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解碼普惠金融的聚合模式
來源 北京商報
在頂層設計、監管、金融業機構齊發力下,普惠金融熱度不減。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相比之前傳統金融機構“單打獨斗”模式,在業務可持續性需求的推動下,開始衍生出了“科技賦能”模式以及聚合模式。在分析人士看來,相比單打獨斗模式和科技賦能模式,聚合模式更具靈活性與機動性,不過,聚合模式還很難被納入到現行的以機構為主體的審慎監管框架中,未來更適合功能監管。
從“單打獨斗”到賦能、聚合
據銀保監會日前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5.15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0.25萬億元,較2018年初增長了2.57萬億元,增幅達到33.46%。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相比之前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通常“單打獨斗”、獨立完成從貸前申請到貸后管理的全部業務環節,目前多數機構開始嘗試“科技賦能”模式。
“普惠金融服務的客戶群體具有金融需求多元、地域分布廣泛且分散、風險復雜且識別成本高、金融素養和互聯網接受及運用程度參差不齊等特點,而單一金融機構在普惠信貸業務開展中,存在獲客渠道單薄、自有數據風控效果不理想、風險自擔情況下風險過于集中、資金供給受限從而影響規模成長等諸多問題。業務可持續性方面遭遇的瓶頸,使從業機構在‘單打獨斗’模式的基礎上開始探索‘科技賦能’模式。這種模式促進了新舊動能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普惠信貸發展。”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在日前發布的《普惠信貸聚合模式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提到。
而科技賦能的模式同樣有局限性,比如互聯網企業所能輸出的能力存在明顯的邊界,即其優勢主要集中在線上。一方面,純線上經營模式能支持傳統機構為移動互聯網族群提供契合他們習慣的快捷服務,但難以覆蓋大量存在于線下、互聯網能力薄弱的長尾人群。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積累和融合的線上數據能夠支持其有效進行身份識別和欺詐風險辨識,開展小額、短期、消費性貸款業務,但在中大額、中長期貸款的信貸風險甄別上能夠發揮的作用有限,限制其對小微企業、農戶等群體生產經營性資金需求的服務能力。
在這一背景下,一種新模式——普惠信貸聚合模式被提出并應用。何為聚合模式?實際上也就是依托金融科技搭建開放平臺,將在獲客、數據、風控、增信、資金等業務節點中各有所長的機構連接起來,形成有機生態體系的普惠信貸業務模式。
成本與風控
在分析人士看來,這種聚合模式涉及各方,對于成本的控制十分重要。“相比單打獨斗模式和科技賦能模式,聚合模式更具靈活性與機動性,其實質是主動找到業務經營中的缺陷,整合在該環節具有比較優勢的機構,通過協同作用消除短板,用專業化分工的方式化解前兩種模式無法突破的客群下沉瓶頸,同時通過最大化普惠信貸業務中各核心節點的產能、降低成本、惠及民生。”曾剛說道。
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鑫談道:“在理論上講,聚合模式主要是利用不同節點的比較優勢,如果節點之間的合作能夠建立起來,是可以降低運行成本的。”
但聚合模式分節點,也必然涉及到過程監控與運行成本之間的平衡。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劉澄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其最大的難題是怎樣兼顧降低成本和降低風險之間的矛盾。有的時候我們過分強調降低成本,可能就缺乏對過程的監控,這樣就導致風險增大,有時候要降低風險,那么就要加大監控的成本,因此要做好兩者有機的平衡。
曾剛提到,聚合模式的關鍵是平臺的能力,平臺需要具備開放式的經營理念和平臺運營能力,它的作用是重塑業務模式,促進各參與主體有機互補,降低機構的運營成本和風險成本,這就對平臺的綜合實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渠道、運營方面,聚合平臺需要能夠抓取普惠金融人群的消費、經營等不同場景下的多種業務,并引入合適的合作渠道,同時鋪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網絡,提高業務流程的便捷性,通過比較優勢降低人力和網點成本,實現長期發展。
“聚合模式的節點中,風控是最為核心也最值得注意的問題。”李鑫談道,“當前最大難題在于現實中風控和獲客、增信等環節不太容易拆開,因為風控是針對特定客戶的風控,增信也是針對特定客戶的增信,二者都是基于對客戶的了解。”借貸業務的風險控制能力至關重要,這也要求聚合式借貸服務平臺要具備豐富的業務經驗并提供基礎風險評估,以便資金方、增信方在此基礎上完成風控審批。
監管難題
雖然聚合模式具備種種優勢,且在部分實踐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但從監管視角來看,聚合模式還很難被納入到現行的以機構為主體的審慎監管框架中。到目前為止,盡管有關監管政策落地的傳聞時有發生,且也引發了全市場的關注,但這些監管政策主要針對持牌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且主要基于線下信貸業務的監管思路和規則,既沒有全面考慮聚合模式中多種類型機構(既有持牌機構,也有非持牌機構)相對復雜的風險承擔和專業分工關系,也沒有充分反映聚合信貸與傳統信貸之間所存在的差異。
《報告》中認為,從長遠來看,功能監管可能更適合聚合信貸,但資管新規式的跨行業統一監管規則短期還很難出現。
曾剛提到,以監管的角度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應該平衡好穩定與創新的關系。普惠信貸一直在進行產品和技術創新,各類機構間通過相互合作實現新舊動能轉化,拓展普惠信貸服務的深度和廣度的同時,也會帶來潛在風險。監管者要在鼓勵創新與金融穩定之間做出權衡。其次,應建立、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對于金融部門,征信體系是其重要的基礎設施, 完善的征信體系能夠給普惠信貸機構提供重要的客戶信用信息,降低風險識別成本,同時征信體系的數據還可以進一步支持信貸資產標準化、證券化的發展。最后,監管部門應強化自身監管能力,尤其是加快監管科技建設。
北京商報記者 岳品瑜 實習生 李赫
責任編輯:楊希 1904183207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