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結構性行情中開展投資布局?新浪財經《基金直播間》,邀請基金經理在線路演解讀市場。
原標題:A股能否走出獨立行情?什么時候最適合抄底?來看各大機構周末支招
過去的一周,海外疫情快速蔓延,全球股市巨震,不過A股卻在周五走出了獨立行情。
疫情持續發酵之下,全球市場壓力加大,A股是否能獨善其身?投資者應該如何把握窗口時機配置?周末,各大機構紛紛給出投資錦囊。
風景這邊獨好
對于A股在此輪震蕩中的預判,機構大多給予了較為正面的評價。
例如安信證券稱,當前時刻A股不應該恐慌。
其稱,當前時刻很多機構投資者在海外動蕩不安背景下的A股投資產生較大分歧甚至迷茫,例如擔心海外經濟金融危機對A股風險偏好的影響,擔心外資撤離A股的影響,擔心進出口鏈條的暫時中斷與損失對盈利的影響等。
不過,安信稱,這些擔憂實際上無法與節后開市我們提出的“黃金坑1.0”時市場的擔憂相比,因為無論是盈利影響、資金減倉流出影響,風險偏好影響,當前擔心的海外傳導到國內的影響相比都更間接都更小。而A股市場在“黃金坑1.0”經受起了考驗,快速修復了下跌,因此當前時刻A股不應該恐慌。
其認為,A股的核心邏輯來自于國內,海外市場動蕩不安,A股市場穩定,更加凸顯其投資價值。我們認為未來一個階段國內流動性寬裕趨勢不變,中國經濟也將率先企穩回升,我們對A股市場堅定樂觀。
“當前中國率先成功控制住新冠疫情,成為全球表率,中國經濟政策空間巨大,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將率先企穩回升,在這個過程中流動性寬裕環境不會扭轉,A股的估值是擴張的過程,這是當前我們對A股堅定樂觀的核心邏輯。”安信在報告中表示。
另外一家頭部券商中信證券,其周末出具的策略報告也對A股表示樂觀。其在報告中稱,在穩健基本面、充足的政策工具、偏低的估值水平以及相對充裕的流動性環境下,A股擁有充足的韌性。
其給出的理由有四點:一是中國經濟以及A股上市公司的全球敞口相對有限。當前中國經濟更加依賴內需驅動,凈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經從2007年的8.6%下降至2018年的0.8%,對GDP增速的拉動僅為0.7個百分點。A股上市公司更是典型的內需驅動型,非金融上市公司整體海外收入的占比為11%,相比之下,美、日、韓上市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分別達到48%、43%和45%;
二是當前國內政策工具相較海外國家更加充足。預計未來財政仍然有較大空間,包括專項債擴容、赤字率提升、特別國債以及政策性金融工具等;貨幣政策中,預計3月16日還將迎來MLF利率的下降,二季度或是存款基準利率調降的窗口期,全年還有100個基點的降準空間,助力“穩就業”的目標實現。
三是A股市場整體估值水平仍然偏低。滬深300/上證綜指靜態市盈率僅11.7/12.5倍,市凈率分別為1.4/1.3,遠低于歷史均值和中位數。動態估值方面,經過本輪調整之后,多數一級行業動態估值處于歷史底部區間,僅有部分行業高于歷史中值水平。
四是A股市場增量流動性階段性放緩,但整體仍然充裕。3月以來,主動型公募基金仍保持較高的發行熱度,ETF在近期市場大幅波動期間也保持了小幅凈申購,私募基金2月末平均倉位處于歷史中位,3月以來有明顯減倉,因此進一步流出空間也相對有限。春節后快速流入的散戶資金,在前期高位連續巨量成交,近期又遭遇快速下跌的背景下,受損較重,短期內也更傾向于持倉而不是流出。外資短期雖有持續流出,但體量相比內資相對有限,在市場正常時期,北上資金的成交占全部A股成交平均在8.2%的水平,近期約為10.0%,整體有小幅上升但并不明顯。
不過相較于中信和安信,興業證券的態度就相對謹慎一些。
其發布的報告稱,目前海外變局對A股的影響處在階段1和階段2交錯期,建議投資者謹慎為先。
階段1指的是由于公共衛生事件加速擴散,帶來投資者情緒較2月高點逐步回落。市場風險偏好處于低位。
