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水平較低,收益率相對較高
結構性存款成理財人新寵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錢箐旎 實習生 羅靖宜
從本質上來說,結構性存款不屬于存款,而屬于銀行理財產品。它是在存款的基礎上引入了一些衍生品,如滬深300指數、黃金、利率、美元等,產品的實際收益率不僅與存款利率掛鉤,還與這些衍生品的表現掛鉤——
近期,結構性存款開始更多地出現在普通金融消費者的眼前。相比銀行理財產品、定期存款等,結構性存款在過去并不為投資者熟知,如今為何突然“火”了起來?對理財市場又會產生哪些影響?針對上述問題,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和專家。
銀行力推結構性存款
相比傳統的銀行存款,結構性存款的本金風險不大,但是存在一定的利率風險
所謂結構性存款,是指運用利率、匯率產品與傳統的存款業務相結合的一種創新型存款產品。日前,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內多家商業銀行網點發現,多家銀行都將結構性存款列為重點產品推薦,從預期收益率上看,最高可以達到4.55%,甚至超過了當下一些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
實際上,高利率正是結構性存款的特征之一。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表示,結構性存款是在存款的基礎上引入了一些衍生品,如滬深300指數、黃金、利率、美元等,產品的實際收益率不僅與存款利率掛鉤,還與這些衍生品的表現掛鉤。
“相對于傳統的銀行存款,結構性存款產品的本金風險不大,但是存在一定的利率風險。普通定期存款的利率是固定的,而且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但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是預期收益率,有可能達不到。從本質上來說,結構性存款不屬于存款,而是屬于銀行理財產品。”劉銀平說。
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表示,相較于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不需要進行風險評估,且結構性存款一般沒有理財產品那種5萬元的門檻限制,因此降低了銀行銷售的難度。但結構性存款屬于表內存款性質業務,要受到相關考核指標限制。
從購買情況上看,交通銀行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結構性存款可以保本,風險水平也比較低,在一定幅度內波動,總的來說還是會有很多投資者選擇這種產品”。
融360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12月到期的結構性存款共56款,其中人民幣產品24款,4款未達到預期收益率,實際收益率均比預期收益率低0.02個百分點。
資管新規為推動因素
資管新規中明確提及保本類理財產品不符合理財產品定義,意味著此類產品將退出市場。銀行需要新的產品填補市場空缺,而當前最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就是結構性存款
為何結構性存款會突然成為“香餑餑”?
“結構性存款其實之前也一直都有,只不過沒有引起投資者的注意。隨著近期銀行攬儲壓力加大,從去年底開始,有很多銀行開始宣傳結構性存款,這種產品逐漸被大家所認知。”劉銀平說。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3.51萬億元,同比少增1.36萬億元。“銀行年末為達到存款指標,攬儲的情況多有發生。而結構性存款既屬于存款范疇,又具有保本高收益優勢,所以其既能更受客戶青睞,又能使銀行達標。”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除了攬儲壓力增大之外,另一大推動因素則是2017年11月《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意見征求稿)》(以下稱“資管新規”)的發布,其中明確指出資管產品不允許承諾保本保收益。在業內看來,這對過去飽受投資者歡迎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會產生較大影響。
“過去結構性存款出現頻率較低,原因是該類產品的定位與保本類理財產品有所重疊,主要客戶群體為風險厭惡型投資者。”魏驥遙表示,相比而言,所謂的保本理財產品具有高收益、結構簡單清晰、收益穩定(不浮動)的特點,更符合這類投資者對資金“看得見、看得清”的需求,因此面向個人的結構性存款未受市場青睞。相比而言,面向機構的結構性存款產品更有市場,能更好地滿足機構對于資金安全、高流動性等需求。
魏驥遙同時表示,資管新規中明確提及保本類理財產品不符合理財產品定義,意味著此類產品將退出市場,“但事實上投資者對這類剛性兌付的投資產品需求程度仍然較高,銀行需要新的產品填補市場空缺,而當前最符合此類市場需求的產品就是結構性存款”。
風險仍存需謹慎
投資者不應把結構性存款當作普通定期存款,因為實際上它是一種理財產品。雖然其風險并不大,預期收益率也高于定期存款,但如果儲戶是沖著高利率去的,不如購買非結構性理財產品
雖然結構性存款有保本、高利率的優勢,但其風險仍不容忽視。
業內專家提醒投資者,銀行在宣傳結構性存款的時候,將之歸類為銀行普通定期存款,而結構性存款的預期收益率又高于定存利率,所以很受儲戶青睞。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存在誤導儲戶之嫌。
劉銀平表示,“投資者不應把結構性存款當作普通定期存款,實際上它是一種理財產品。雖然其風險并不大,預期收益率也要高于定期存款,但如果儲戶是沖著高利率去的,不如購買非結構性理財產品”。
不僅如此,在對部分結構性存款的介紹中,記者發現銀行具有提前終止結構性存款產品的權利。也就是說,在收益前景不利的情況下,銀行如果提前終止產品,可能會使客戶的預期收益無法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部分銀行將結構性存款作為主力推薦產品,但目前市場上開展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銀行并不占多數。魏驥遙表示,目前開展此項業務的銀行并不多,是因為以前有保本理財產品覆蓋這部分市場,在保本理財即將謝幕的背景下,銀行正逐步重視這一業務。
“由于銀行理財產品轉型的調整期相對偏長,保本理財在一段時間內仍將存在,因此結構性存款的推出步伐不會太快。未來商業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業務是否會增多,也需要看政策的變化情況。從目前的走勢來看,結構性存款放量增長的可能性較大。”魏驥遙說。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