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道
2023年,面對低迷的外需和不確定的國際形勢,我國外貿以人民幣計仍然保持了增長的態勢,成績好于預期。
海關總署1月12日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進出口總值41.7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2%。其中,出口23.77萬億元,增長0.6%;進口17.99萬億元,下降0.3%。
“一個亮點是,2023年我國進出口規模逐季抬升,一季度為9.69萬億元,到二、三、四季度均在10萬億元以上。其中,12月份達到了3.81萬億元,這是月度規模的歷史新高。”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發布會上表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今年出口一個拉動點在于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增勢迅猛。下一步應繼續發展硬科技,提升國際競爭力。
展望2024年,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但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不僅沒有改變,而且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還在源源不斷集聚增多。“近期,我們對重點進出口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3/4的企業預計今年進出口持平或增長,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有底氣推動今年外貿繼續向好發展。”王令浚表示。
進出口新趨勢明顯
總的看來,2023年中國外貿經歷了風雨洗禮,成績顯著。
數據顯示2023年,民營企業主力作用增強。我國有進出口記錄的外貿經營主體首次突破60萬家,創歷史新高。其中,民營企業55.6萬家,合計進出口22.36萬億元,增長6.3%,占進出口總值的53.5%,提升3.1個百分點。
受此影響,我國自主品牌的出口明顯增長,中國品牌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2023年,我國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增長了9.3%,占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1.7個百分點。從市場來看,我國自主品牌產品已經出口至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新三樣”成為出口主力軍,體現產業配套和集成能力的裝備制造業出口也隨之增長,共計實現出口總額13.47萬億元,增長2.8%,占我國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到56.6%,特別是我國汽車和船舶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汽車產銷量屢創新高,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全球領先,相關產品出口增長66%,拉動我國出口整體增長1.5個百分點。機電產品中,“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了29.9%。船舶、家用電器的出口分別增長35.4%和9.9%。
“2023年,我們進口了超過5萬億元的大宗商品、近3萬億元的電子元件和近2萬億元的消費品,為各國企業提供廣闊市場空間和合作機遇。我國制造業規模位居世界首位,2023年我國出口23.77萬億元,制造業產品就達到了23.51萬億元。小到大家出門經常帶在身邊的充電寶,大到綠色出行所用的電動汽車,我們都能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國潮熱’也揚帆出海,著實圈粉了不少國外消費者。”王令浚表示。
不過,張燕生也提醒,當前的外貿環境不是由市場機制主導,地緣政治因素占了很大比重,因此,2024年要注意的是貿易摩擦加劇。2023年下半年美歐已經對我國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2024年也可能對鋰電池發起雙反調查,在這種情況下該怎么突圍,需要未雨綢繆。
有信心推動外貿繼續向好發展
過去一年,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整體低迷,外需的疲弱對我國出口形成了直接沖擊。從數字上看來,出口增速相比前幾年確實有所放緩。但更要看到,我國的出口是在高基數上再創新高,不僅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也保持了份額的整體穩定,更在增長動能、區域格局等方面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彰顯了強勁韌性和綜合競爭力。
而一個亮點是,當前,跨境電商增長迅猛。
根據初步測算,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增長15.6%。其中,出口1.83萬億元,增長19.6%;進口5483億元,增長3.9%。參與跨境電商進口的消費者人數逐年增加,2023年達到1.63億。
“跨境電商快速發展,每個人都能‘買全球、賣全球’,既滿足了國內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又助力我國產品通達全世界,成為外貿發展重要動能。”王令浚表示。
與此相對應,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目前已擴大至22個,合計進出口7.67萬億元,增長2.7%,占進出口總值的18.4%;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深入推進,年度進出口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中國制造競爭優勢依然穩固。根據WTO最新數據,預計2023年我國出口的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在14%左右的較高水平。市場份額是市場競爭力的直接體現,形象地講,2023年我們的份額保持穩定,我們的‘蛋糕’沒有變小,我們的整體競爭力依然穩固。”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