方式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會議提出,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優化產業政策實施方式,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會議還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多位接受上證報采訪的專家表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明年產業政策的重要目標。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有助于更好實現這一目標。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吳垠表示,我國的產業政策以往是一馬當先,產業唯一,但缺乏配套金融支持和科技支撐,產能過剩、低端競爭等問題經常出現。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可以發揮合力,有利于突圍核心技術、增強產業競爭力。
吳垠表示,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優化產業政策,預計明年的產業政策會進一步聚焦關鍵領域。
吳垠認為,發展數字經濟是明年產業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應當發揮我國市場規模、人力資源和金融體系優勢,支持數字經濟發展壯大,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博覽財經首席經濟師李宏圖認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是明年產業政策的重點內容。可以引導和支持傳統產業加快應用先進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投入,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鏈,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此外,還需要在關系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
李宏圖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的產業政策是另外一個重要抓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關鍵領域,對我國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實現跨越式發展至關重要。
要點
5
社會政策:兜牢民生底線 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
會議提出,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時有效緩解結構性物價上漲給部分困難群眾帶來的影響。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穩妥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
對此,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楊暢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社會政策方面,會議著重提出了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包括:就業、優質醫療資源擴容、生育支持、延遲退休。
“根據前11個月的就業數據,青年人口就業情況已經出現了明顯改善,但城鎮調查失業率仍然偏高,進一步強調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是當前的切實需要。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有利于滿足廣大老百姓的就醫需求,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完善生育政策與延遲退休,也有利于緩解人口的總量壓力和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楊暢說。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唐遙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和往年一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分重視對社會和民生工作的部署。目前,中國的整體失業率不高,同時16到24歲年齡段的失業率顯著高于整體失業率,因此青年就業是會議提出“三穩”中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推動醫療資源均等化,是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的重要步驟,能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同時,通過投資補醫療資源布局短板、拉動醫療消費,有利于促進內需進一步擴大。”唐遙說。
他還分析表示,由于我國面臨老齡化挑戰,支持生育有利于優化人口年齡結構,提出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和我國預期壽命的增長相適應,這一方面能提升勞動力的供給,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老齡化對養老保險資金的短期和長期壓力。
要點
6
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 提出六個“更好統籌”
會議提出了六個“更好統籌”,包括: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要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要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要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要更好統籌當前和長遠。
對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繼續將“質”排在“量”前面,而且“質”的要求是“有效”提升,顯得更為迫切。“質”的重要性上升,也意味著抓經濟質量是未來的主要方向。
“衡量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GDP的含金量,或者說經濟增長是否能帶來更多絕對量和更高質量的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
摩根士丹利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負責人章俊表示,傳統發展過程中關注較多的是需求,而高質量增長需要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同時發力。未來的供給側改革將更多聚焦“補短板”,彌補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創新方面的不足、城鄉和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不足。
章俊說,在未來經濟轉型過程中,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同時把更多注意力放到深化供給側改革,提升供給的能力和質量上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要點
7
著力擴內需 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會議強調,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專題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楊暢就此表示,目前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為經濟總量的修復創造了良好環境。在此背景下,進一步強調明年經濟工作要穩中求進,有利于統一思想,把經濟工作的重心進一步聚焦到穩經濟上來。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明年國內經濟增速將出現較大幅度反彈,其中居民消費修復將成為主動力,改變2022年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局面,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將明顯增強。“這也是經濟增長質量改善的一個重要標志。”王青說。
會議指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對于更好發揮消費在穩增長中的基礎作用,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提高中低收入群眾的收入水平非常重要。李迅雷從政府部門、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這三大部門的利益分配體制機制改革提出三條建議。
