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下調至0!為何?專家解讀來了
10月10日,央行網站發布消息稱,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記者注意到,央行于2015年將銀行遠期售匯業務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并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定為20%。此后,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跟隨形勢變化幾經調整。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如果遠期售匯的風險準備金率從20%降到0,企業開展遠期購匯的成本就會下降。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會增加企業遠期購匯的積極性,增加外匯市場的需求。”
央行多次調整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
遠期售匯業務,是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企業通過遠期購匯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但由于企業并不立刻購匯,而銀行相應需要在即期市場購入外匯,這會影響即期匯率,進而又會影響企業的遠期購匯行為。這種順周期行為易演變成“羊群效應”。2015年“8.11”之后,為抑制外匯市場過度波動,央行將銀行遠期售匯業務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對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定為20%。
實際上,這并不是央行第一次調整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自2015年以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創新驅動戰略等深化實施,中國經濟增長協調性進一步增強。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市場供求恢復平衡,市場預期趨于理性。2017年9月央行及時調整前期為抑制外匯市場順周期波動出臺的逆周期宏觀審慎管理措施,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0。
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的再一次調整是出現在2018年。彼時,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波動的跡象。為防范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央行決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屬于逆周期調節工具,通過調整,可以防止人民幣過度升值或貶值,實現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下的雙向波動。”
為什么要在此時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呢?謝亞軒表示:“調低遠期售匯業務的風險準備金率是為了減少對遠期外匯行為的約束,或者說是增加外匯市場的需求。這顯然是央行根據當前的外匯市場形勢作出的決定,即在人民幣快速上升的情況下,放松對遠期購匯行為的限制,目的還是希望由外匯市場來決定人民幣匯率。”
增加企業遠期購匯需求,保持人民幣匯率合理均衡
值得一提的是,節后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迎來一輪凌厲上漲行情。截至10月9日19時,境內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CNY)觸及6.7038,較前一個交易日大漲872個基點,盤中一度觸及去年4月以來最高點6.7037;境外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CNH)則觸及6.6924,成功收復6.7整數關口。
在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看來,“自5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連續升值,特別是國慶節后人民幣強勢升破6.7,創2019年4月以來新高,匯率升值雖然能夠起到降低進口成本、穩定跨境資本流動和提振資本市場等作用,但升值速度過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本就脆弱的實體和出口部門,對經濟復蘇產生部分抑制。”他認為,此時調降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降低企業遠期購匯成本,有利于增加購匯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平緩匯率升值幅度和速度,更好的實現匯率穩定和雙向波動。
中信證券FICC首席分析師明明指出,“這說明央行不追求趨勢升值,人民幣匯率合理均衡仍然是主要目標。八月份以來受美元總體弱勢,包括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美元持續走弱,人民幣最近一兩個月累計升值的幅度比較大。考慮到我們現在貨幣政策的匯率目標仍然是保持人民幣合理均衡,那么在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已經比較大的時候,有必要進行周期調節。所以,通過下調遠期售匯業務的準備金,可以進一步平衡外匯市場的供需,從而實現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的位置上保持穩定。”
溫彬也表示,此時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下調為零,一方面有助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繼續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銀行降低遠期售匯成本,增加企業對此產品需求,以更好地利用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
(作者:邊萬莉)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