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科技何去何從

全球金融科技何去何從
2019年01月18日 15:29 財經國家周刊

  全球金融科技何去何從

  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合縱連橫、握手聯盟的事例會不斷增多。

  文/瞭望智庫助理研究員 云賀

  作為金融與科技的結合物,金融科技(Fintech)正在顛覆傳統金融領域。據統計,全球80%的金融機構都或多或少地邁入了發展金融科技的大門;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類的風險投資數額高達308億美元,而這一數字在2011年還只有18億美元。

  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將走向何方?對此,我們或許可從去年12月麥肯錫咨詢公司六位研究員聯名發布的《協同與顛覆:塑造金融科技的十大趨勢力量》這份報告中得到些許啟發。

  報告從四類金融科技企業出發,總結了它們未來可能會面臨的一些共性趨勢。報告認為,各類金融科技企業應在熟諳未來發展趨勢的前提下布局和拓展業務,如開展跨境業務的復雜性和各國監管力度加強等環境變化,都會深刻影響企業的戰略布局和運營成敗。

  四類參與者

  金融科技的細分領域和參與者眾多。報告認為,要清晰預判該領域的未來趨勢,首先需找準關鍵變量,即參與主體。

  據此,報告將金融科技的參與主體分為四大類:憑借互聯網技術起家的初創公司,傳統金融機構的創新業務部門,以科技巨頭公司為主導的行業生態系統構建者以及提供相關基礎設施服務的供應商。

  初創企業一般專注于單一類別的產品,但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從無到有獲得首批客戶的認可,并逐漸建立穩定的用戶群。與之相對的,是旨在構建金融科技生態圈的大科技企業,其最大優勢就在于本身擁有強大的技術平臺,并已形成龐大的活躍用戶基數。

  傳統金融機構為應對新技術帶來的挑戰,目前主要通過合作聯盟的方式涉足金融科技領域。而提供基礎設施服務的供應商則主要瞄準金融機構,為它們提供整套的技術解決方案,這類企業發展的關鍵是產品能否根據需求靈活迅速地更新換代。

  上述四類企業的優勢和特點各異,發展軌跡也并不完全重合。但麥肯錫的研究人員認為,隨著全球金融科技市場逐漸成熟、監管制度的建立完善以及相關技術產品不斷涌現,未來這些企業會面臨一些共性趨勢。

  基于此,報告總結出未來金融科技發展的十大趨勢。其中,與運營主體特性直接相關的趨勢主要有兩個:不同于傳統金融業,優質的用戶體驗不再是金融科技企業競爭的關鍵,如何找到差異化、能彌補市場空白的服務,才是其未來在競爭中獲勝的重點;未來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合縱連橫、握手聯盟的事例會不斷增多。

  此外,其他趨勢還包括:受限于技術水平,人工智能目前還不能成為助力金融科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萬能藥”;良好的商業模式和業務執行流程,將是彌補行業短期內技術儲備不足的“法寶”,等等。

  跨境業務拓展不易

  當前,金融科技已經滲透到跨境金融領域。但報告在第一大趨勢中就指出:不同地區監管模式和市場環境的獨特性,決定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金融科技企業的跨境業務版圖拓展并不會如想象中那么容易。

  換言之,短期內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優勝者依然將主要停留在地區層面,而非全球。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由區域管理與準入的復雜性造成的。

  在歐盟內部,在線轉賬業務許可一般能在不同國家之間通用,這促使英國一些線上轉賬服務供應商——如初創公司TransferWise和WorldRemit——首先選擇在歐盟地區拓展跨國轉賬業務,隨后才會考慮在監管許可制度大不相同的大西洋地區“掘金”。

  又如,美國有一套獨立的監管許可制度,使其在線匯款服務商很難在本國之外的地區拓展市場。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在美國本土十分吃香的兩家服務商——Xoom和Remitly,在歐洲的業務拓展進度卻十分緩慢。

  除了監管許可的制約,企業要想跨境拓展相關金融科技業務,還要與本地的產業生態環境相契合。這也是各國金融科技界的“大佬”位置一般由本國領軍企業占據的原因之一。

  例如,中國作為全球金融科技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無論是行業生態土壤還是業務創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諸如螞蟻金服等大型科技企業參與塑造的。這就會導致根植于他國行業環境的外來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時容易產生 “水土不服”的感覺。

  由此,報告建議,跨國公司要拓展新市場,必須建立在已經深入了解當地的監管制度、消費者習慣和行業發展環境的基礎之上。同時,目前金融科技企業在設定發展戰略時,還是應更多著眼于在本區域拓展業務。

  不過,報告認為,盡管開展跨境業務困難重重,但隨著各國金融科技市場逐漸培育成熟,將來地區的金融科技領軍企業一定會放眼全球、尋找新的商機。

  中國金融科技優勢

  未來,中國金融科技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將遠超西方競爭者。這是報告中提出的另一大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

  報告認為,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能在全球取得領先地位,是因為我國金融科技生態體系建設步驟與引領主體與美國和歐洲大不一樣。

  在西方國家,較為成功的金融科技企業通常只專注于支付、貸款、財產管理等某一類分支領域。例如,在美國,Paypal和Stripe兩家企業主攻在線支付;Betterment和Wealthfront 主要提供資產管理服務;LendingClub和Affirm則主營新興貸款服務。

  可是,在中國,大型科技企業已經塑造出較為成熟的整套行業生態系統,且擁有了較為穩定的用戶群體。也正因如此,這類科技巨頭以“贏者通吃”的姿態,將業務拓展到各個領域。

  僅阿里巴巴一家企業,就以其電商平臺為基礎,將商業版圖擴展到諸如線上支付、小額資金管理和電子信貸等多個金融科技領域。

  不僅如此,憑借海量的用戶大數據優勢,這些科技巨頭還能準確評估業務風險和行業發展趨勢。麥肯錫的研究員們認為,這種整合型商業模式和完善的行業生態土壤,是中國金融科技能夠以指數級增長的主要原因。

  由此,報告預測,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未來2~3年,中國金融科技領域的“洗牌期”仍將繼續。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中國相關部門嚴厲整頓和打擊了P2P網絡借貸平臺與“機器人理財”騙局,未來中國政府對金融科技的監管力度仍將不斷加強,這會導致部分不合規或不能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的小型企業被迅速淘汰。

  報告認為,這種強監管力度還將持續1~2年,中國金融科技領域的優勝劣汰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責任編輯:陳永樂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2-13 七彩化學 300758 22.09
  • 01-23 恒銘達 002947 --
  • 01-23 西安銀行 600928 --
  • 01-17 華致酒行 300755 16.79
  • 01-16 威爾藥業 603351 35.5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