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國經濟的真實溫度,見證逐夢時代的前行腳步。誰能代表2019年度商業最強驅動力?點擊投票,評選你心中的“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沈建光:中國貨幣政策是“保增長”還是“防通脹”?
在經濟下行態勢仍未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中國央行無疑面臨抉擇。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是“保增長”還是“防通脹”?
文 | 沈建光
11月5日,央行下調MLF利率5個BP至3.25%,此前市場熱議的降息落地,而9月降準的效果已經有所體現,近期貨幣政策寬松的態勢相對明確。
但另一方面,近期豬肉價格持續快速上漲,帶動通脹超預期上行。9月CPI同比增速自2013年11月以來首次突破3%,10月CPI大概率繼續攀升,受此影響,市場對于未來通脹風險加大的擔憂迅速升溫。
在經濟下行態勢仍未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中國央行無疑面臨抉擇。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是“保增長”還是“防通脹”?
“最強豬周期”下的通脹抬升成色不足
數據來看,本輪豬肉價格的上漲幅度遠超以往幾輪周期。截至11月1日,22個省市豬肉平均價高達55.9元/公斤,10月同比增速超過126%,不論是價格還是同比增幅均遠超以往高點。與此同時,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降至歷史新低。截至9月,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分別只有1.9億頭和1913萬頭,同比降幅達到40%左右,且未出現明顯的企穩態勢。僅從生豬養殖周期的角度來考慮,筆者預計本輪豬價上漲或持續至明年年中。
在筆者看來,除內生行業周期以外,前期環保政策趨嚴導致存欄下降、影響供給恢復能力,非洲豬瘟疫情爆發、加速生豬存欄下降等因素造成的供給短缺,共同導致了本輪“最強豬周期”的出現。
歷史上看,豬肉價格對于通脹意義重大,幾乎每輪豬價上漲都會帶動通脹上行。今年二季度以來,伴隨豬肉價格漲幅不斷擴大,豬肉對CPI同比增速的貢獻率從3月的5%攀升至9月的55%。與此同時,豬價上行也一定程度推動了其替代品(牛、羊、禽肉和雞蛋等)價格,進一步抬升通脹。
但與此前的不同之處在于,剔除食品項后,核心CPI和PPI卻表現弱勢,與CPI走勢出現明顯分化,在筆者看來,這意味著當前通脹抬升的成色不足、總需求依然較為疲軟。
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仍是政策面的主要矛盾
數據來看,三季度凸顯的經濟下行壓力目前仍未有好轉跡象。例如,近期中美貿易“休戰”并未減免前期已經加征的關稅,尚難以改變其對中國短期出口下滑的沖擊,9月出口較8月進一步下滑,以美元計價同比降3.2%、弱于預期,無論是以消費品為主的服裝和高新技術產品,還是以中間品為主的紡織和機電產品,都呈現出跌幅擴大的趨勢;9月中國對美出口則下降21.9%,為2月以來最大降幅,7月中美上海談判后美國宣布新的關稅措施,使得關稅戰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此外,但此前表現較好的對東盟和歐盟出口在9月均出現放緩。
三季度工業增加值、消費、投資、進口等分項數據則提示了當前中國內需的疲軟表現,GDP當季同比已跌至6.0%,而最新的PMI及高頻數據也表明四季度伊始的經濟景氣度依然不佳。10月最先公布的官方制造業PMI僅為49.3%,較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其中生產和新訂單指數明顯回落,成為主要拖累。再結合近期高頻數據,高爐開工率、商品房和土地成交、乘用車銷售等指標均出現回落,意味著短期內外不利因素尚未出現明顯好轉、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減。
在筆者看來,經濟尚且不穩的情況下,下行風險仍然是當前決策層關注的重點,貨幣政策決策的主要矛盾也并不是通脹。
寬松信號明確,降準之后終于降息
實際上,當前貨幣政策寬松的態勢相對明確,9月降準的刺激下,近來企業中長期貸款持續回升,基建、制造業的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快,寬松政策效果已經有所體現;而近日央行下調MLF中標利率、降息落地,更是傳遞了明確的政策信號。
11月5日,1年期MLF利率下調5個BP至3.25%。如果說此前LPR小幅下調僅僅是廣義上的市場化降息,本次MLF利率的下調則標志著央行降息的正式落地。早在LPR改革推出之際,筆者即認為“未來央行通過下調MLF利率引導貸款利率下行的降息方式是比較確定的”;而無論從穩增長還是降成本的角度考慮,降息均有其必要性,當前全球寬松周期的開啟也為中國貨幣政策提供了更多空間,因而此后一直在呼吁降息。
明年增速目標壓力大,
穩增長政策仍需加大力度
央行本次降息操作不僅驗證了筆者一直以來的判斷,同時也是“當前豬肉價格引發的通脹走高尚不會導致貨幣政策收緊”的最好證明,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仍是政策面的主要矛盾。在上述背景下,預計未來仍將延續結構性寬松以保持逆周期調控力度,不會出現由松轉緊的變化。
當然,如果CPI持續高于政策目標、甚至出現失控苗頭,有可能影響決策層的政策判斷。近期人民銀行孫國峰司長表示,“當前中國并不存在持續通脹或者是通縮的基礎,但是也要防止通脹預期擴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在未來兩個季度豬肉價格仍將上漲、通脹大概率抬升的情況下,通脹預期以及貨幣政策動向值得密切關注。
而貨幣政策以外,考慮到明年GDP增速須達到6.2%以上,才可以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保增長壓力仍大,各方面政策仍需加力提效。例如,中美貿易談判仍然是重中之重,積極談判、力促協議的達成仍是當前對外政策的首選;財政政策方面,大規模減稅降費以外,專項債提前發行等措施須加進落地,以推動基建投資、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此外,前期出臺的相關消費政策也須盡快細化落實,尤其在促進農村消費、文旅消費、服務業消費等方面。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