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建立之初,上市主要對象是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的控股股東是國家或代表國家的各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這樣就出現了中國證券市場所特有的國有股和法人股,并且國有股和法人股不能像普通股一樣上市流通。國有股、法人股、普通股“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被普遍認為是困擾股市發展的頭號難題。此即“股權分置”問題。所謂“股改”,就是讓國有股和法人股全部像普通股一樣,參與市場流通,通過全流通實現同股同權,同股同利……[點擊進入網友評論]
名詞解釋國有股:指有權代表國家投資的部門或機構以國有資產向公司投資形成的股份。包括以公司現有國有資產折算成的股份。由于我國大部分股份制企業都是由原國有大中型企業改制而來的,因此,國有股在公司股僅中占有較大的比重。
名詞解釋減持國有股補充社保基金:早在03年10月,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國家要采取多種方式籌集社保基金,包括依法劃撥部分國有資產。04年9月,國務院批準成立包括國資委、財政部、證監會和社保基金理事會等部門組成的劃轉工作小組。
2005年4月29日,證監會發布《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確立了“市場穩定發展、規則公平統一、方案協商選擇、流通股東表決、實施分步有序”的操作原則,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2005年5月8日,交易所和登記結算公司頒布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業務操作指引》,確定清華同方、三一重工、紫江企業、金牛能源四家上市公司為股權分置改革試點。
2005年5月10日,三一重工作為首個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亮相。
2005年5月31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做好第二批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標志著第二批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即將啟動。
2005年6月10日,首批試點公司三一重工和清華同方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股權分置改革方案;至6月17日,首批試點公司全部表決完畢。除了清華同方,其余三家試點公司三一重工、紫江企業、金牛能源改革方案均通過了股東大會的表決。
2005年6月16日,證監會公布《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就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的相關問題作了規范。同時,證監會發布《關于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在股權分置改革后增持社會公眾股份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5年6月17日,《國資委關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改指導意見》出臺。
2005年7月11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與投資者關系工作指引通知》,首次專門就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進行規范。
2005年8月22日,闊別9年后的首只權證即寶鋼支付的38770萬份認購權證上市,首日瘋狂漲停。
2005年8月23日,證監會、國資委等五部委聯合頒布《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宣布改革試點工作已經順利完成。
2005年9月4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股權分置改革全面鋪開。
2005年9月12日,40家公司宣布進入股權分置改革程序,從此拉開了股權分置改革全面推進的序幕。
2005年11月18日,《深圳證券交易所股權分置改革承諾事項管理指引》發布,旨在建立“股改承諾保障機制”,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上一道保險。
2006年2月16日,上證所股改辦發布第七號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工作備忘錄指出,存在并購重組事項的上市公司股改方案將列入審核“綠色通道”。
2006年5月7日晚,中國證監會公布了《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標志著以恢復再融資為開端的“新老劃斷”正式提上日程。
2006年10月9日,“G”股標識正式告別滬深股市,兩市1000多家“G”股將恢復原有的股票簡稱;相反,所有未股改公司將被冠以“S”作提示。這意味著持續了一年之久的股權分置改革時代基本結束,滬深股市也就真正進入了“后股改”時代。
對于李榮融來說,這是一個涉及資產3萬億元的改革,其中近2萬億元將涉及到國有股。國資委給的股改對價多了,有“國資流失”之虞;國資委給的股改對價少了,散戶投資者又不買賬。證監會與國資委能否協調好,將關系到改革的成敗。
證券市場中的散戶代表,因積極參與全流通股權分置改革的探討而成為散戶推動股改的典型。這股力量最終促進了股改在實施過程中對散戶利益給于一定的考慮。
管維立是誰?七八月間,京城高層流傳著一份題為《中國股市的荒唐一幕》的股改萬言書,文章在各大網站紛紛轉載,作者就是管維立。管維立顯赫的經歷是,曾任國有資產管理局(國資委前身)企業司前司長,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其“國資看護人”的角色。
