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僅僅也只有三周。
9月24日以來,行情爆發(fā)之前的恐懼、絕望快速演化為爆發(fā)之后的火熱、瘋狂,再到節(jié)后分歧中的躁動、抓狂,情緒如潮水般洶涌表達得淋漓盡致,說是行為金融學中難得的案例也不為過。
熊市的烙印只能以氣勢磅礴的實際上漲來逆轉,此前的市場確實需要這樣一場暴漲。然而激烈的搶籌運動過后,罕見的極速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短期的空間,市場經歷著回歸常態(tài)的“代價”。
暴漲與大跌往往就在一念之間。站在當下分歧加大,投資者心緒復雜,定性來看,我們所經歷的“千股漲停”、“滬指五日暴拉600點”,這是一場怎樣的行情呢?后市怎么看?又該如何應對?
市場,脆弱又堅韌、害怕又狂熱
沒有人可以料到,短短一周的時間,市場最熱門的敘事已換了一番天地;更沒有人可以料到,滬指從3500點跌到2700點的漫漫熊市走了三年,但從2700點重回3500點附近只需要6天。(數據來源:Wind)
9月24日開始的那一周,主要中國股票指數全線上漲,A股和中概股領漲,消費、醫(yī)療健康、房地產板塊領漲,上證指數暴力拉升超600點,漲幅超20%,這在歷史上也是罕見。
市場需要這樣一場暴漲。暴漲背后到底是什么發(fā)生了變化呢?節(jié)前的政策組合拳背后,是政策導向方向性的改變,有些事實已經被看清,有些決策已然“開弓”。
如果說之前長期低迷的下行周期和歷史低位的估值水平是快速爆發(fā)的條件,那么對政策超預期利好的熱烈回應則是核心。而整個大的背景和氛圍,則是市場情緒的高漲,是人心所向的表達,是對悲觀“線性外推”的一次有力糾偏。
定性來看,本輪行情是以無風險利率下降為背景,政策面轉向為核心驅動,內、外風險偏好共同提升下的機會。如果后續(xù)財政政策接續(xù)發(fā)力、經濟基本面逐步好轉,我們傾向于判斷市場就會具備從反彈演繹到反轉的可能性,這將不是一次簡單的短暫上漲。
不可否認當前的優(yōu)質資產價格仍然存在較大的估值修復空間,中長期或有不錯的收益,因此對于投資者而言當前保有底倉并選擇持股比持幣或許更重要。
但是經歷了節(jié)前罕見的極速上漲后,投資者普遍獲利、回血情況下,拐點出現(xiàn)后賣出需求迫切,導致市場有所分歧。節(jié)后幾個交易日顯然交易思路分歧較大,兌現(xiàn)與追高之間反復,首日市場高開回落,次日市場大幅調整,昨日消息帶動下N型走勢,10月11日再度下跌,來到了3300點以下。
短期決定市場走向的主要是資金變化及投資者預期,增量信息等待期資金情緒趨于理性,市場出現(xiàn)“回歸常規(guī)”跡象,意味著短期內“瘋漲”行情或邊際冷靜。當然“回歸常規(guī)”并不意味著行情“止步于此”,而是博弈成分的加重。從歷史上看,當市場進入拉升后的博弈時期,關鍵信號將宣告“兌現(xiàn)”和“追高”博弈雙方孰勝孰負,進而影響后續(xù)行情方向。
回顧以往幾輪“高波動主升行情”,短期急速上漲啟動后,出現(xiàn)這樣的調整都是比較正常的。從2014年以來出現(xiàn)過6次指數級別的行情:啟動階段10-20個交易日,實現(xiàn)20%-40%的漲幅后,進入中繼調整階段,然后在進入又一輪的上漲,延續(xù)牛市行情。
長期看我們仍然較為樂觀,整體A股估值水平依然有吸引力,而且估值周期的拐點才剛剛出現(xiàn),類似大家說的牛市第一波,政策和情緒驅動的爆發(fā)式上漲、估值從洼地修復后,市場有回歸平靜的需要,但中期估值中樞不斷提升的序幕或許剛剛開始,因此對于短期的高點或可逐漸止盈,但對于長期的樂觀之下,也應該保留適當的底倉,并在后續(xù)隨著情緒逐漸轉冷、指數調整后再把倉位回補。
或許一輪“瘋牛”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權益市場已經蘇醒,牛市思維在人心種下了種子,看到了方向。市場在經過初期的普漲修復之后,大概率進入震蕩“持久戰(zhàn)”階段,因而戰(zhàn)略上要有信心,戰(zhàn)術上還是需要稍微有耐心。
