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領袖
盤點2018中國金融新舉措
2018年是中國金融業實質性邁開對外開放步伐最大的一年。
張銳(廣東)
以制度變革的力量導入全新的市場基因,以微觀創新的支點激活沉淀的市場量能,以強力糾偏的勇氣清除扭曲的市場經絡,以擴大開放的胸襟迎納活躍的市場勁旅。倒帶2018年的中國金融,人們聽到的不僅是高山流水的清脆旋律,更有激濁揚清的拍岸濤聲;檢視2018年的金融步履,公眾看到的不僅是律動有致的行進印記,更有破舊布新的鏗鏘落點;回放2018年的金融場景,百姓感到的不僅是改革紅利的汨汨暖流,更有遙望未來的美好希翼。
監管體系新陣容
基于優化監管資源配置的目的,同時為了逐步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根據國務院的決定,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進行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銀保監會的成立可以說是2018年中國金融業最大的改革動作。
然而,機構創新僅僅是一種物理形態的變化,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監管實踐必須體現出防控與隔離風險的政策效果。為此,銀保監會在合并之前已經聯合中國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發布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業界統稱“資管新規”),按照產品類型統一監管標準,從募集方式和投資性質兩個維度對資產管理產品進行分類,分別統一投資范圍、杠桿約束、信息披露等要求,同時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另外,“資管新規”還提出消除多層嵌套,抑制通道業務。因此,“資管新規”的推出,標志著我國資管行業步入統一監管新時代。
策應“資管新規”對銀行理財產品要求,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及《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關于規范理財債券基金業務的通知》的系列文件,分別對銀行理財的公募產品、短期理財債券基金等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與規定;同時,銀保監會與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支持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指導意見》,明令禁止包括險資在內的另類投資變身為地方政府新增債務,并要求地方政府推進財政及舉債信息公開,尤其不得通過融資平臺公司違規新增地方政府債務。
貨幣調控新工具
盡管美聯儲的四次升息擠壓了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空間,但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為最高圭臬,2018全年央行還是實施了三次定向降準,外加再貸款、再貼現等產生的新增資金額度,過去一年貨幣監管當局總共向市場釋放了4.3萬億的流動性。在使用傳統貨幣政策手段同時,央行還頻繁運作新的宏觀調控工具。
包括PSL(抵押補充貸款)、SLF(常備借貸便利)、 MLF(中期借貸便利)以及OMO(公開市場操作)等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綜合使用在內,MLF是央行在2018年操作最多的調控手段,其中年中開展的5000多億元1年期MLF續作,創造了有史以來單次最大規模MLF操作,同時全年通過ML至少投放了中長期流動性約2.8萬億元,遠超2017年全年1.76萬億元的總和。以MLF為基礎,央行開創設了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根據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貸款增長情況,向其提供長期穩定資金來源,資料顯示,TMLF資金可使用三年,操作利率比MLF利率優惠15個基點。
總體而言,2018年貨幣政策總體偏向寬松,而央行政策偏好主要傾向于貨幣創新工具,一方面是要防止普遍性降息導致人民幣利率與美元利率“剪刀差”擴大而引致的資本流出風險,同時堅守不搞“大水漫灌”的貨幣政策路徑,以防出現物價上漲;另一方面,啟用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可以保持貨幣供應量的適度擴張,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在確保貨幣對實體經濟形成有效支持的同時增強調控政策的定向精準性。
全面降稅新紅利
作為2018年面向普通民眾的最直接且普惠程度最高的紅利應當是個人所得稅制度的改革。除了將個稅起征點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并在當年10月1日提前實施外,國務院還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在“三險一金”專項扣除的基礎上,對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支出進行附加扣除。據此,全國將有超過1億人無需再繳納個稅。
對實體經濟降稅構成了稅改的又一個亮點。一方面,制造業以及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增值稅稅率自2018年5月1日分別從17%降至16%和從11%降至10%,同時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等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三項舉措合計減稅4000億元;另一方面,為支持企業創新與研發,創投企業、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按投資額70%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同時企業研發費用可在稅前分別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或者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扣除和攤銷。