2002年12月27日,中國股市用大幅度的單邊下挫迎來了尚福林這位證監會新主席。2006年,中國證券市場終于集中完成歷史性的變革——股權分置改革。尚福林,這位射出股改第一箭的人,在他的帶領下操刀的改革成就了新一輪牛市的誕生。
李振寧,曾經參與過中國農村改革和城市價格體系改革,再次加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又一個里程碑式的變革——股權分置改革。以市場人士的身份,成為證監會股權分置改革智囊團的秘密成員。
為了使三一重工的股改順利通過,梁穩根將對價方案由“每10股贈送3股并補償8元”改為“每10股贈送3.5股補償8元”。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計算,非流通股股東需向流通股股東共支付2100萬股公司股票和4800萬元現金對價。
大宗交易,又稱為大宗買賣。一般是指交易規模,包括交易的數量和金額都非常大,遠遠超過市場的平均交易規模。根據我國現行有關交易制度規則,如果證券單筆買賣申報達到一定數額的,證券交易所可以采用大宗交易方式進行交易。
2009年全部解禁數量大約為2262億股,其中IPO限售股為440億股,股改的大小非為1676億股。預計減持占解禁的比例將會在15%到20%之間,減持市值大約在1500億元到2000億元左右。
規定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東預計未來一個月內公開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數量超過該公司股份總數1%的,應當通過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轉讓所持股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在該公司的年報、半年報公告前三十日內不得轉讓解除限售存量股份。[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全文]
2008年,6月18日,三一重工發布兩項承諾:三一集團承諾該部分解禁股自愿繼續鎖定兩年;兩年內,若股價低于2008年6月16日收盤價的兩倍,三一集團承諾不減持。
經國務院批準,自2010年1月1日起,對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20%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對個人轉讓從上市公司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所得繼續實行免征個人所得稅政策。
關于大小非的資產管理服務是中國資本市場未來3-5年之內要走的路,市場最大的玩法,是收購和反收購,全流通之后是各個機構上臺來表演的時候了。
11月08日,中國石油解禁市值高達1.873萬億,至此,A股總流通股本占總股本的比例將超過80%,A股已基本步入全流通時代。假如實業投機資本試圖以估價拉抬來誘惑投資者,則投資者需要格外小心,以免最終成為舉牌大戲中的買單者。
全流通后,原有的掏空上市公司、占款特別是莊股操縱等行為大幅減少,但上市公司高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利益顯現化,并購重組增加,內幕交易也大量增加,因為一旦成功其成本低獲利巨大;蔓延至一級市場的PE腐敗更是利潤驚人,卻出現監管空白。內幕交易問題引起了國家相關部委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并正在從制度建設、加強聯動及教育培訓等方面開展工作,加大監管力度。
全流通將是中外股市歷史上罕見的擴容大躍進,供求將進一步失衡,因此,大盤股的只跌不漲和市場估值重心的下移是市場為股改和擴容所付出的沉痛代價,更加說明了股市的上漲不是源自業績與估值,而是源自資金的推動,敢問未來20萬億流通市值的市場,推動向上的資金源自哪里?
理順股權集中和股權制衡的關系,不僅僅是清理占資和違規擔保能不能“船到碼頭車到站”的問題,而且也是一個涉及市場主體定位和利益分配傾向的改革到位不到位的問題,更是能不能在國有經濟保持一定的戰略地位的條件下,合理調整和理順國民經濟結構的大事。
如果說在前股改時代,股市面臨的主要矛盾是大小股東的利益沖突,那么在后股改時代,股市的主要矛盾就變成人為控制的投資品種稀缺、實體經濟的融資困境與民間投資渠道不暢。
大股東們擁有信息優勢,手握大量可流通股票,具備操控股價的能力。所以,業內人士擔心,全流通之后,市場激勵充分但約束不足,監管措施不到位,大股東極有可能發展到身兼東家與莊家的雙重角色,從而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
但是整體上市是一項制度性變革,因此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須實現整體上市。對于具體一家上市公司,整體上市同樣不具有隨意性,不等同于所謂優質資產注入。整體上市是以公允價格實現剩余全部資產的一次性注入,應該一步到位,而不是一個漫長的隨機過程。
股改后,股市的定位依舊徘徊在原有的計劃巢臼,沒有做到優勝劣汰的市場化。股市是市場經濟發展到高端的產物,但A股卻帶著先天不足、后天錯誤,還在試圖延續一個“脫困濟貧”的畸形市場。
有必要將2006年6月新老劃斷后發行上市的公司納入到股改的程序上來。因為這些公司股票的發行與股改前上市公司的股票發行并沒有什么兩樣,而且發行價更高,對公眾投資者利益的損害更大。這些公司的大小非必須經過股改后才能上市流通。
B股已經實現了他的價值。它的交易量非常小,一個市場的存量加上交易量規模都很小,那也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第三,它把一個上市公司割裂成兩個股票,影響上市公司的發展。B股就可以找到一個辦法和A股合并,所以中國會有第二次股改。
[后記] 李迅雷在中國股市二十周年的回憶文章中寫到,“中國股市只花了20年時間,就成為全球市值規模第三大的市場。這至少證明,中國股市的融資功能得到了超常發揮,但投資功能卻有點異化。”目前中國股市的絕大部分市值依舊掌握在大股東手里,一股獨大的現象依舊制約著股市的發展。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全流通之后的中國股市,資本將在公司治理中發揮越來越來越大的作用……[點擊進入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