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居民收入成為制約消費絆腳石 新型消費蓄勢待發
見習記者 賀覺淵
9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今年消費因疫情受到較大沖擊,成為經濟恢復的薄弱環節。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當下居民收入下降成為了制約消費恢復的關鍵因素,居民間收入差距正逐漸拉大,正形成惡性循環,應重視改善居民收入水平,以結構性對沖政策來改善現狀,促消費、托底線。此外,也應借此機會,推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新型消費。
居民收入下降
成制約消費關鍵點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203億元,同比下降1.1%。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4459億元,同比下降9.9%,降幅接近兩位數。在我國目前以經濟復蘇為基調、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快速恢復的發展過程中,消費數據的緩慢恢復顯得格外刺眼。
談到國內消費恢復緩慢的原因,多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首先都提到疫情沖擊導致了居民收入下降,從而制約了消費。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就告訴證券時報記者,2020年上半年全國居民實際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1.3%,考慮到債務利息等支出剛性,居民不得不大幅壓縮非必要型消費支出。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團隊通過電話問卷調查+網絡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在今年2~5月啟動了兩輪2020年疫情專項調查。調查團隊最后得出結論:居民預期收入和實際收入減少是制約消費復蘇的關鍵因素。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在3月的調查中,受訪居民預計2020年全年消費將較2019年減少9.4%;而到5月,這一減少幅度已增至17.3%。其中,年收入3萬以下和3萬~5萬的低收入家庭的消費減少幅度更大。此外,低收入群體的金融資產也不足,面臨流動性約束;而高收入群體受疫情影響其預防性儲蓄增加、享受型消費出現負增長。
與調查團隊預期不同的是,疫情恢復后所謂的“報復性消費”并沒有出現。在2月開始的第一輪調查之后,團隊發現低收入群體無錢消費而高收入群體預防性儲蓄意愿增強;5月開始的第二輪調查結果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且情況較前期更為嚴重。
隨后,甘犁進一步對證券時報記者透露了一項調查結果,居民消費預期悲觀主要原因是居民預期收入和實際收入的減少,特別是邊際消費意愿高的低收入群體家庭收入受到的沖擊大于中高收入階層,社會收入差距在疫情后進一步擴大。
對此結果,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給出了一個解釋,典型的高收入人群就業多分布在互聯網、IT、金融、媒體以及一部分制造業等領域,本身受到的疫情沖擊較小,收入并未出現明顯縮減,而中低收入群體所在的住宿餐飲、批發零售和居民服務等行業受到的疫情沖擊大,收入縮減明顯。
在甘犁看來,疫情導致居民收入普遍受到沖擊,低收入人群受沖擊更大,導致企業需求下降、訂單不足,從而又導致居民就業和收入受到影響,反過來再影響到需求。訂單不足+收入下降+收入差距擴大形成一個惡性的小循環,而這個惡性小循環必將影響國內大循環。
以結構性
對沖政策改善現狀
要改善當前居民收入下降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專家們認為,自然是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為施策方向。
“面對收入和消費的結構性問題,就需要結構性的對沖政策來緩解。”陶金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針對限額以下的終端消費、線下服務業的收縮,在防控疫情不放松的前提下,應該重點聚焦這些領域的持續支持。在財政政策方面,促消費、收入補貼政策有必要繼續推進,或者至少保持一定的力度底線。另外,保市場主體的減稅降費也有助于保住就業、增加消費收入。在貨幣政策方面,結構性、跨周期的調節更為重要,持續扶持中小微企業,保住市場主體和激發經濟活力。
伍超明認為,要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費,關鍵還是要提高其收入水平。首先是繼續加大穩就業的力度,落實幫扶中小微企業政策,讓資金真正進入這些企業中,穩定好基本盤;其次,可以適當加大財政資金對低收入群體的幫扶力度,支持靈活創業就業;最后是進一步完善好各種社會保障措施,提高消費意愿。
甘犁建議,若要真正落實保民生和拉動宏觀層面更大范圍的消費需求,政府有必要在全國層面對中低收入群體進行一次性消費補貼,通過現金、消費券或是代金券的形式發放,并保證一定的力度與覆蓋面,以此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最終刺激消費帶動經濟良性循環。
新型消費
將成為消費新常態
針對處于經濟發展薄弱環節的消費,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指出,基于網絡數字技術的新業態新模式,支撐了新型消費逆勢快速發展,且潛力巨大。要打通制約經濟增長的消費堵點,鼓勵市場主體加快創新,更大釋放內需,增強經濟恢復性增長動力。
“推動無接觸式、線上線下融合等新型消費,首先是短期內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消費恢復速度,便利居民消費的同時也能激發消費潛能,緩解消費需求明顯滯后于投資需求和工業生產的狀況。”伍超明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其次是中長期內能加快5G、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的應用推廣,形成新型消費和新型基建良性互動,加速我國產業和消費升級,形成供需互促、產銷并進的良性循環,完善國內統一大市場,助力雙循環格局的形成。另外,新型消費還能提高我國的勞動生產率和經濟增長潛能,提高就業吸納能力。
陶金相信,推動新型消費,能夠有效促進消費可持續增長,熨平了極端事件對消費習慣的沖擊,穩住消費基本盤。新型消費結合了互聯網,增長迅速,覆蓋的消費和服務領域也在持續擴張,占總體消費的比重越來越高,重要性越來愈大,推動其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性加大。另外,新興消費深度應用信息、智能技術,消費者信息更加完善,消費質量更高,有助于長期的可持續消費升級。
在伍超明看來,新型消費無疑將成為我國消費的新業態新模式,是科技創新和消費需求升級融合發展的成果,將逐步成為百姓消費的“新常態”模式,更大釋放內需和推動消費升級,為增強經濟恢復性增長動力添加活性元素。
責任編輯:戚琦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