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生“不明白”,“鷹的重生”何日來?
為增強公司信心,TCL科技董事長李東生曾先后多次增持公司股票,但資本市場“不領情”,TCL科技的“股價之惑”仍在持續。
文|沈思涵 石丹
TCL科技(000100.SZ)等來了資產重組后的首份年度“成績單”。
年報數據顯示, TCL科技2019年全年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572.7億元和3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7%和0.53%;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6.2億元,同比下滑17%。
這是一份“增收不增利”的年度報告,背后折射出TCL科技及行業的窘境。對于凈利潤不佳的主因,TCL科技董事長李東生將其歸咎于面板價格持續下降,導致行業性虧損擴大。
為了增強公司信心,李東生曾先后多次增持公司股票,并在2019年初提出20億元回購計劃,意欲提振TCL科技的股價和市值。
但過去的一年里,TCL科技股價長期低于4.26元/股的發行價,股價遲遲無法達到預期高位。這不禁讓李東生一度困惑,并向外界提出“不明白TCL的股價為何那么低”的反問。
盡管如此,資本市場卻并未“同情”李東生,TCL科技的“股價之惑”仍在持續。
TCL的軟肋
繼資產重組、集團更名之后,TCL科技聚焦主業的信號愈發強烈,但其主營業務如今卻面臨凈利“腰斬”的困局。
TCL華星是TCL科技的主營業務板塊。對比過去兩年的財報發現,TCL華星的營業收入從2018年的276.66億元增至2019年的339.9億元,同比增長22.9%;凈利潤從23.2億元降至9.64億元,同比下滑58.5%。
同時發布財報的還有TCL華星的面板模組廠,即華顯光電,其主要為華星光電供應中小尺寸LCD顯示模組。數據顯示,2019年華星光電收入為54.56億元,同比增長3.3%;毛利為1.87億元,同比下降24.8%;盈利為5244.8萬元,同比下降35.9%。
以上數據均呈現出營收增長,凈利大跌的跡象。這種表現與整個面板行業的供需變化密不可分。根據群智咨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LCD電視面板出貨量高達2.83億片,出貨面積1.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6.3%。與此同時,2019年全球LCD電視面板市場面積供需比為7.5%。
隨著LCD面板嚴重供大于求, 導致大部分面板價格的跌幅均超過20%。
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目前全球尤其是中國市場對于LCD電視的需求量正在下降,但面板企業仍在大量滿產當中,導致供需關系嚴重失衡,這種現象在今年很可能會持續下去。”
面對市場產能加大,盈利空間下滑的事實,LGD、三星兩大面板巨頭先后宣布將在2020年底退出LCD面板市場,并將目光轉向OLED、Mini LED等附加值更高的新型顯示技術。
據了解,LGD、三星兩家韓企在2019年的LCD面板市場出貨量均排在全球前五,產能合計約占全球產能的四分之一。如果徹底退出LCD面板競爭,就會給市場留下巨大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TCL科技旗下的華星光電與三星向來合作密切,多個面板工廠互有股權交叉,其被視為三星清盤之后的有力接替者。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TCL華星實現產品出貨面積2218.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8%,出貨量和出貨面積均躋身全球前五名。
梁振鵬表示,“一直以來,LCD面板市場主要是被韓企如三星、LGD主導,但現在他們將精力放在OLED面板產業,逐步退出LCD面板市場,這給了TCL華星光電帶來很大的增長機會,這也是后者為何在市場供過于求的情況下,自身營收仍然增長的原因。”
不過另一方面看,LCD面板雖然成熟,但卻并非行業發展的方向。隨著OLED顯示技術的發展,其大有取代LCD面板的趨勢。對于外界看好的OLED顯示技術,卻是TCL科技和華星光電的“軟肋”所在。
據了解,目前TCL華星旗下擁有2條8.5代和2條11代LCD生產線,1條6代LTPS和1條6代AMOLED生產線。其重心主要放在LCD面板生產,對于OLED顯示面板沒有明顯的布局,這使得TCL科技即便想調整產品線也頗為困難。
對此,資深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指出,“TCL集團的面板布局存在結構性缺陷,過度依賴液晶面板產業,其他技術如OLED布局較弱,而且TCL科技布局的印刷式OLED遲遲難以走出實驗室,發展預期尚不明朗。”
被低估的股價?
主營業務利潤下滑,但李東生對此仍然抱有信心。就在年報公布的當天,TCL科技向旗下的TCL華星增持50億元,持股比例由88.83%升至90.72%。
然而,這個看作是向資本市場展示信心的增持動作,似乎并沒有解除長期以來外界對于TCL科技的疑問,也就是TCL科技為何股價和估值一直被“低估”?