階段2則是指,由階段1帶來的情緒層面影響、公共衛生事件衍生到對基本面擔憂。雙重影響,帶來海外權益市場下跌。由于高波動、被動化交易過多,使得部分投資組合出現了流動性擠兌風險,出現“多殺多”,進一步下跌現象。原油市場價格的暴跌,使得債券市場部分高收益債的債務人現金流出現壓力,甚至有可能造成信用違約等風險。全球股票、債券,甚至衍生品市場出現流動性風險,加速擠兌風險,使得海外市場出現巨幅波動。
此外,興業證券指出,海外的流動性擠兌風險,短期對A股中的外資行為可能有影響。過去一周,外資僅通過陸股通凈流出400余億元,其中3月9日凈流出143億元,3月13日凈流出147億元,刷新了北向資金凈流出額的記錄。從凈流出額前十大的公司分別是中國平安(42億)、貴州茅臺(34億)、洋河股份(21億)、招商銀行(20億)、美的集團(16億)、京東方A(13億)、五糧液(12億)、恒瑞醫藥(12億)、格力電器(10億)、海康威視(10億)。這10只股票占據了凈流出金額的近50%,有5只位于MSCI的A股權重最大的前十。
而階段3則是基本面和企業盈利影響,中國制度優勢、一系列政策有望率先突圍。全球受到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經濟增長、產業鏈等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權益市場接下來也將逐步反應基本面的潛在擔憂。但由于A股本身公共衛生事件出現時間早,高峰已過。同時,2月以來,決策層、相關部委,再到地方,降稅減費、再貸款等一系列穩增長、促就業政策持續出臺。雖然1-2月經濟受到影響,但隨著開復工持續轉好,央行本周末再度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支持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獨特的制度優勢和執行力,有望使得國內基本面先于全球迎來積極變化,對市場中長期轉好形成支撐。
興業證券稱,目前A股還處于階段1和階段2的交錯期,需保持謹慎,不過從長期來看,在國家重視、居民配置、機構配置、全球配置“四重奏”的引領下,繼續看好A股長牛。
何時配置最佳?
從中長期來看,機構對A股一致看好,那么,什么時候是最好的配置時機呢?
對此,中信證券明確提出,3月下旬是A股的最佳配置窗口。
其預計,全球資本再配置與國內經濟修復、產業資本入市在二季度形成共振,共同推動A股在二季度開啟年內第二輪上漲。
中信證券認為,全球資本市場情緒的拐點與國內經濟修復、產業資本入市的時點形成共振。A股年內第二輪上漲的唯一等待就是全球疫情穩定的時點。在海外日新增病例在3月底到4月初見頂的假設下,全球資本市場情緒見到拐點,與二季度國內經濟的快速修復以及A股市場產業資本的入市在時點上形成共振。
全球資金的再配置或為A股二季度行情添助力。疫情背后全球市場的動蕩,本質上也反映了全球優質資產的缺失。中國作為唯一疫情控制妥當、主要依賴內需、主權信用穩健、而且資本市場體量足夠大的國家,是真正意義上的避風港。全球投資者此輪風險資產集中拋售后,再配置的過程中,A股的權重料將明顯上升,成為經濟修復和產業資本入市以外驅動A股市場的第三股力量。
因此,中信證券認為,3月下旬是全球疫情的觀察期,也依然是A股的最佳配置窗口。
后疫情時代配置建議
而對于配置板塊,機構對此有不同建議,
中信證券建議,新舊基建及相關科技龍頭(5G、云計算、IDC等)依舊是全年配置主線,同時推薦政策驅動下穩就業相關受益行業,重點關注人力資源服務和教育板塊。此外,預計未來消費支持政策將繼續出臺,以供給側的改革為主,以需求端的刺激為輔,長線投資者可以考慮逐步增配伴隨疫情好轉的消費板塊龍頭。
而興業證券則表示,重點關注“兩頭走”的低估值、高分紅、增長穩的核心資產價值龍頭方向。另一頭,隨著一系列短期科技股可能因為交易過度擁擠、獲利盤過重而出現一定調整,但全年來看,大創新科技成長機會仍值得重視。
責任編輯:陳志杰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