脆弱又堅韌、害怕又狂熱。在這樣的市場中,聚焦波動僅僅是技術分析,而更為關鍵的是戰(zhàn)略選擇。震蕩期的意義,不在于短期漲跌,在于立足中期的結構調整。這也便是所謂的“踏上牛途比抵達頂峰更重要”。
人性,不因急漲而貪婪、不因回撤而恐懼
牛市常常被看作是賺錢的黃金時期,然而從歷史經驗來看,真相往往比想象中復雜。投資教父格雷厄姆曾說過:牛市是普通投資者虧損的主要原因。
聊完市場,怎么做呢?我們聚焦眼前。在經歷了近期市場的暴漲之后,一個罕見的現(xiàn)象開始浮現(xiàn):無論倉位高低,投資者似乎陷入了普遍的焦慮之中。
背后的原因在于,盈虧本就同源,那些在這一波漲勢中獲益最豐的投資者,往往是在之前的熊市中經歷了最深的磨礪,他們擔憂的是回本后如何操作;而對于倉位較輕的投資者來說,雖然成功規(guī)避了之前的下跌,但同樣也容易錯過突如其來的大漲,對于“踏空”后的上車時機感到迷茫。
理性分析,當下我們面臨的現(xiàn)狀是:即便經歷了大幅上漲,但從全球范圍來看,A股和港股寬基指數仍然處于相對價值“洼地”,這是可以確定的;而政策層面對資本市場的重視空前,這同樣是可以確定的。
當然,在這輪由流動性驅動的“水牛”行情背后,市場的投資熱情,才是真正點燃行情的契機。換言之,我們面臨的不確定性,或許恰恰是最不可測的人心。
因此,在這個時刻,投資紀律的重要性超越了一切,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去“預測”未來,而是學會“應對”變化。
第一,管理好情緒,越是急于回本或入場獲利,越是需要保持冷靜。
自2021年回調以來,不少資產已經連續(xù)下跌了近三年,接下來再“熊”一年的概率似乎遠低于向上的可能性。因此,已在場內的投資者,當下或許應該摒棄熊市思維,關注更長期。
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過快的漲速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透支階段性的上漲空間,周期的演繹往往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在曲折中不斷前行,因而“踏空”的投資者在短期內也無需過于焦慮,畢竟市場永遠不缺機會。
此外,謹慎使用杠桿,底部右側區(qū)間的波動時常會放大,而一旦啟用了不合理的融資與杠桿,復雜的心態(tài)和情緒變化極易影響操作,反而更容易放大傷害、造成“本金的永久性損失”。
第二,根據資產配置的理念做好布局,并結合市場估值管理好倉位。
越是迷茫的時候,越應該忽略噪音,通過多元配置,以不變應萬變。當下做出應該加倉還是減倉的決定,其核心并不在于外界的喧囂、短期的波動,也不在于對未來宏大敘事的憧憬,而應聚焦于兩個關鍵的“錨點”:
一是市場的估值——即指數的當前水位;
二是個人的投資組合——特別是對權益資產的配置比例。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需要在市場的波動與個人資產配置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以此來決定是應該在相對高位獲利了結轉換資產,還是逢低布局等待價值的進一步回歸。
舉個例子,如果看好的方向目前仍然估值不高且自身權益?zhèn)}位尚有余量,不妨分批買入,逐步將倉位提升至權益資產的長期目標比例;反之亦然。
當然,具體操作層面也可以借鑒一些勝率更高的方式。對于投資而言,如果說有兩把大道至簡、充滿智慧的“奧卡姆剃刀”,那么一把是“不擇時”的定投,另一把就是“不選股”的指數基金,看似平凡無奇,或許才是投資中最樸質無華,卻又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難而正確”。
不因急漲而貪婪,不因回撤而恐懼。在狂歡的舞會中,投資者往往容易迷失方向,由于過度自信而忽視風險,重注之下反而造成更大的虧損;而在回撤的激流中,恐懼上心頭,甚至得而復失加重痛苦,操作變形,放大收益之虧,事實上這些情緒都沒有必要。
(文章來源:華夏基金)
(責任編輯:138)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