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陳里予 今天是兒童節,上海兒科看病難問題將逐步破解。歷時1000多天施工建設,作為本市“十三五”最大醫療建筑單體的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醫療/科研綜合樓將在6月17日啟用。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院長江忠儀透露,兒中心門診看病能級大幅提升:兒童看病空間大大增加,從目前平均每天5000人次門診量有望提升到7000人次。新樓開放500張病床,加上老樓600張病床,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住院規模擴大了一倍。 隨著新的兒科醫療大樓啟用,一種全新的兒科看病模式將同步推出:融入AI的智慧醫院,啟用首套智慧兒童醫院解決方案,叫號、掛號更智慧,帶孩子看病時間有望縮短1.5-2小時。與此同時,每層樓都會有100平方米的公益新空間,舒緩孩子和家長的看病焦慮。 江忠儀指出,作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將構建融生物-心理-社會于一體的現代醫療模式,更好的呵護孩子們。 最智慧: 導診、診前檢驗……AI醫生小依來幫忙 在浦東新區北園路上,全新的兒中心醫療科研綜合樓已經整裝待發,正在做迎接孩子們的最后的準備。 “先掃一下這個二維碼,輸入癥狀,可以用語音,然后小依醫生會推薦您相應的科室及診前檢驗方案。”AI醫生小依將首先在新醫療大樓中出現。 這個AI小依醫生不得了,小依經過前期大量的學習,已經掌握了300多種兒科疾病的診斷能力,還能夠模擬人類醫生的問診思維,將初始問診環節在手機端完成。輸入“皮疹”,它會提供多種“皮疹”的圖片供勾選;在詢問“是否抽搐”時,會以短視頻的方式解釋什么是抽搐;在詢問“是否喘息”時,它還會提供一段“喘息音”供比對。 患兒家長在手機端即可完成導診、掛號,并選擇是否接受智能診前檢驗服務;A?I系統會根據A?I問答所采集到的患者信息,智能的推薦必要檢查項目,從而減少排隊次數,大幅節省就診時間。 據悉,這套智能解決方案以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將小依導診、小依診前檢驗、小依預問診、兒童多學科智能診斷系統等多個A?I應用融入診療全流程,與臨床工作流無縫銜接,全面提升兒科就診體驗。 人工智能的加入將提供更便捷的方案,這也是未來智慧醫療的趨勢。兒中心將會培訓大批導醫志愿者,在門診掛號大廳教大家使用。 最溫暖: 關愛患者心理和情緒??每層樓都有公益新空間 除了智慧,兒中心還將成為最溫暖的醫院,更多地關愛生病孩子心理和情緒。記者看到,新大樓每層樓都將有一個公益空間,不同需求的孩子在這里得到關心。在三樓,手術鎮靜等候區將為0-18歲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打造一個“安心港灣”,這是一場日出希望之旅,看“日出”是一種等待,等待著,不知不覺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萬物復蘇的動物精靈陪伴著每一位孩子發現新生的自然世界。整個空間希望帶給需要進行手術的孩子柔和、平靜的感覺,減少害怕、恐懼,提升勇氣。 在醫療大樓八樓有個“眼鏡哥哥魔法劇場”,針對腫瘤外科、整形外科與普外科住院的孩子和家長。用眼鏡哥哥講故事的方法來設計兒童活動空間,可以把學習轉變成一次富有樂趣的體驗,在積極探索空間和發現新事物中,構想出屬于孩子們自己的故事。空間中隱藏著的體驗將無形地影響兒童的認知與創新。 在關注孩子的同時,2號樓6樓SICU外科重癥監護室外專門設置了“家長關愛中心(SICU)”。 重癥監護室是一個沒有硝煙、卻時刻與病魔搶奪生命的戰場,門內是危重的孩子和揮汗如雨、緊張工作的醫護人員,門外是焦急等待家長。這個公益空間希望給這些家長們提供休息、解惑的地方,給予家長們信息、生活、情緒等各方面的關心與支持。 同樣,在7樓的新生兒病房也同步設置了新手爸媽的關愛中心,希望為其提供技能培訓、心理支持與溝通交流的平臺。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黨委書記季慶英介紹,在昨天同步推出的全國首張《兒童醫院公益空間地圖》上,在醫院推出的30個公益項目里,新大樓的7個公益新空間也已經納入。家長們可以拿著地圖,尋找到適合自己和孩子的公益項目。 據悉,醫學模式正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三位一體的現代醫學模式轉變,今年年內,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還將籌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醫務社會工作與公益慈善聯盟”,致力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把博愛精神撒向祖國各地。 一系列“一體化智能手術室”將在這里啟用,助力醫院在兒童心臟外科等優勢學科的基礎上,進一步挑戰大腦神經等高難度復雜手術。 |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