第一,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一方面,要多管齊下,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另一方面,為居民部門提供新的增加財產性收入的渠道,即從過去主要從房地產投資獲得財產性收入,轉向從增加金融資產配置上獲得財產性收入。這就需要在政策上支持資本市場發展,在當前權益類資產的估值水平總體偏低的情況下,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同時積極鼓勵機構投資者的長期資金入市,在高水平開放政策下提高外資的入市比例。
第二,增加國家財政對居民部門的支持力度,增加居民部門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即政府部門向居民部門轉移收入。李迅雷認為,可以通過三種方式來進行收入轉移,一是定向轉移,即定向給低收入群體進行轉移支付;二是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三是建議中央財政向全體公民發放消費券,規模不低人均1000元。
第三,積極倡導第三次分配,改善居民部門內部的收入結構,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占比。
要點
8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 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
會議指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堅持分類改革方向,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系。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核心競爭力將成為衡量國資國企改革成效的新標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高度重視,下一步,現代企業制度將成為國有企業加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是改革著力點。”李錦說。
關于現代公司治理,李錦認為,一方面要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改革重點是進一步厘清黨組織、董事會、經理層之間的權責邊界,形成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治理機制;另一方面,國有企業要根據社會化大生產和現代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
李錦認為,在改革目標方面,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將成為下一階段衡量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核心標準,預計下一步會對國企核心競爭力的評判標準進行統籌與分解,對實現這一目標進行過程式與系統式分析,并可能研究作出新的部署,包括發布相關文件等。
會議指出,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接受采訪表示,民營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增加稅收、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新、承擔社會責任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民企在實際發展中,仍面臨市場準入、融資困難、權益保障等難題。破解民企“不公平待遇”、激發民間資本活力,始終是國家的重要發展思路。
劉鋒表示,近幾年在放寬民營企業準入方面,我國出臺了不少政策,但政策執行要進一步加強,當務之急就是把這些大政方針、具體政策落實到位,做到國企、民企資源配置平等、市場地位平等。
另外,他提出要推動進一步放寬準入,在保證市場有序競爭的前提下,允許民營企業通過正常市場競爭超越國有企業,真正實現產權有效激勵、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
要點
9
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資 為外商來華從事貿易投資洽談提供最大程度便利
會議指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要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要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保障外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招投標、標準制定,加大知識產權和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要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高標準經貿協議,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要為外商來華從事貿易投資洽談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動外資標志性項目落地建設。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聶平香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明年我國加大吸引外資力度的政策將更多聚焦兩方面:一是針對市場準入限制較多的現代服務領域,放寬市場準入;二是對標國際高標準的規則制度,提高制度型開放水平,比如出臺全國版和自貿試驗區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加快數字貿易等規則、標準的探索。
聶平香認為,“為外商來華從事貿易投資洽談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意味著要優化營商環境。應考慮為跨國公司在華經營創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在政府采購、標準制定、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給予外資企業和國內企業同等待遇,為外資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表示,此次會議部署的工作向外界傳遞出我國大門不會關閉的信號,我國開放的腳步將越來越快。“我國制造業已成為吸引外資的重心,針對制造業的開放合作政策越來越多。下一步,新的開放重心應放在現代服務業領域,擴大相關市場準入。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開放進程在商業、金融、通信等領域開花結果。”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記者表示,全球供應鏈在未來可能會有比較大的調整,我國需要通過更有利的開放政策、更穩定的開放環境吸引更多外資,助力實現經濟穩定增長。
在邵宇看來,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等為代表的高標準國際經貿協議,在知識產權、勞工保護、環境保護等多方面對準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標國際高標準推行下一步的改革開放舉措,不僅能起到穩定外資、穩定外貿的作用,對我國經濟未來的轉型升級也能夠帶來額外的動力。”他說。
白明認為,積極推動加入高標準國際經貿協議,是我國推進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舉措,能夠幫助我國更好地走向世界,與國際高標準看齊,合理利用國際資源謀求高質量國際合作,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點
10
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會議指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并購,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同時要堅決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壓實各方責任,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計,2023年政策面將重點引導房地產行業盡快實現“軟著陸”,帶動商品房銷量、房地產投資以及土地市場先后企穩回暖。
王青表示,下一步,房地產政策支持空間依然較大,除了有效落實以“三支箭”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在放寬購房條件、降低首付成數、下調居民房貸利率方面還有較大空間。
“目前仍有部分經濟金融風險有待暴露和進一步處置,這仍然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要工作。”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建議,一是夯實風險防范的制度基礎,建立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制度;二是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優化改善房地產支持政策;三是加強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化解,壓實各方主體責任,更好防范未來的風險形成。
責任編輯:常靖蕾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