進出口方面,自2018年11月1日起,國內現行貨物出口退稅率分別提高了1-5個百分點,以形成對企業出口的有力支持;不僅如此,我國過去一年還三次下調進口產品關稅,全年關稅總水平從上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達23%。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政府還直接面對境外投資者減稅讓利,其中境外投資者從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用于境內直接投資暫不征收預提所得稅,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取得的債券利息收入3年內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
金融產品新迭代
與股市、債市等金融現貨市場相比,期貨市場在過去一年中的創新亮點格外突出。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掛出了中國首個國際原油期貨品種的兩個月后,大連商品期貨交易所的鐵礦石期貨首次對境外交易者敞開大門,與此同時,承擔著精煉棕櫚油期貨的新加坡中國APEX(亞太交易所)也正式開業,中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步伐在2018年出現躍進式提速。
閃亮的養老產品也成為了金融市場創新的主角。為滿足老年人差異化、多樣化養老保障需求,銀保監會決定將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也稱以房養老保險)擴大到全國范圍,同時,備受期待的養老目標基金(FOF)在2018年正式亮相,其中華夏養老目標基金、南方養老目標基金等14家基金產品正式獲得證監會發行批文,公募基金助力養老金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建設正式拉開帷幕。
從產品創新內涵看,保險公司和互聯網平臺推出的“相互保”年度新鮮指數應當最高,其中在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與支付寶聯手推出“相互保”不到一個月后,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又與京東金融合作推出了“京東互保”。與傳統的重疾險相比,基于互助模式的“相互保”投保門檻更低,同時讓有需求的人更容易獲得保障,截止目前已有數千萬人加入。
科技對金融產品的創新賦能在2018年獲得突破性進展,其中由中國人民銀行直接推動創立的粵港澳大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不僅為企業融資提供了官方信用背書支持,而且打開了企業融通資金的新渠道。平臺參與方包括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及渣打銀行5家,企業方面則包括比亞迪及其一級供應商,適用場景在助力一級供應商應收賬款貿易融資基礎上,未來還將擴展到多級供應商更豐富的融資需求層面。
援助民企新氣場
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2018年民營企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系列難題,在民企股權質押出現大規模平倉風險、債券違約率不斷攀升以及虧損與離場企業數量顯著增多的嚴峻形勢下,從中央到地方,從財政政策到貨幣政策,從政府到市場,全方位展開了對民企的集體援助行動。
貨幣政策方面,將全年3000億元的再貸款、再貼現“大紅包”基本上都拋給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同時,央行還將MLF合格擔保品范圍從單戶授信5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貸款擴至1000萬元,并且央行還確立了為解決民企融資難所采用的信貸、發債和股權融資“三支箭”政策組合工具,銀保監會提出了服務民企貸款的“一二五”目標,即在新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企的貸款不低于1/3,中小型銀行不低于2/3,爭取三年以后,銀行業對民企的貸款占新增貸款的比例不低于50%。
財政政策方面,除了對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免征增值稅且政策已經嚴實到位外,財政部聯合20家機構共同組織發起設立了國家融資擔保基金,三年中可為小微企業累計提供5000億元左右的擔保貸款。除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外,商業性擔保力量也開始為民企融資助力賦能。由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設立的“麒麟系列產品” 作為首只紓困民企發債的保險資管產品及時落地分期發行,參與認購民營企業債務融資工具。
地方政府層面,北京、上海、廣東、四川以及安徽等10多個省份發布了支持與促進民營企業的指導意見或者政策措施,除了設立資金規模不等的民營企業專項發展基金外,各地還專門拿出了幾十億元至上百億元不等的紓困資金及時解決民企緊急難題。統計結果顯示,2018年全年全國地方政府馳援民企的紓困專項基金規模超過1700億元。
支付監管新棋局
