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傾聽;您爆料,我報道!在這里,我們將回應你的訴求,正視你的無奈。新浪財經爆料線索征集啟動,歡迎廣大網友積極“傾訴與吐槽”!爆料聯系郵箱:finance_biz@sina.com
來源:證券時報網
證券時報記者 張婷婷
見習記者 李欣蕓
1月21日晚,中信建投證券披露130億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隨后,22日中信建投證券股價開盤下跌逾7%,全日收跌7.62%,成為當日A股跌幅最大的券商股。
對此,有大型券商分析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這一現象主要是緣于當前市場情緒對于該公司定增反應相對負面,定增導致股本攤銷的消極影響大于增加資本金、改善基本面的積極影響。天風證券研報認為,若定增計劃完成后,中信建投證券凈資本有望增至509億元,將極大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發布130億定增預案
昨日,上證綜指下跌1.18%,深證成指下跌1.44%,券商板塊下跌1.5%。其中,中信建投股價下跌7.62%,成為當日A股跌幅最大的券商股。
1月21日晚間,中信建投證券發布130億定增預案,擬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以擴大業務規模,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此次定增距離中信建投A股IPO僅相隔7個月。
中信建投證券在定增預案中披露,募集資金主要用于發展資本中介業務、投資交易業務、增資子公司以及投入IT建設等。具體來說,將用不超過55億元用于發展資本中介業務,包括擴大融資融券、股票質押等信用交易規模;不超過45億元用于發展投資交易業務;不超過 15億元用于增資子公司,進一步推進證券業規模化、集團化發展;不超過10億元用于信息系統建設;不超過5億元用于其他運營資金安排。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重資產業務正成為券商未來主要收入的增長點,且能反哺輕資產業務;券商業務模式正從以通道業務為主過渡到收費型中介業務、資本中介類業務和自有資金投資業務等并重的綜合業務模式,并將逐漸成為券商新的利潤增長點;凈資本為核心指標的監管體系下,增加凈資本規模,可提高公司的風險抵御能力。
分析稱仍有樂觀預期
為什么中信建投證券會在定增預案發布第二天遭遇股價大跌?
有分析認為,券商定增的市場反應與大環境密不可分,在相對悲觀環境下,競價定增的難度不減、項目流產與募資規模縮水的風險依然存在。
有市場人士對記者分析稱,首先,作為次新券商股,中信建投股價近期遭遇爆炒,回調壓力大;其次,熊市中資金利用率相對較低,定增勢必拉低凈資產收益率,對股價構成負面影響;第三,中信建投一直是輕資產運營,投資者更看重市盈率,但定增投向多為重資本業務,投資者要逐步轉變為看重市凈率,而該券商的這一指標較整個行業明顯偏高。
不過,也有機構對于中信建投證券定增事項以及定增市場仍充滿樂觀。天風證券研報認為,若中信建投定增計劃順利完成,該公司凈資本有望增至509億元,進一步縮小與行業前五券商之間的差距,且有望擴大公司業務規模,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天風證券研報還指出,作為投行業務領域龍頭的中信建投證券,有望受益于科創板試點注冊制的政策紅利。加之股東背景雄厚且凈資產收益率(ROE)水平長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天風證券預計中信建投2018~2020年的預期凈利潤年增長率為-25%、10%和12%。
資料顯示,中信建投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加權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40%、18.10%和9.9%,2018年前三季度加權凈資產收益率為5.36%。
紛紛定增以補充資本金
近年來,證券行業競爭激烈,重資產業務成為券商收入增長點,在行業盈利模式變化、凈資本監管體系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券商紛紛通過定增等手段補充資本金。
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已有6家券商發布定增相關事項,其中申萬宏源和華泰證券已完成定增,分別募資120億元和141億元;廣發證券募資總額不超過150億元的定增目前處于證監會核準階段;海通證券、興業證券和國信證券分別于2018年4月、7月和11月發布了預案。
不過并非每家券商的定增都能如愿順利實施,一位大型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證券行業定增不能順利進行的原因通常有兩個:一是市場原因,二是政策原因。具體來看,2018年二級市場低迷,不少券商股一度破凈,影響了券商增發的進度;此外,金融行業監管趨嚴,券商的投行項目、股票質押項目等頻頻爆雷。
值得注意的是,順利實施的定增也有募資規模縮水的可能。例如,申萬宏源的預計定增募資規模從2017年初的不超過人民幣190億元縮減至當年5月的不超過120億元,最終實際募資凈額119.72億元。目前申萬宏源已在港交所披露招股說明書,有望成為第12家A+H券商。
天風證券認為,內地券商實力第一軍團均在A股和H股兩地上市,且2018年10月證監會放寬再融資時間限制后,券商實力第一軍團擁有豐富的股權融資渠道;同時,在市場利率震蕩下行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債權融資補充資金。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依然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