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事件背后:影視業的嚴冬

高以翔事件背后:影視業的嚴冬
2019年11月30日 02:28 華夏時報

新浪財經聯合黑貓投訴、微博航空,開啟航空公司“金鳳獎”評選,快來選出為你提供全方位、專業、安全服務的航空公司吧。【我要投票

  高以翔事件背后:影視業的嚴冬

  本報記者 姚露 金曉巖 北京報道

  11月27日,演員高以翔在綜藝節目中因故離世引發輿論熱議,除了綜藝節目規則引發爭議外,影視寒冬下演藝人“就業”等問題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天眼查最新數據顯示,僅2019年年內,就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與此同時,另有數據顯示,橫店影視城的劇組開機率同比減少45%。電影行業尚有國慶檔爆款帶來一絲希望,但電視劇行業寒意依舊——供給側持續收縮、行業毛利率下行、監管政策不確定性都在束縛著電視劇的奔跑。

  影評人李星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隨著行業深度調整,開機率下降,需求下降,必然有人無戲可拍。目前為止,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在資本,尤其是業外資本撤離后,劇組的資金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劇集銳減,行業收縮

  11月27日,浙江衛視綜藝《追我吧》第九期節目的錄制過程中,參與錄制的嘉賓高以翔被曝突然暈倒,并經3個小時的搶救后,不幸去世,年僅35歲。

  公開資料顯示,高以翔,原名曹志翔,1984年9月22日出生于臺灣省臺北市,華語影視男演員、模特,畢業于卡普蘭諾大學,曾經因飾演《遇見王瀝川》男主角王瀝川一角而圈粉無數。

  該事件發生后,對于娛樂綜藝節目的尺度以及演員背后的“就業困難”等社會現象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事實上,身處2019年的“冬天”,影視行業從業者幾乎快要忘了2015年“春天”的溫暖了。

  2015年,熱錢加持下的影視行業流傳著“僅憑幾張PPT講個劇本大概就能輕松拿下投資”的高光傳說。盡管略帶傳奇色彩,但也能一瞥彼時影視行業的繁榮。

  Wind數據顯示,2015年文化傳媒行業總市值達到1.66萬億元,板塊同比漲幅達到74.32%;同時,公司間的并購熱潮一度到達巔峰,平均不到2天就會發生一起并購。

  彼時的電視劇行業無比風光。以周迅主演的《后宮如懿傳》為例,當時被曝光單集1500萬價格,其中兩家電視平臺東方和江蘇衛視出價每集300萬,網絡獨播的騰訊則出價單集900萬。

  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電視和網絡視頻市場共生產了電視劇773部、21546集,平均每天生產59集。其中當年播出電視劇總計262部。而2019年上半年新播國產電視劇僅72部,2020年待播劇集共97部。

  由此可以看出,隨著熱錢退出、政策趨嚴以及行業泡沫的擠壓,電視劇行業在內容供給上一直處于收縮態勢。有媒體報道指出,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共646部,比去年同期的886部減少27%;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共24617集,比去年同期的35209集減少30%。其中,電視劇部數備案數在前兩季度分別下降22%、14%。前三季度備案電視劇集數月均下滑29%。

  從生產端來看,由于資金匱乏,電視劇的開機率也不容樂觀。來自橫店影視城的數據顯示,11月橫店影視城內開機劇組在20部左右,在過去,這個數據一直維持在30-40部左右。

  一位文化產業研究員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影視行業開機率受到資金影響大,前幾年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無論是開機率和生產速率都比現在要高。但當前整個行業資金匱乏,影視制作的資金運作速度放緩,開機率必然也會有所下降。

  電視劇制作機構的數量也在減少。來自廣電總局的數據顯示,2019-2021年度《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甲種)》機構名單有73家機構的數量,而過去10年間,這個數字一直維持在130家左右。

  電視劇產量的下降導致很多機構無法滿足“連續2年內制作完成6部以上單本劇或3部以上連續劇(3集以上/部)”的硬性指標,電視劇制作準許機構數量大打折扣。

  熱錢退去 演員“冬眠”

  5年后的景象與此前的熱鬧天差地別,數據顯示,2019年內就有超過1800家影視公司關停。而此前趁著資本熱潮進軍影視行業的跨界大軍則更為尷尬:主業回不去,劇集賣不動,四處尋找資本接盤。

  2015年前后,主營紡織品生產和銷售的鹿港科技、賣水泥的當代東方的跨界引起不少人矚目。其中,鹿港科技斥資4.7億元收購世紀長龍,后者在2015年參投暑期檔爆款電影《大圣歸來》,當代東方在收購影視公司方面堪稱瘋狂——其子公司個數由2015年的7家增至2017年的62家。

  從上述跨界進軍影視的公司可以一窺彼時資本對于影視行業的青睞,同樣,當熱錢退去,它們的表現也成為影視寒冬最直接的犧牲品。

  11月22日晚間,鹿港文化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錢文龍及主要股東與淮北市建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股份轉讓框架協議》。當代東方也在此前尋求接盤方。

  無錢可投、無戲可拍,2019年的影視行業依靠去庫存“續命”。券商數據顯示,2019年開始影視上市公司的整體的庫存同比不斷下滑,2019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影視行業的庫存分別同比下滑2.4%、9.6%和11.3%。從庫存占收入比例來看,平均庫存占收比在2018年達到峰值,為80%,遠高于2012-2017年的40%左右。

  影評人李星文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庫存是一個無奈的選擇,這是一段時間資本過熱后延展出來的必然現象,尤其是前幾年資本時代的最后一批項目,在庫存出口縮小的情況下,資金回收形成困難,由此進一步影響到后續開機率的問題。

  西部證券分析師認為,經過“限薪令”后,明星薪酬成本明顯下滑,2019年頭部電視劇成本也有所下降,相應的發行價格也下降。整體看下來,2019年電視劇毛利潤率有所下降,但目前已經基本進入穩態,預計2020年頭部劇毛利潤率將會維持穩定。

  記者注意到,在2020年待播的97部劇集中,參與兩部以上的演員僅30位演員。演員無戲可拍,已是影視寒冬下老生常談的話題。

  反觀綜藝節目,據廣電總局監管中心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共上線385部網綜,節目數量較2017年同比增長95%。可見,整體綜藝節目的數量呈現井噴式發展。既有收入保障,又能增加曝光率,演員們從拍戲轉戰綜藝的情形也越來越普遍,無論是《演員請就位》還是《我就是演員》,都在隱約透露著演員無戲可拍的無奈。

責任編輯:覃肄靈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2-11 甬金股份 603995 22.52
  • 12-04 芯源微 688037 --
  • 12-04 銳明技術 002970 --
  • 12-03 成都燃氣 603053 --
  • 12-02 當虹科技 688039 50.4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