延續近兩年對支付市場的糾偏與整頓行動,央行、銀保監會和證監過去一年又從多個角度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的支付業務展開了更具深度的規范性指導與矯正。一方面,央行創設客戶備付金集中繳存制度,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客戶備付金必須100%地集中交存到央行指定與監管的賬戶,同時央行切斷了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直連(即“斷直連”),銀行不再單獨直接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代扣通道而全部轉至網聯平臺處理。另一方面,央行推出了支付機構分類評級制,將銀行卡收單外包服務機構評級分為5類,以方便市場清醒鑒別。
更為凌厲的是,監管層對支付機構開出的罰單數量激增,處罰規模躍升,千萬級的大額罰單頻現。除了支付寶等極具影響力的支付機構受領罰金外,名不經傳的國付寶公司還領到了總額為4447萬元的最高罰單。支付機構全年因支付業務違規承擔的罰沒金額累計超過4億元。與此同時,央行還注銷了33張支付牌照,非銀支付機構已從最初的271家縮減到238家。
重錘接連落下的同時,監管層也在通過完善金融基礎設施為支付業務的進一步拓展鋪路搭橋。除了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外,央行還搭建起了中國銀聯、城商行資金清算中心、農信銀行資金清算中心、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上海)公司及網聯等五家特許清算機構,形成了以人民銀行為核心,特許清算機構為補充,涵蓋銀行和支付機構,各有分工的清算服務供給格局,結合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銀聯組織以及網聯平臺,一個圍繞著支付業務而修建的立體高速公路蔚然成型。
嚴厲處罰新力度
落實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等系列金融新政,以防范金融風險為主要目的,在對支付行業違規行為進行嚴厲處罰的同時,監管機構的拳擊范圍擴展到了整個金融領域。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銀保監會(含各地方機構)共開出1433張行政罰單,創近5年新高;同時監管機構開出的罰沒金額超過了30億元。
銀行與保險無疑是遭遇處罰的“重災區”。資料顯示,2018年銀保監會對銀行的罰單同比增長遠超400%,受罰對象除了浦發銀行等城市商業銀行外,還可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四大政策性商業銀行的身影,其中,浦發銀行成為年度被罰金額最高的銀行,吃進罰金高達5.2億元;在保險行業,過去一年保險公司收到的監管機構罰單數目創出歷史之最,所涉39家違規保險機構中,中國人保、中國平安等國內商業保險巨頭悉數在列,其中中國人保吃進罰單多達200張,受罰金額超4000萬,名列眾險企第一。
相比于針對機構的處罰,作為自然人的影視明星范冰冰運用“陰陽合同”的巨額逃稅行為而受到國家稅務總局以及江蘇省稅務局的嚴厲處罰更為普通民眾所關注。據群眾舉報,經過詳細調查核實,稅務機關發現范冰冰及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少繳稅款2.48億元,其中偷逃稅款1.34億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的相關規定,監管機構對范冰冰做出了高達近9億元的罰款懲處。在此基礎上,稅務機關要求影視從業人員自覺申報透漏稅數目,并作出了視情給予區別性處理的政策導向規定。
市場開放新步履
2018年是中國金融業實質性邁開對外開放步伐最大的一年。在推出了《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基礎上,銀保監會發布了外資銀行、保險以及證券公司的管理條例,以此為據,銀保監會宣布取消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允許外國銀行在我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將外資保險公司在合資企業的持股比例放寬至51%,且3年后不再設限;另外,中方取消了合資證券公司境內股東至少有一家證券公司的規定,不再對合資證券公司的業務范圍單獨設限。
受到政策激勵,10多家外資銀行、保險機構拿到了進入中國市場的準入申請,代表性的有香港集友銀行有限公司籌建深圳分行、富邦華一銀行籌建重慶分行、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大韓再保險公司籌建分公司、以及工銀安盛人壽籌建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其中公司注冊地選在上海的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是我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
直接方便境外資本投資中國市場的QFII和RQFII更是踩大了開放的“油門”。按照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匯改新政,除廢止QFII每月資金匯出不超過上年末境內總資產20%的限制規定外,也取消了QFII、RQFII本金鎖定期要求,將現存的QFII投資3個月鎖定期、RQFII非開放式基金投資3個月鎖定期全部取消,同時允許QFII、RQFII對其境內投資進行外匯套保,對沖其匯率風險。
在債市方面,中國人民銀行時隔5年后再度通過香港金管局正式在香港發行200億元的央票,以有效對沖人民幣被動貶值風險,同時彭博、富時羅素等國際指數機構相繼宣布將中國債券市場納入全球性基準指數的計劃,此舉代表中國債券市場進一步被國際投資者接納,并至少給中國債市帶來700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大大增強中國債券市場的流動性活力。
(作者系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
責任編輯:孫劍嵩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