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偶遇疫情 本地生鮮電商異軍突起
本報記者/郭夢儀/張靖超/北京報道
“6·18”偶遇疫情,讓電商節似乎多了一些煙火氣。自“北京新發地市場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事件后,剛回暖的線下活動又一次踩下急剎車,而線上生鮮電商又一次活躍起來。
新發地的疫情問題雖然對生鮮電商產生了影響,但是截止到6月18日,整體的供應情況較為正常。根據《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包括盒馬鮮生、7FRESH、多點、美團買菜在內的APP在疫情和6·18期間訂單量都有所上漲。京東數據顯示,6月18日0點~10點,京東生鮮平臺肉類成交額同比增長182%,蔬菜成交額同比增長185%。
艾媒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22日至2月6日的兩周內,主流生鮮平臺每天的新增用戶規模都在1萬以上,其中盒馬、京東到家和叮咚買菜在2月6日當天的新增用戶均超過了4萬。
從之前的默默無聞,到現在資本注入成為新賽道,疫情讓用戶漸漸開始接受網上買菜,生鮮電商重煥生機。不過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和復工,生鮮電商的數據在緩慢下降。由于模式過重,生鮮電商玩家必須擁有深厚的資本背景和供應鏈支撐,因此必須不斷融資、輸入新鮮血液才能維持公司的現有體量。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生鮮平臺需要擁有多元化的供貨源和渠道,才能保證一家出問題時不會被影響到。
招商證券的一位零售行業分析師認為,隨著后疫情時代消費者信心的恢復,“吃”的方式可能從家庭轉向餐飲,但生鮮電商同比依然較好。目前,看好長期消費升級下的服務需求提升,到家業務的商業模式在發達區域有望跑通。
北京生鮮電商再迎爆發
6月12日,北京新一輪疫情在農貿市場暴發,又讓各家生鮮店火了一把。隨著疫情的常態化,加上6天以后“6·18”電商購物節,使得本地生活服務中的生鮮電商,繼過年后又呈現了一輪小爆發。
“一方面是因為疫情,6月12日~13日北京的單量有激增的現象,加上6·18狂歡節,各家生鮮電商也加入其中,導致訂單量上升得很快。”一位不愿具名的生鮮電商知情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盒馬鮮生線上訂單暴漲,送貨員壓力倍增,因此暫時重啟了共享員工。而美團買菜也趁機在各社區進行免配送費等推廣。
6月17日,本報記者在盒馬鮮生看到蔬菜、生鮮肉供應齊全。記者以消費者的名義向月盛齋生鮮肉的原料進口商天津東疆港大冷鏈商品交易市場有限公司了解到,自從6月12日疫情開始后的肉類進貨都有進行核酸檢測,但是之前的情況不方便透露。
中瑞食品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供應盒馬鮮生的產品均是工廠直送,一般是上午送去做核酸檢測,下午出結果保證安全后送貨。每日車間也會有檢測和消毒,保證肉類品質。
記者在盒馬鮮生看到甜蝦刺身的供應,店員表示,是從岳各莊批發市場進貨,而且是疫情暴發之前的庫存。記者隨后致電岳各莊批發市場了解到,從疫情暴發開始刺身品類產品很少出貨,“安全起見還是不要吃。”
6月17日下午,記者在盒馬鮮生大成路店看到,蔬菜區貨架上滿滿當當,碼放著超過30種蔬菜。據了解,新發地蔬菜占全市供應總量的70%,它的暫時停擺,難免引發菜市供需波動。對此,盒馬鮮生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對在售生鮮商品進行全面排查,受檢商品均已安全通過市場監管局核酸檢測。
據了解,目前北京盒馬調控青島加工中心,將分揀、包裝等工作前置,50多個品類的蔬菜基地直采加工后,冷鏈車“點對點”直通車,省去中間流通環節,目的就是提升商品品質及安全的把控能力。
關停新發地市場,斬斷疫情的傳播鏈,但京城蔬菜的供應鏈不會被隔斷。據盒馬工作人員透露,盒馬已將進貨量提升至日常5倍以上,且保證菜價穩定。
記者注意到,此番生鮮電商公司頻繁提到產地直供,以區別從新發地等農貿批發市場進貨的方式。盒馬北京門店開了內部緊急會,調動阿里巴巴上百家數字農業基地,協同上千家果蔬供應商,從上海、山東、河北等裝運食材。
新賽道崛起
疫情使得本地生活服務,尤其是生鮮電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用戶心智的培養。幾年前默默無聞的生鮮電商,現在已經成為了各家角逐,希望盡快占位的新賽道。電商專家李成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生鮮電商方面,依舊以綜合電商平臺為主要市場玩家,而這個市場依舊是藍海。“目前還是百花齊放的。舉個簡單例子,北京的新發地批發市場1年大概是1000多億元銷售額,終端消費至少2500億~3000億元左右。”
一位接近生鮮電商的行業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透露,隨著疫情影響逐漸降低,各大平臺在買菜入口的流量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月活方面,部分生鮮電商下滑了10%。但是北京新一輪的疫情,讓各大平臺的日活和訂單量也有小幅的回升。“生鮮的損耗率過高,為了降低成本,自營的平臺肯定會降庫存降到最低。新發地市場的疫情問題,的確會影響到生鮮平臺的供貨,這是生鮮平臺的長期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點,生鮮平臺需要擁有多元化的供貨源和渠道,才能保證一家出問題時不會被影響到。”上述行業人士表示。
在3月份,阿里本地生活組織架構調整時,阿里本地生活方面表示,此次疫情給眾多本地生活商家帶來了巨大的經營困難,客源和訂單降至低谷,回升緩慢。不過也應該看到,疫情期間,線上買菜、外賣跑腿服務、“云打卡”網紅店、無接觸配送等成為消費者剛需,更多本地生活商家開啟了線上服務,實現數字化蛻變第一步。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表示,2020年的疫情給了生鮮電商機會,但生鮮電商在及時配送、質量保證、后端供給等方面的壓力加大,同時也暴露出前后端協同的不足,將促使電商在商品、供貨渠道、配送、服務等環節更加完善,以提高效率。未來線上和線下的相互融合,能夠更好地推動零售行業發展,因此生鮮電商能否把握好機會還有待觀察。
目前生鮮電商行業包括多種商業模式,有以京東生鮮、天貓生鮮、拼多多為代表的傳統B2C自營模式、平臺模式,有以每日優鮮、京東到家、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到家”社區模式,還有以盒馬鮮生、7FRESH為代表的“到店+到家”模式。生鮮電商的搶灘戰將更加激烈。
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趙悅表示,由于自建冷鏈倉儲物流投入成本高,使用第三方物流又難以把控品質,生鮮電商食品安全問題一直處于風口浪尖,亟待解決。未來隨著電商巨頭們紛紛以不同形式進軍社區菜市場,生鮮市場的線上滲透率將會逐步提升,其對食品安全的把控也會愈加嚴格。電商巨頭正不斷加碼冷鏈物流建設和生鮮供應鏈投資,擁有全產業鏈資源和全渠道資源的企業優勢將愈加凸顯。
生鮮產品品質極為重要,而標準化帶來的價值是生鮮產品形象的統一、品牌價值的提升,既避免了同質化競爭,又使價格得到保證、盈利能力增強,同時還能提升產品的溢價能力和附加價值。對于生鮮電商來說,只有穩定的供應鏈渠道和高質量的資源配置,才能讓消費者買到具有高性價比的商品。
責任編輯:楊亞龍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