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迎降準“紅包” 2019年銀行小微業務按下加速鍵

再迎降準“紅包” 2019年銀行小微業務按下加速鍵
2019年01月07日 04:38 新浪財經綜合

  再迎降準“紅包” 2019年銀行小微業務按下加速鍵

  來源:金融時報

  本報記者杜冰

  “最近明顯感受到做小微業務變得容易了。”近日,某地方城商行小企業金融部一線信貸員張某對《金融時報》記者透露。他所感受到的“容易”之處不僅體現在小微貸審批速度明顯加快、與年度考核掛鉤,而且由于其所在行實行了“盡職免責制度”,也解除了他開展小微金融業務的后顧之憂。

  這不是特例。自去年以來,央行數次降準、創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等政策紅利不斷,銀行業向小微放貸的正面激勵不斷加強,小微客戶著實成了銀行的“香餑餑”。

  2019年伊始,央行在3天內兩次宣布釋放流動性,繼1月2日宣布進一步放松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微企業貸款考核標準后, 1月4日,宣布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政策的多重組合拳,已為今年銀行業開展小微業務備足了“彈藥”。在一系列政策激勵下,小微金融已被多家銀行提升至戰略高度,2019年,銀行小微業務無疑進入了提擋加速的重要發展期。

  8000億元資金蓄勢 小微信貸備足彈藥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此次全面降準,直接來看有助于銀行滿足春節前后流動性需求、對沖同業存單考核擴容的影響,而其根本還在于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能力。

  根據央行有關負責人的表述,此次降準將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考慮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標準調整以及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月份到期的MLF不再續作等因素,凈釋放資金達8000億元。

  “此次降準,在時間上符合預期,在力度上略超預期,但這不是大水漫灌,也不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表示,此次在歲末年初推出此舉,有助于保障金融機構資金供給,維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金融市場平穩運行,有利于商業銀行在春節前后做好各項金融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從央行的降準操作來看,其重點在于著力解決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融資難問題,這在此前已多有鋪墊。

  此前,央行剛剛調整了普惠金融降準小微企業考核標準,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考核標準由“單戶授信小于500萬元”調整為“單戶授信小于1000萬元”。

  “這不僅意味著將有更多小微企業信貸納入定向降準激勵范圍,同時也意味著大中型銀行進入1.5個百分點定向降準優惠檔的門檻降低,將直接推動這些機構加大面向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表示。

  本次降準后,大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將降至13.5%,中小銀行將降至11.5%。根據估算,即將開展的TMLF和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釋放的資金大約為5000億元。

  “此次全面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再次重申了支持實體經濟的要求,這將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長期穩定的增量資金,也將顯著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有助于銀行進一步發展普惠金融,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和民營企業的意愿和能力。”董希淼表示。

  政策暖風頻吹 小微業務上升至戰略高度

  受訪專家認為,央行年初兩次流動性釋放有利于進一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從而改善整體利潤。

  “當前,商業銀行存放在央行的準備金只能得到1.62%的利率,遠低于包括MLF在內的各類中長期批發融資成本。這樣來看,降準能夠較為明顯地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在資金運用方面,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往往較高,因此如果銀行能夠適度控制信貸違約風險,利差擴大將會改善銀行利潤。”王青認為。

  政策暖風對銀行業服務小微的提振作用十分明顯。自2018年以來,無論是從小微企業貸款的可獲得性還是從貸款成本來看,此前銀行業小微企業服務已有了極大的提升。

  銀保監會此前公布的2018年三季度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末,中資銀行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為24.54萬億元,在其總貸款余額124.99萬億元中的占比已達19.63%。

  同時,截至三季度末,18家主要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平均利率為6.23%,較一季度下降約0.7個百分點,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分別降低了0.28個和0.85個百分點,微眾銀行等互聯網銀行對小微企業的平均利率下降了1個百分點。

  如今,“得小微者得天下”的競爭格局正在銀行業間悄然形成,小微業務已被提升到戰略高度。例如建行2018年已將普惠金融戰略作為三大戰略之一,力爭將普惠金融業務打造成新的戰略支點。

  數字科技賦能

  小微金融不再是“燙手山芋”

  服務小微企業不僅是一種愿望,更是一種能力。在政策紅利的支持推動下,銀行小微業務正在提擋換速,專家提醒,此時要更加重視業務發展的商業可持續性,小微金融的風險防控問題不能有絲毫松懈。

  “小微業務單純靠資金投入很難持續,出路還在于利用科技的手段,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董希淼認為,數字普惠金融優于傳統的普惠金融,其原因在于大量地運用了數字技術,提升了金融服務的可能性、可得性和可控性。

  從近年銀行業的實踐來看,以科技驅動的金融創新,的確在緩解信息不對稱、降低貸款風險、提升金融效率、增加有效供給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

  “沒有大數據應用,沒有互聯網支撐,大型商業銀行做小微金融確實有困難。”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建行探索運用互聯網思維、利用科技手段整合數字資源,創新推出“小微快貸”“云稅貸”“抵押快貸”“平臺快貸”等一系列大數據金融產品,發布“惠懂你”App、普惠金融藍皮書和普惠小微指數等,在解決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成果。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末,建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49萬億元,貸款客戶87.4萬戶,較年初新增26.9萬戶,增長44.39%,累計為170多萬戶小微企業提供了超過6.4萬億元的信貸資金支持。同時,按照人民銀行口徑,在建設銀行服務的對公信貸客戶中,民營企業占九成,融資余額占比近30%。民營企業貸款余額1.88萬億元,同比增速達10.34%,高于國有企業0.67個百分點。

  無獨有偶,以小微業務起家的民生銀行,也正在依靠“數據+科技”雙輪驅動,全力實施“小微3.0”模式。據悉,民生“小微3.0”既是新平臺、新策略,更是商業模式體系化的全面升級,其核心理念是要通過科技與業務的融合創新,用數據和模型帶給廣大小微客戶最溫暖的產品和最有人情味的服務,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客戶少跑腿”,不僅切實提升客戶體驗和銷售成效,還為操作風險防控以及合規經營提供了堅實保障。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15 康龍化成 300759 --
  • 01-11 明陽智能 601615 --
  • 01-10 寧波水表 603700 --
  • 01-09 青島港 601298 --
  • 01-08 華林證券 002945 3.62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