在董事長李東生看來,這是由于散戶投資人不了解TCL科技,以及國內資本市場的特殊性造成的。當然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均是屬于外部因素。實際上,李東生并沒有考慮TCL所處的行業以及自身存在的問題。
“首先,國內彩電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普遍估值都比較低,并非TCL科技的獨有現象。此外,TCL科技去年扣掉不可持續的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僅有2.35億元,業績表現不夠好看。”梁振鵬認為,資本市場對于TCL科技的估值合乎情理。
為了提升公司股價和估值,TCL科技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動作頻頻。
2018年12月,TCL集團拋出一份重大資產出售方案,宣布擬以47.6億元向TCL控股出售9家公司的股權,這意味著TCL集團將旗下消費電子、家電等智能終端業務以及相關配套業務悉數轉出。
這項重組方案于2019年1月7日審議通過,直到同年4月才正式宣告完成。完成之后,TCL科技主要業務架構調整為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產業金融及投資創投業務、新興業務群三大業務。
隨著公司業務范圍發生變化,原有的公司名稱也不再適用。2019年11月,華星光電更名為“TCL華星”;2020年2月7日,TCL集團正式更名為“TCL科技”。
不僅如此,TCL科技還頻繁回購公司股份。自2019年2月14日開始實施股份回購,至2019年12月31日,TCL科技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股份數量5.65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18%,成交均價為3.42元/股,回購總額達19.34億元。
事實上,TCL科技回購股票的做法,也是資本市場上常用的建立投資者信任的方式。然而,這一做法的結果并沒有達到公司預期。
盡管在今年年初,TCL科技的股價曾一度沖到7元/股的高位,但隨后又持續回落。截至4月20日收盤,TCL科技的股價為4.61元/股,略高于4.26元/股的發行價。而在過去的3月份,TCL科技的股價下跌幅度超過40%。
對于TCL科技股價持續低迷一事,《商學院》記者向TCL科技相關聯系人發去采訪函,但對方截至發稿并未回應。
劉步塵認為,“TCL集團此前重組的邏輯,是基于李東生對行業未來的預判,集中資源專注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讓資本市場看到其價值所在,并以此來提升集團資本市場的價值。但實際上,剝離智能終端及配套業務的TCL,并沒有引起資本市場的重視,這或許是TCL股價偏低的原因。”
也就是說,雖然TCL科技的定位和主業均發生改變,但是在不少投資者眼里,TCL科技仍然是那個傳統的“家電企業”,要建立起新的認識仍然需要一些時間。
潛力何時兌現
如今,TCL科技主要聚焦于兩大板塊,除了上文提到的半導體顯示與材料,另一面便是產業金融和TCL資本業務。
據TCL科技2019年財報顯示,TCL產業金融、投資和創投業務實現利潤9.99億元,凈利甚至超過了主營業務。事實上,正是由于TCL科技在2019年發放貸款、債權投資等投資行為,新增了大量的非流動性資產,從而平衡了半導體顯示業務帶來的利潤下滑問題。
既然如此,主營業務陷入利潤低谷的情況下,TCL科技是否能依靠金融創投來實現業績和市值的增長?
在產經評論家洪仕斌看來,“金融創投領域對于TCL科技來說,是一個投資回報周期相對較快的產業,如果加強對該領域布局,無疑會進一步釋放TCL科技的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李東生曾在2019年報公布后對眼前的處境做出表態。他認為,盡管TCL科技的股票下調壓力很大,但外界要對公司抱有信心,TCL科技依然是市場中科技板塊的“價值洼地”。
對于這一說法,劉步塵并不認同。“盡管與一年前相比,TCL科技的資本優化了很多,而且綜合實力有了明顯提升。但如果與格力、美的或者海爾等家電企業橫向比較,TCL科技的產業布局、盈利能力以及品牌價值還有不小的差距。”
如果對標同處面板產業的京東方,TCL科技的價值也有待進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TCL科技總市值為595億元,PE(市盈率)為22.74倍,ROE(凈資產收益率)9%;對比京東方,其目前總市值達到1308.42億元,PE為52.98倍,ROE為2.14%。
在重組之前,TCL科技的市盈率僅為10倍左右,是制造業的市盈率標準,彼時的京東方市盈率為20倍,同樣遠超TCL科技。
劉步塵認為,“TCL科技通過去年的資產重組和今年集團改名后,其價值已經釋放出來。在沒有重大利好出現之前,估值很難出現大幅度的增長。”
面對外界的不看好,李東生堅持認為TCL科技的價值還有很大的潛力,其重組的正面效應在未來還將繼續釋放,公司上升的潛力仍在。倘若接下來TCL科技能夠順利接下LGD、三星的LCD面板份額,或許會有不錯的利好,其與行業龍頭京東方的差距也有望進一步縮小。
在2006年的6月份,50歲的李東生曾寫下《鷹的重生》一書。他借用鷹在40歲時脫喙、斷趾、拔羽以獲重生的故事,激勵TCL重塑品牌。如今十四年風雨歷程過去,李東生仍然躊躇滿志,希望帶領TCL科技再度“重生”。
隨著TCL重組完成,如今面板和終端兩大業務已經分家。但此時華星光電陷入了面板行業的弱周期,手機家電等終端產業也遲遲未見起色,轉型帶來的陣痛顯而易見。
TCL科技要想實現“鷹擊長空”,眼下仍需將公司潛力兌現,逐步擺脫股價低迷的質疑,贏得市場和投資者的認可。這條艱難的“重生之路”,64歲的李東生仍然任重而道遠。
責任編輯:李思陽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