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互換業務走進期貨重鎮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王朱瑩
為了讓市場參與者更好地了解商品互換業務及場外平臺操作流程,大商所于12月21日在杭州舉辦商品互換業務上線之后首場培訓,來自江浙滬地區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及風險管理子公司、實體企業相關負責人及業務人員共300人參加本次活動。
大商所相關負責人在活動中表示,商品互換業務的上線是大商所踐行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市場參與者使命在發展場外市場業務的具體體現,也是繼標準倉單質押融資、倉單串換業務、場外綜合業務平臺建設之后,又一項重要的場外業務模式創新。作為一項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創新,商品互換業務的上線,不僅滿足了商品互換交易雙方交易登記、資金結算和風險管理的需求,還為后續以機構為參與主體的場外商品衍生品創新提供了重要的試驗平臺。
自場外綜合業務平臺上線以來,大商所立足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國和消費國實際,廣泛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進行了多項有針對性的制度、技術創新。特別是在商品互換業務方面,以互換交易商為核心,在交易所統一提供交易標的管理的基礎上,客戶可以自定義交易需求、與交易商交易、結算的業務模式,大幅降低場外業務中交叉違約的處理難度;交易商也可以在利用交易所現有品種體系和后續經授權第三方提供的交易標的進一步開發衍生品產品,在場外掛牌交易,不斷拓展服務實體經濟的范圍。下一步,大商所將進一步研究推動在場外綜合業務平臺落地大宗交易、基差交易、場外期權等場外業務模式,并根據業務發展和市場需要,逐步實現從雙邊清算到集中清算的制度升級。
來自大商所的相關專家就商品互換業務設計的背景和原理,以及開戶、交易、清算、違約處置等具體業務流程和操作規范等同與會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參會期貨公司學員表示,大商所商品互換業務的推出為期貨經營機構提供了新的業務增長點,提升了期貨經營機構在開展場外商品衍生品業務的市場信用和認可度,為其與商業銀行、證券公司開展交易提供了公平、高效的服務和保障。
與此同時,特產石化與永安資本在大商所場外業務平臺開展的商品互換業務試點為實體企業使用商品互換提供了示范。本次培訓活動也吸引了數十家實體企業參與。某參會實體企業衍生品業務負責人指出,商品互換業務為企業風險管理提供了新工具和方法,企業一方面可以靈活選擇標的價格、協商交易期限、科學確定套保規模,通過商品互換定期的現金流交換,更加有計劃性、有針對性地實現價格風險的轉移;另一方面,企業還可以充分利用銀行綜合授信和貿易對手授信,大商所場外業務平臺為此提供了更加公開透明的機制保障,通過場外市場交易機制大幅度降低保證金的資金占用。
責任編輯:吳化章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